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原地推铅球是近些年来黑龙江省体育高考的必考项目。众所周知,推铅球是一个速度力量性项目,是一个以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田径投掷项目。投掷原理表明,铅球出手的初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是决定推铅球成绩的三个基本因素。但在日常训练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出手速度不够、铅球出手角度偏低、最后用力过程“掉肘”等较多的错误动作,而且纠正起来比较困难,影响铅球成绩。  相似文献   

2.
推铅球动作系统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等基础理论,对推铅球技术的连续图片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激发肌肉潜能,加速动作节奏,以适宜的角度、合理的高度和最快的出手初速度投掷铅球的规范动作标准。  相似文献   

3.
链球出手后在空中所做的运动为抛物体运动,影响抛物体远度的主要因素为: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出手高度。主要运用数学的方法计算出手速度、角度、高度时于运动成绩的影响,并对于影响链球运动成绩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帮助教练员与运动员在链球运动实践中把握动作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铅球运动是属于运动持续时间短、技术性强、以绝对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爆发力要求高的运动项目。其成绩主要取决于推铅球的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刘相蓉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其推铅球技术的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研究发现:在滑步阶段,刘相蓉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出现的时机过早,蹬摆技术动作之间连接不理想,右腿离地时小腿与地面夹角过大;在过渡步阶段,重心速度起伏过大,单支撑时间过长;在最后用力阶段,超越器械姿势比较充分,但躯干用力动作操之过急、髋部动作向前不够,表现在用力点不是很突出,加速效果不是很显著、出手时的速度不够快、出手角度偏低。  相似文献   

6.
赵洋 《体育世界》2010,(2):54-55
文章以女子铅球运动员马乔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其推铅球技术进行运动学特征分析。结论:在滑步阶段,马乔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出现的时机过早,蹬摆技术动作之间连接的不理想,右腿离地时小腿与地面夹角过大;在过渡步阶段,重心速度起伏过大、单支撑时间过长;在最后用力阶段,马乔的超越器械姿势比较充分,但躯干用力动作操之过急、髋部动作的前不够,表现在用力点不是很突出,加速效果不是很显著、出手时的速度不够快、出手角度偏低。  相似文献   

7.
读了《运动生物力学》、《田径》等书后,书中关于推铅球出手角度的叙述,笔者感到不尽完善、不够明确,值得商榷。本文着重讨论滑步推球与原地推球的差异。一、原地推铅球 1.最佳状态的描述铅球出手后的运动是斜抛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抛物线。设抛出点高度为h、抛出角(出手角)为α、抛出初速度(出手速度)为V_0、飞行时间为t、投掷远度为s,在不计空气阻力作用时,由质点运动学方程可得到  相似文献   

8.
推铅球是一项重器械的力量性 投掷项目。是一项集动作速度、力量、爆发力和协调能力于一身的体育运动项目。推铅球是人体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动作,使铅球在离开手的瞬间获得尽可能大的出手速度和适宜的出手角度,以保证铅球能飞行尽可能远的远度。由于铅球重量较重(男子为7.26公斤,女子为4公斤),因此,要想获得优异的推铅球成绩,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力量、爆发力、速度和技术发  相似文献   

9.
推铅球的左侧支撑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知道,推铅球是属于斜抛运动,铅球飞进的距离遵循斜抛运动的规律,可用公式来表示,即S=V_0Sin2α/g,(其中S表示抛射距离,g表示重力加速度,V_0表示抛射初速度,α表示抛射角。)根据推铅球的技术原理,我们知道:决定推铅球远度(成绩)的因素有①出手初速度,②出手角度和③出手高度。在以上三  相似文献   

10.
铅球技术训练中速度节奏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速度节奏,是指身体的各个环节在完整技术完成过程中按一定顺序所表现出来的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强弱、时间的长短、肌肉紧张与放松的时间间隔交替等方面。合理的速度节奏,能体现人体各环节严格按一定顺序完成动作时的速度变化,保证完整技术动作的连续性和加速性,提高最后用力的效果。加强推铅球完整技术动作的速度节奏训练,是当前推铅球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推铅球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要保证获得较大的铅球出手初速度,就要努力追求适合个人技术特点的合理的速度节奏。如果破坏了合理的速度节奏,即使是该慢的动作加快了,也不会使铅球推得更远。良好稳定的技术节奏能使技术动作更加精确合理,使之发挥最大的动作效率,可以使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协调一致,产生更大的能量,加大整体用力的效果,易于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使动作趋于自动化,保证运动成绩的稳定提高。运动心理学又告诉我们:运动技能是受意识支配的复杂行动。节奏是本体运动时间和速度感知觉,这种感知觉需要通过心理系统的精确调节与控制再作用于运动中的身体各部分。因此,在训练中注意加强对运动员速度节奏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铅球训练中值得注意的速度节奏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铅球运动发展到现在已经有600多年历史,其技术动作已经基本成熟,目前在铅球运动中较为常用的技术是旋转和滑步两种。尽管它们的加速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是通过最大限度激发人体的潜能,以使工作的距离不断地增加,并尽量将用力的时间缩短,同时以爆发的方式对铅球用力,使铅球的初速度达到最大。一、非投掷臂技术在滑步推铅球中的应用现状在铅球运动中,能够影响到其成绩的主要因素包括铅球出手时的角度、初速度、高度及推铅球技术动作的流畅性。这些因素相互影响,都不能忽  相似文献   

