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堂实录这是一个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的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的实验课堂。实验的要点是,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反应,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经过老师的讲解,学生都能很成功地完成实  相似文献   

2.
淀粉酶对麦芽糖和蔗糖的作用及酶的专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生物体内的催化剂,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以及易受温度和pH的影响等特点,教材中针对以上的特点安排了相关实验加以验证。其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的实验显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而对蔗糖不起作用,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的特点。而在高三选修课本中,从“探索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原理中我们知道。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  相似文献   

3.
人教社生物自然室编写的高二《生物》第一册49页“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实验中,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对照实验处,检验淀粉水解用的试剂是碘液;在“pH对酶活性的影响”对照实验处,检验淀粉水解用的试剂却是斐林试剂。学生实验时常常按部就班,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的思考:前后两个检验淀粉水解的试剂为何不同?能否替换?笔者试从理论上作一番剖析。a.“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通过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水解的程度来推断淀粉酶活性的高低。此处如将检验淀粉水解的碘液换成斐林试剂,方法步骤将变成:①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并且分…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物教材中介绍的具有专一性的物质有:酶、载体、抗原(或抗体)、激素、tRNA、根瘤菌、DNA限制性内切酶等,现分述如下:  一、酶有专一性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而对蔗糖则不起催化作用;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为多肽,而不能催化多肽水解为氨基酸;麦芽糖酶只能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而不能催化其他糖类水解,等等。例1  能够促使脂肪酶水解的酶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C.脂肪酶 D.麦芽糖酶解析  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酶作为生物体特有的物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的特性.在验证酶这些性质的实验中,有两个问题使学生感到疑惑:一是在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碘液是否可以先于酶加入(见例1);二是酶具有专一性,淀粉酶能否将淀粉水解成为葡萄糖.  相似文献   

6.
单林兰 《中学生物学》2006,22(11):40-40
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为非还原性糖,它们在酶的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相似文献   

7.
探索“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实验教学中,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但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在课堂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引起学生激烈的争论。现将这三种方案陈述如下,并将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淀粉水解"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淀粉水解”的教学中 ,我改变过去教师演示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 ,将实验探究模式引入课堂 ,通过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 ,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感悟科学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先用小麦芽滤液、稀释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多酶片溶液分别与淀粉进行实验 ,再用碘液对反应产物进行检验 ,均未检测到淀粉的存在 ,说明以上四种物质都含淀粉酶 (提示 :多酶片含淀粉酶、胃蛋白酶、胰淀粉酶 )。这时我提出 :“病人口服多酶片后 ,淀粉酶是否有效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淀粉酶是否被蛋白酶水解”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  相似文献   

9.
1实验原理和材料“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是还原性糖和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色沉淀,脂肪遇苏丹Ⅲ染液成橘黄色,而遇苏丹Ⅳ染液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成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本实验的实验材料分别是:检验还原性糖的是梨或苹果、检验脂肪的是花生、检验蛋白质的是大豆或蛋清、检验淀粉的是马铃薯块茎。  相似文献   

10.
先加碘液效果更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以及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实验中 ,常用淀粉酶来催化淀粉水解 ,而对实验结果的验证都采用淀粉遇碘变蓝这一颜色反应。实验中一般是将一定量可溶性淀粉溶液加入试管 ,调至实验所需的温度或pH条件下 ,加入淀粉酶 ,保温 5~ 10分钟 ,最后向试管中滴  相似文献   

11.
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教材通过比较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但教材未注明蔗糖酶的浓度,实验设计也不够严谨,故对原实验进行改进:以市售α-淀粉酶替代新鲜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的浓度都为1%;增加两个对照组,用以排除淀粉酶和蔗糖酶中混有还原性糖的可能.按照新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具有以下优点:耗时短、效果明显,更加严谨.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安排了“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必修本)、“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选修本)等关于淀粉酶的实验,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还会遇到有关淀粉酶实验设计的其他问题。那么,在有关淀粉酶活性的实验设计中,如何选择糖鉴定试剂呢?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教材中的实验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中所采用的酶是市面上出售的淀粉酶,此酶反应的最适宜温度为50~75℃。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把放在沸水中的淀粉酶注人到放在沸水中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保温5 min,滴加碘液,实验现象应该是变蓝。因为100℃时酶失活,不能催化淀粉水解,试管中仍然存在淀粉,所以遇碘变蓝。可笔者发现,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什么原因呢?笔者经过查阅资料和进行实验操作得知:①因为淀粉在加热的情况下滴加碘液后会形成络合物褪去蓝色,当温度降低时,又会恢复蓝色,笔者  相似文献   

14.
“淀粉酶对淀粉水解的作用”实验中通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斐林试剂要临时配制.且实验后试管不易清洗;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唾液难以收集等。针对传统实验设计中的种种局限和不足.笔者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如增加对比装置、采用本迪森试剂代替斐林试剂、提前收集唾液隔天使用等措施,解决了当中常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的鉴定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最基础的实验之一。对还原糖的实验要联系非还原糖,如淀粉、蔗糖,注意: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糖;还要联系班氏试剂。班氏试剂反应原理与斐林试剂相似,但不需要现配现  相似文献   

16.
在淀粉酶的有关性质实验中,碘液通常在最后加入。以检验淀粉是否仍旧存在。碘液能否在加入淀粉酶之前加入,通过淀粉与碘生成蓝色的变化,来观察反应的进程呢?  相似文献   

17.
利用碘液中的分子碘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是一个即方便又实用的好方法。我们在新教材的实验教学中却发现 ,使用碘分子检验淀粉的存在是有条件的。首先是温度。“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 ,淀粉酶经高温处理后 ,便会失去活性 ,不能使淀粉水解 ,加入碘液后 ,淀粉呈现蓝色。如果把盛有淀粉与淀粉酶混合液的试管从沸水取出后 ,立即滴入碘液 ,结果淀粉是不会呈现蓝色的。而只有待淀粉液冷却以后 ,再加碘液 ,才有蓝色现象发生。为了准确掌握淀粉液的温度与加碘后颜色变化间的关系 ,我们还做了一组对比实验 ,最后的结论是 :在 75℃以上时 ,淀粉…  相似文献   

18.
<正> 《生理卫生》中“液唾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教材中选用两支试管,一支做对照实验,一支说明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最后用碘液验证。这样的实验方法存在的弱点是:学生等15分钟只能看到淀粉在唾液淀粉酶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结果,酶的催化现象是看不到的;淀粉到底变成了什么也不能确定;影响酶发挥作用的因素及酶的一些特性都不能通过实验说明。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对此实验做如下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实验课上,学生对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浓度的选择及使用方法提出质疑。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疏导,并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出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实验的适宜斐林试剂浓度和具体的操作过程。通过本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还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C的检测”实验是利用吲哚酚试剂来检测维生素C的。但吲哚酚既昂贵又很难买到 ,为此 ,我作了如下改进 :1 材料的改进用加碘后变蓝的淀粉溶液替代吲哚酚作为检测试剂。2 改进的原理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能使碘 (I2 )还原成碘离子 (I- ) ;碘 (I2 )能使淀粉变蓝 ,而碘离子 (I- )不能使淀粉变蓝 ,利用检测试剂的颜色变化可确定是否有维生素C存在。3 操作过程(1)检测剂的配制 :实验前根据需要配制一定量的30 g/L的淀粉溶液 (需加热煮沸 ) ,冷却后滴入 0 .0 2mol/L的碘液 ,使之完全变成深蓝色的溶液为止 ,装瓶 ,贴签 ,待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