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界》2022,(4)
媒介研究对新媒介及技术发展早期阶段的关注,导致媒介在生命周期其他阶段与社会文化的复杂互动被忽略。文章运用实物分析及参与观察法,探讨传真机这一类型的旧技术,何以作为有效的交流体裁嵌入新的媒介结构:再中介化中的去中介化机制,使其承载了“先进技术”的想象,体现了媒介透明性的文化理想和“在场”的深层渴望。再制度化过程中,直感性较低的“旧媒介”成为一种弹性沟通机制,维系并建构了科层制的组织空间与社会关系。媒介的潜力取决于人们如何协调表达、参与结构和身份建构,其“新”与“旧”作为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在与其他媒介以及与人的动态关系中不断地被协商。再中介化不仅是媒介之间互动的技术过程,还包含宏观的社会物质文化网络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4,(7):2-8
在传播学领域,媒介技术的革新颇为引人注目,新旧媒介不断交替与交融,将传播活动引向更为美好的未来。那么,传播媒介究竟如何发展演变?通过对媒介演进历史的宏观关照与经验分析,本文认为媒介技术的进化源于整个社会的多重选择,新媒介的出现与旧媒介的消亡都是社会选择的结果。其中,有两类选择标准较为明显,即人类的主观需求与技术的客观影响。作为两点动因,二者的互动与联合在各个媒介的诞生与完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通过不同的媒介形态,受众的信息需求得到了巨大的满足,然而在信息社会特征日趋明显的今天,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现象,不但没有改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加强了,甚至出现了“新媒介依赖症”。本文对新媒介的技术环境和“新媒介依赖症”产生原因做了深入分析,从传受双方和技术层面针对新媒介生态失衡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求不断优化媒介生态,促进新媒介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围绕新媒介的使用,会生成一种与基于传统媒介文化迥异的新型媒介文化形态,即新媒介文化,网络文化和手机文化是其代表性形态.新媒介文化的特征,可以从技术处理、文本呈现方式、社会属性等角度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5.
伊静波 《出版广角》2016,(23):32-34
在新媒体和旧媒体交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媒介之间的冲突,更多的是为实现阅读和认知更大自由的媒介融合.文章试图通过大学英语教材出版领域媒介更替和融合的发展历程,认识不同媒介的叙事方式,找出媒介融合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展望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新媒介融合方式.  相似文献   

6.
媒介生态: 也称绿色新闻,它指的是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向受众传播积极健康的新闻内容,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使整个社会生态保持平衡的传播制度。 新媒介: 这是相对于传统媒介而言的一个概念,它主要指的是伴随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包括跨国卫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媒介与社区生活的互动出发,回顾了媒介形态演变对社区生活的影响历程。在描述新媒介尤其是互联网进入社区模式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新媒介的作用机制并非简单地产生新社区或消减旧社区,而是以嵌入社区邻里交往的方式来拓展居民已有的社会联系。  相似文献   

8.
童帅 《新闻传播》2013,(5):158-159
新新媒介与电子邮件和网站等新媒介不同,而新媒介又不同于报纸、电视之类的旧媒介。①保罗·莱文森在其著作《新新媒介》中很好地诠释了新新媒介这一概念。新新媒介较之传统媒介以及新媒介都表现出了其进步的一面,公众话语表达权的改善就是最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鲜宁 《东南传播》2015,(3):118-119
从西方工业社会发展至今,人类一直处于技术革命进行时,其带来的影响是媒介的不断革新与旧媒介的淘汰。从媒介诞生以来,新媒介的出现,至新新媒介时代来临,新闻的"指挥官"——编辑人员的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进化论正推动着这场革命中新媒体对新闻编辑工作的消解与建构。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一个社会的大众传媒构成一个社会的媒介环境。新媒介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社会主导媒介的兴衰更替,导致一个社会的媒介矩阵重构,从而对社会的媒介环境以及生存演化于其中的社会、文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和手机的全面推广和迅速普及,我国形成了一个迥然有别于以往的新媒介环境,它具有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融合、大众传播与非大众传播、传者与受者融合等鲜明特点。新媒介环境给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以及青少年教育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1.
刘旸 《传媒》2015,(3):22-24
回首2014,展望2015,广电业态正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波尔特和格鲁森在《重塑媒介》一书中提到,“新媒介之新来自它们重塑旧媒介的特殊方式,为了回应新媒介的挑战,旧媒介又重塑了自己.”其实,互联网本身并不能单纯的视作一种新型媒介,而是一种资源重新整合的力量.这一力量重构了广电业态中媒介与用户、媒介与媒介以及媒介与自身的关系.笔者从跨屏、融合与转型三个关键词出发,集中盘点过去一年互联网对广电业态关系重构的革命性改变与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短片近年来在青年群体中发展迅速,数量惊人,大有取代传统电影媒介的趋势,有不少学者认为数字短片是真正无功利的、个性化的新媒介文化。笔者则认为虽然数字短片作为一种具有青年亚文化气质的新媒介文化,具有一定的抵抗性、反叛性等,但其反叛的力量却很有限,而且它最终臣服于主流媒介的商业和权力逻辑。  相似文献   