12.
<正> 推铅球时,出手角度过小,是常见的错误动作,也是教学中不太容易解决的一个难点。近几年,我们作了一些探索,现从技术教学的角度谈一点体会。一、出手角度以多少为宜理想的出手角度,一般都认为是40°—42°,但我们发现一些个子和力气较小、铅球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出手角度比40°还小一些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推铅球是一项集动作速度、力 量、爆发力和协调能力于一身的重器械力量性投掷项目。推铅球的成绩主要取决于铅球离手瞬间所获得的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由于铅球重量较重,要想获得优异的推铅球成绩,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力量、爆发力、速度和技术发展水平。也就是说推铅球不仅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身体最长的肌肉如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都起于或止于髋关节,髋关节还是上、下肢配合推掷动作的桥梁。 推铅球最后用力时,用于右侧髋积极向投掷方向转动,形成超越器械。此时,股四头肌、臀大肌、骼腰肌被扭紧拉长,加大了工作距离,加快了最后用力推铅球动作。从唐山市中学生参加中考体育推铅球加试看,几乎大部分学生是臀部后坐髋关节留在后边,造成重心下降。使蹬腿、转髋、送髋消极和挺胸及手推拨铅球无力。最后用力阶段是推铅球技术的关键环节,而衡量最后用力是否合理要由用力顺序(蹬腿、转送髋、挺胸、推拨铅球)、出手速度、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决定的。从人体解剖学分析,骨盆上接腰椎,下连股骨。当腿部发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斜抛运动远度计算的理论公式S=v_0~2Sin2α/g(其中V_0表示出手速度,α表示出手角度),若要想把铅球推得远,排除身体因素以外,主要是两个要素,其一是增大推铅球的出手速度V_0,另一个是适宜的出手角度α。由于普通中学的设备限制,不可能利用仪器测出这两个要素来。因此,在训练中,我们只能凭眼睛观看学习的动作,估计出手角度的大小,来指导训练,这不太科学。对于如何利用一般中学的现有条件来测定各人不同的出手速度和角度,较合理地指导学生训练的问题,我们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效果,现简单介绍如下,不一定成熟,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原地推铅球是瞬间完成动作的项目,检测学生的爆发力和协调能力,学生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外,还应该掌握合理的技术。只有正确掌握原地推铅球的技术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经过多年的带队训练,发现学生推铅球存在多种多样的错误动作。铅球最后出手的问题可反映出问题所在。如:铅球的最后用力溜球,提前出手,无拨球动作,出手角度过低等等:①头部过早左转。②肘关节下垂顶球不紧。③用力顺序不正确,发力没有从蹬地开始,上体过早直立,完成不了左脚的支撑。④左侧臂不制动,左臂过于向左后方摆动,左  相似文献   

17.
赵稳 《中华武术》2021,(1):18-19
学生在铅球投掷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常见的问题,铅球出手时上下肢动作配合不协调,蹬、转、挺、推、拨等技术环节衔接不连贯,髋关节转动不充分且臂部后屈、上体不稳定、身体侧歪、重心低、出手角度低等错误技术动作。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避免训练的盲目性,少走弯路,笔者就这几年训练经验给大家介绍一些训练方法,仅供参考。一、正确掌握推铅球的用力顺序原地推铅球的重点技术就是最后用力技术.  相似文献   

18.
再论推铅球的出手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过去,国内外人士对投掷角度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已不存在什么争论了。然而,当我们研究运动员推铅球时关节速度而涉及到这个问题时,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在推铅球出手角度问题上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通过我们对国内5位优秀运动员进行的运动生物力学影片分析(参《初析国内6位优秀运动员滑步推铅球技术中身体几个关节速度的变化》郭洁,白小奇),发现他们的出手角度平均  相似文献   

19.
王开平 《中华武术》2013,(12):47-47
中学体育教学中推铅球技术较难较复杂,但在高考中它作为体育专业考试的一项素质,对普通体育生来讲则显得更为重要。然而由于教师只强调推铅球的力量和动作的速度而忽视了力的作用距离,学生在训练中只想加力和快速出手,没有力的作用距离的概念。有的学生身体没转到投掷方向就发力出手:有的铅球还没达到高速就出手;还有的手臂没伸直就出手,从而导致缩短了力的作用距离而成绩不理想。大家都知道在影响推铅球远度的诸多因素中,除重力因素外,铅球的出手速度是决定铅球远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加铅球的出手速度成为教学和训练的重点。在这里先阐述几个概念:(1)动量:  相似文献   

20.
大家知道,铅球在我们诸多训练项目中最枯燥,最单调,同时它的投掷技术也比较复杂。先后经历了原地推技术,侧向垫步式推技术,背向滑步式推技术和背向旋转式推技术。因而在铅球训练方面就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我们知道影响铅球投掷成绩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器械出手时的初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所以我们在技术训练中一定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下面我就从技术训练的角度来谈一下如何提高和改进铅球出手瞬间的速度,角度和高度(注:在下面分析中均以背向滑步式右手推铅球为例)。旨在为铅球技术训练,尤其是给我们基层训练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