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描述 声音一:"老师,我知道,我要说!"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了小松树说的话:"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让学生边读边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从哪些词语能看出来?学生们很专心地去读,读完后,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说:"我知道,我要说。"  相似文献   

2.
课堂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在听五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世界》的公开课教学时,执教教师在课末总结时问学生:"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我认识了倍数和因数."有的说:"我知道了整数和自然数."还有的说:"我知道了今天所认识的倍数和因数是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内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杨云燕 《考试周刊》2012,(37):183-183
[课堂实录]镜头一:"老师,我知道!我知道!"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发言,气氛很活跃。一个学生发言还没结束。其他同学就高高地举起手,并大声嚷道:"老师,我知道,让我来……""老师,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可一连几个孩子的意见和刚发表完意见的孩子的观点是一致的。镜头二:"老师,我来,我来!"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老师提问后,学生反问:"老师,你说什么?"  相似文献   

4.
有一种定性测量自我概念的方法——"我是谁?"要求被试在五分钟内写出15个"我是谁"的句子,按思考的顺序来写,不必考虑其中的重要性和逻辑关系。这种测量方法能发现学生什么问题、对学生的教育有什么帮助,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书中没有例子可供借鉴,也不知道怎么分析,于是,我决定尝试一下。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教育中,"应该"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语,学生总是被告知"应该"做什么,而"我想"做什么则往往被忽视。教育者基于各种理由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却很少问学生"我想怎么样",久而久之,连学生自己也不知道想做什么。"应该"话语的肆虐与"我想"话语的失落体现了学生自主性在教育中的丧失。自主性的缺失,其后果是多方面的,既...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我认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  相似文献   

7.
但凡我教过的学生,都知道我是个"三好"老师。只听说过"三好"学生,怎么又冒出个"三好"老师呢?别误会,此"三好"非彼"三好"也!我所谓的三好是"眼好、耳好、鼻子好"。  相似文献   

8.
经常可以听到"老师,我最怕数学科了,总是觉得太难学好!"这样类似的学生话语.在很多的学生眼中,数学科是一门"枯燥、难懂、无聊、不知所云"的课程,多数学生总是对数学有种莫名的恐惧感,不知道应该用何种方法能够学好这门课程.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脱节!  相似文献   

9.
卡特罗吉斯说过:"如果我能够知道他表达了什么,如果我能知道他表达的动机是什么,如果我能知道他表达了以后的感受如何,那么我就敢信心十足地果敢断言,我已经充分了解了他,并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影响并改变他。"这句话被称为管理界的至理名言,笔者认为它同样适合于教育。每个学生都是藏着宝石的矿石,只是有的宝石外露,有的宝石深藏,有待教师发现和挖掘。只有多一些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才能使学生情感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可敬可亲,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丁捷慧 《海南教育》2014,(16):93-94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喜欢这首歌里描绘对梦想的追逐、对希望的执着。或许许多人都有这样一双隐形的翅膀,只不过他们把这"翅膀"深深地藏于心灵的某个角落,或许这"翅膀"层层折起,从未展翼过。学生也是如此,有些翅膀已经初露端倪,想要得到搏击长空的力量;有些则是藏着掖着,自己都不曾意识到,更让旁人察觉不到。  相似文献   

11.
李胤昕 《考试周刊》2011,(49):68-68
课例重现:钱梦龙老师教《少年闰土》一课时,有一个学生突然插嘴问:"跳鱼有几只脚?"钱老师当时不知道,换作我们,可能是先询问是否有人知道,但钱老师坦诚:"我也不知道。"才问:"同学中有人知道吗?"同学也说:"不知道。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教什么、怎样教,怎样才算是一堂名副其实的语文课?这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其《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一文中说得好:"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我就是这么教语文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想,这也许就是"本色语文、简单语文"的真谛吧。  相似文献   

13.
课堂回放: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轻重"一课时,我与学生一起解读课本情境图后,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问:"仅凭眼睛看,你能知道它们的轻重吗?"学生摇头。于是,我接着问:"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它们谁轻谁重呢?"  相似文献   

14.
入学之初,学生们知道有语文这一课程,而他们的反应大多是这样:"怎么还要学语文?""学语文干嘛?我是来学技术的,不是学语文。"语文真的不用学了吗?非也!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15.
刘丽屏 《教师》2011,(4):23-23
问题探讨:学生对"鲜花有多少盆"没有兴趣。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课本提供的学习情境是学生熟悉的"鲜花"。当教师提出:你能一眼看清楚每种花有几盆吗?许多学生张口就是"我知道""红花  相似文献   

16.
廖纪元 《今日教育》2014,(10):38-39
2014年重庆市第八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习作教学竞赛在九龙坡区高新实验一小举行,笔者全程观摩了15堂习作课。下面试图从学的视角、教的视角、评的视觉进行解读与反思。一、学的视角:我是谁我是谁,就是作文"谁来写"的问题,也就是必须让学生明确地知道自己是在以何种身份与角色在写。也许大家会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习作课上当然是学生来写作,这还用说吗?是的,  相似文献   

17.
雕琢生命     
我小时候之所以觉得父亲是一位教师,是因为知道每个周三周五的晚上他必定会风雨无阻地去学校"参加夜辅导"。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他去"管理夜自修的学生"。但那时候的我,还不能理解"辅导"的意思,而家乡话中"辅导"和"舞蹈"的发音很像,每次我都误以为是父亲要去跳舞。父亲也不纠正我,只是笑笑,在我殷殷的目光下,唱着那首《上海滩》主题曲出门去。  相似文献   

18.
一个稍微知道一点常识的人就知道,任何事物都要经过循序渐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中一个人的认知程度也不例外。我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差距就是我国基础教育缺乏对学生进行创新品质的培养。教师重视的是"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所以学生习惯于"听"、"记"、"背",不太善于去主动获取知识,创新的愿望不强烈,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创新的想法,其学习是在教师的"灌"、"管"、"压"的情况下被动地进行的。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是上课认真听讲,记住书上或教师的结论,课后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考试中拿个好分数。因此,教师应注重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这里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初三班主任我看到了学生写的一篇周记:离中考还有100天了,我每天都不知道该干什么,天天做着重复的事情:每天起床后,吃早饭、上学、放学.上课时候,老师讲什么,我根本听不懂.有时觉得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反正老师也不会管我.我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办?我想,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将来中考一定比我好,我也想学,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学.反正都这样了,过一天是一天吧.这位学生的周记引发了我对初三数学"学困生"学习的思考.这篇周记反映了这个学生的无助与迷茫的心态,他想学却又不知怎么学,想学又没有人去帮助他们,"学困生"到了中考前期,这种绝望的心态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20.
"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课堂教学的这一声问里,你能感受到什么:是疑惑?还是追寻?甚或是智慧? 且允许我记录下一个教学片断: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说出一次性方便手套的制作材料是LDPE时,你会作何感想?——太专业了,小学生怎么会懂?莫非老师课前打了"埋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