13.
王凤仙 《新闻爱好者》2011,(10):136-137
近年来,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讨论热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手机、IPTV、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出现,社会信息传播、社会关系变迁乃至人类精神交往形态都受到广泛影响,传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新媒介环境在为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带来难题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些新的可能性。在新媒介环境下,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必然也必须作出相应调整和转变。  相似文献   

14.
王凤仙 《新闻爱好者》2011,(20):136-137
近年来,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讨论热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手机、IPTV、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出现,社会信息传播、社会关系变迁乃至人类精神交往形态都受到广泛影响,传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新媒介环境在为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带来难题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些新的可能性。在新媒介环境下,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必然也必须作出相应调整和转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15.
郑孟兰 《东南传播》2021,(9):103-107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变革,刺激了社会信息权力的流动,带来了传播关系的变化与新机制的形成.资本、媒介与用户成为新媒介赋权下权力竞争的重要主体.社会信息的权力格局正在重塑,并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博弈生态.基于经济学、社会学等交叉理论与行业实践,探究新媒介赋权下权力格局的演变过程和发展方向,分析资本、媒介与用户三主体间赋权博弈的内在机理与权力生态,可以为新媒介赋权研究与实践提供多元化视角.  相似文献   

16.
武梦娣 《青年记者》2017,(27):47-48
媒介产品是指媒介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能满足媒介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在过去,媒介产品特指新闻媒介产品.但是,随着技术的迭代更新,新媒介不断出现,也随之出现了适应新媒介传播特性的新型媒介产品.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就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媒介,其所布局的传媒市场的产品就是新型媒介产品的代表.媒介产品资本运营是媒介资本运营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媒介产品的制作和销售获取利润.长期以来,媒介产品运营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产品本身的制作上,对于媒介产品资本运作中的思维却鲜有关注.三大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对媒介产品市场的关注已经如火如荼,它们在投资布局中所体现的观念和思维代表着当代媒介产品资本运营的方向和趋势,研究其背后的逻辑有助于我们理清最前沿的媒介产品运营理念.  相似文献   

17.
邓若伊 《今传媒》2007,(9):2-42
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逐渐步入信息社会,这也是一个媒介快速发展、繁荣的时代,新媒介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在这样一个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过去曾有的一些经营模式和理念都面临着深刻的转型与变化.传媒不仅承担着社会责任,力求社会效益,同时也开始追求媒介利润最大化.新媒介的出现和广泛运用促进了媒介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媒介的产业经营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因传播载体和平台的不同,特点和功能有所差异,其内容产品的制作、生产、传输等经营活动也不尽相同,经营模式与方法自然有着各自的独立性.在新媒介和新技术发展所提供的平台上,原本抑制不同媒介间竞争合作关系发展的技术间隔逐渐消失,媒介生态环境逐步发生变化,不同形态的媒介互相包容、渗透①.蔡敏博士的新著《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文化的转型》正是在这样的态势下问世的.  相似文献   

18.
编辑创造媒介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媒介传播史不难发现,每一种新媒介都把某种旧媒介作为自己的内容.因此,作为最古老的媒介:言语、文字、画面符号,几乎存在于一切后来者中.作为创构媒介的编辑人,要从时代主题的高度研究开发旧媒介的内涵,把旧的、美好的东西呼唤出来,用于新媒体的创构和发展,促进新旧媒介互补互动,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在《新新媒介》中提出了当代媒介的"三分说",即旧媒介、新媒介和新新媒介,从时间节点、用户使用与内容生产等方面简单阐述了各自的界定性特征。广播在旧媒介范围内属于空间和时间定位不变的媒介,由专业人士负责内容生产;之后经历了互联网的第一代媒介到第二代媒介,广播在传播技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以及用户使用习惯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介在不断演化,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广播APP在突破了旧有传播范式的基础上,更是在知识付费、线上收听、线下体验上寻求内容生产多元化、受众需求精准化的策略。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着重对于国内最大的在线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从"广播"走向"窄播",走向定制广播的内容生产和个性化需求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摆脱原始的动物蒙昧状态,进入文明时代最重要的助推器之一. 从人类史前时期的原始媒介再到口语媒介,而后是书写媒介、印刷媒介,直到今天已经在人类交流中获得极广泛应用的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等新媒介,媒介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