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课本第75页:“至此,苏联和东欧的民主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以及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12个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东欧的南斯拉夫未包括在这个阵营形成之列,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一是因为南斯拉夫曾是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中的一员。二战后初期,东欧的南斯拉夫、民主德国、波、捷、匈、罗、保、阿等8国,通过本国革命和苏联的援助,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冷战开始后,苏联支持和帮助东欧各国清洗亲西势力,建立了由共产党绝对领导的政府,使新生的人民民主政…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115页《苏联东欧剧变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一章的内容在许多方面存在费解的问题,这给师生阅读带来不少障碍,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现指出其中几处存在失误的内容,以商榷于同仁。第一,对东欧剧变原因的分析含混交叉,不利于学生从条理上把握其脉络。课本第117页对东欧剧变的四条原因的分析是:(1)历史原因。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2)内部原因。在经济上……脱离了群众。(3)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蜕变。(4)西方因素。西方国家……“和平演变”。课本的本意是想将东欧剧变的原因分析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殊不知,第(1)(2)(3)…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一册第 13 3页 :“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明确指出法国先于美国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但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 66页却指出 :“18世纪末 19世纪初 ,法国一些纺织企业已开始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 ,其他工业部门也逐渐效仿。”第 67页明确指出 :“18世纪晚期 ,美国纺织业首先引进英国技术 ,建立工厂。”按历史时期一般的划分 ,应是一个世纪分为初期、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 ,显然美国先于法国而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高中与初中课本说法不一 ,让教师和学生怎么办呢 ?刘衤乍昌教授编著的《世界史》—…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94页:“1973年底,中东国家在同西方国家的斗争中,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事实上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发生在1990年至1992年间。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81页《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一目中的“战后初期,亚洲、非洲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非洲”二字显然多余。蛇足“非洲”$山东省招远市第一中学@赵志波$山东省招远市第三中学@于忠元$河南省新乡市第三中学@张金勇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 64页 :“战国初期杰出的建筑师鲁班 ,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紧接着 ,课本第 65页 ,又说鲁班是“春秋末年鲁国人”。鲁班生卒年不详 ,活动于战国初期 ,有人推论他出生于春秋末年。课本两处说法应一致。“战国初期”?“春秋末年”?$陕西省长安县第十中学@姚林庆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96~97页:对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改革是这样评价的:南斯拉夫“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即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但是,自治体制也带来一定的问题,如削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出现了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民族问题也逐渐尖锐起来”。另外在课本第117页即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的一段话也值得思考:“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通过对这两段文字的思…  相似文献   

8.
课本第107页注释:“1974年,毛泽东提出美苏属于第一世界,西欧、加拿大和日本属于第二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属于第三世界。”同样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143页注释则指出:“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三个世界,即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美苏以外的西方发达国家和东欧国家是第二世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在这里,东欧是第二世界。毛泽东对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事实上只有也只能有一种观点。那么,毛泽东把东欧划入第二世界还是第三世界?《…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有着重要的意义,能更好地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能更好地促进和巩固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能更好地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和创造性性,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一、社会主义民主什么是民主?民主的原意是人民的权力。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一向把民主首先看作是一种国家制度。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把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和“争得民主”作为同一个问题提出来,把争得民主,即掌握国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作为无产阶级成为(或称“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标志。列宁也曾经指出:“民  相似文献   

10.
课本第29章第一节(第213~215页),在课本内容处理上有史论脱节之嫌。课本开头首先指出:“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出现了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其杰出代表。”不难看出,课文第一段明确提出了全节的中心论点:“出现了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这里,“民主色彩”即“反封建”无疑是中心。从课本编写思路来看,是想要围绕这一论点展开的,但在论述内容上,却偏离了“反封建”,“顾左右而言他”。如阐述顾炎武思想这一节,正文的主要笔墨是介绍他的治学态度,主张经世济用,反对空言。这一…  相似文献   

11.
高中地理下册课本(1995年5月第4版,以下简称“课本”)第145页指出:“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课本的分析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含混不清。第120页写道:“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来许多问题和矛盾。”那么,到底存在哪些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它们又积累起来哪些问题和矛盾?这里没说,前面也没说清楚。再譬如:课本所说内部原因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那么,戈尔巴乔夫主要推行了哪些错误路线和政策?这些问题课本更没有说清楚。二是并没有揭示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那么,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课本第118页“苏联解体”这一目中指出:“在政治改革中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一个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邓小平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第一次“改变了中国的形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0页)。一、塑造新中国的崭新形象毛泽东是新中国国家形象的主要塑造者。为了在国际上树立一个人民民主国家的新形象,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提出  相似文献   

14.
课本第85页在论述战后北非的民族解放运动时指出:“苏丹、突尼斯、摩洛哥和利比亚在50年代先后取得独立。”如果课本只是说这些国家在50年代取得独立,倒也无可非议,但是这里强调的是“先后”独立,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它们独立的时间。查一查相关的资料,我们就会知道这些国家独立的准确时间是:利比亚,1951年独立;苏丹,1956年1月独立;摩洛哥,1956年3月2日独立;突尼斯,1956年3月20日独立(据《辞海》)。因而,这几个国家独立的先后顺序应是:利比亚—苏丹—摩洛哥—突尼斯。北非独立国家的“先后”$河南省舞阳县第二高级中学@张国甫$山东省招远市第一…  相似文献   

15.
朱永媚 《历史学习》2010,(11):14-15
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第一册第96页的“学习思考”表述:“公元前399年。雅典民主法庭以荒唐的罪名处死了哲学家苏格拉底。寻找相关材料,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讨论雅典民主政治在这时暴露了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编者简复     
编辑老师:您好。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下册第50页的序言内容中,提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亚洲、东欧等地区的一些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对此,我想请教的是“人民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请赐教。陕西渭南市固市中学韩晓婷编者简复:这个问题提得好。人民民主制度一般是指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同时联合其他阶级的政权。社会主义制度按过去说法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所有制形式以全民所有制为主、集体所有制为附…  相似文献   

17.
一、2005年《考试大纲》的最新变化1.从2004年《考试大纲》中删掉的内容:井田制。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刺史制度。玄学。府兵制和募兵制。隋唐时期的宗教和哲学、教育。庆历新政。成吉思汗的政权建设和征战。元朝时期的民族分化政策。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教育。明清时期理学的发展。“三·一八”惨案。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国际裁军的进展和地区的缓和。2.2005年《考试大纲》与2004年对比新增加的内容:《大明律》和特务统治…  相似文献   

18.
皇帝—中央政府御史大夫丞相太尉以上文字见课本第39页,是《建立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一目中的内容。课本中的这一表述显然不完整,漏掉了“地方的行政机构”。应在后面添上:地方—郡(郡守)—县(县令或县长)。不见“地方行政机构”$山东省蒙阴一中@宋炳福  相似文献   

19.
课本第61页:“建立了印度史上著名的莫卧儿帝国(1526~1857年)。”可见莫卧儿帝国的终结在“1857年”。但事实并非如此。课本第104页:“1857年,密拉特的土兵和人民率先发动起义,不久,起义军占领德里,拥立莫卧儿王朝末代皇帝为印度皇帝,成立了起义领导机构。”由此可见,“1857年”“莫卧儿王朝”仍然存在。《教学参考书》第237页:“1764年,莫卧儿皇帝向英国东印度公司投降,成为英国殖民者的附庸。1858年,英国女皇宣布直接管理印度,莫卧儿王朝才正式结束。”综上可见,莫卧儿王朝结束时间应为印度民族大起义时期内的1858年,而非1857年。课本第6…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史方面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现行初中《中国历史》第一、二册和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 )课本存在着对同一史实表述不一致的现象 ,即使同一课本也存在前后不一的问题 ,给教与学都带来不少困难。下举数例。(1 )半坡氏族遗址距今时间 :初中课本是“约 5 0 0 0年”(第一册第 1 3页 ) ;高中课本却是“约五六千年”(第 4页 )。(2 )对于河姆渡氏族种植水稻的问题 :初中课本表述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第一册第 1 4页 ) ;高中课本则表述为“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第 5页 )。(3 )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