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闻天地》2011,(9):4-5
以武昌首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之久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也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获得空前大解放。正因为如此,在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辛亥革命成为划时代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武昌首义后,胡石庵受革命党人詹大悲、何海鸣之托,于10月15日在汉口创办了《大汉报》.在创刊号上,胡石庵首次披露了武昌首义的真实情况,驳斥了清政府对武昌首义的诬蔑,澄清了一些报纸对武昌首义的歪曲报道.在这天的报纸上,他还以孙中山的名义发表了《告四万万同胞书》,以中华民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了声讨清政府的檄文,报纸出版后,武昌民众争相购阅,各省也纷纷来函征订.人们称《大汉报》是中华民国的第一张报纸.  相似文献   

3.
100年来,各种关于辛亥"武昌首义"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汗牛充栋,笔者在创作50多万字的《首义警事》时就接触了大量此类作品。但如此让我仅凭听觉就震撼激动的"武昌首义",则非湖北广电总台生活频道创作演播的广播剧《武昌首义》莫属。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值此武昌首义90周年之际,我们推出了特色档案专辑.从档案中选取了鲜见的一组图片再现那段伟大的历史,同时,我们还从<民风>杂志选取了武汉大学教授、博导冯天瑜先生的最新研究成果"谁打响辛亥武昌起义第-枪"和辛亥武昌首义轶闻两文,以缅怀先烈,鼓舞人们发扬"敢为天下之先,敢于夺取胜利"的首义精神,建设好文明富裕的新湖北.  相似文献   

5.
顾维钧,一个20世纪驰骋中国外交界长达55年的中国外交官,在晚年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一次外交活动是巴黎和会. 1888年1月29日,顾维钧出生于上海.此时的清王朝已经在衰亡的道路上走了50年.顾维钧6岁读私塾时《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割让给了日本.12岁时义和团运动失败,清王朝被迫为死去的侵略者德国公使克林德树了一座牌坊.这些耻辱的记忆促使顾维钧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时选择外交官作为终生职业.  相似文献   

6.
268年的清王朝,给人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景象和挥之不去的惆怅.故宫西侧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着记录清王朝真实面目的大内秘档,透过那些秘档,人们可以用眼睛去抚摸紫禁城曾经真实跳动过的脉搏和心脏.有幸走进这幢大楼的人,几乎无一不因这巨大的发现而目瞪口呆,甚至屏住了呼吸.  相似文献   

7.
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之一就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华民国",使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对于清王朝的崩溃,史学界普遍认为主要的导火索有两个,一为四川保路运动,一为武昌起义,其实纵观历史的发展,这两件大事并没有使清王朝立刻土崩瓦解。已成强弩之末的清王朝在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后,依然把持着中央政权,在以良弼为首的宗社党的支持之下反而来势汹汹,似  相似文献   

8.
孙武(1880-1939),中国民主革命者,辛亥革命武昌首义领袖之一.原名葆仁,字尧卿,号梦飞,湖北夏口(今武汉)人.18岁入湖北武备学堂,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参加自立军起义.1907年参加组织共进会,被推为军务部长.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叶,由金田起义肇始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时18年,纵横全国18省,先后占领过400多个郡县,其战争规模之大,作战水平之高,都达到了我国历史上旧式农民起义战争的顶峰.以洪秀全、杨秀清为首的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组织起了强大的革命武装,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实行了各种革命措施,沉重地打击了以清王朝为代表的满、汉地主阶级统治势力,英勇地抗击了外国侵略军,成为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的先驱,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象太平天国这样较之历史上任何一次规模更大、纲领更完备的伟大农民革命,竟然连改朝换代,即推翻清王朝、“开创新规”目标都未能实现,最终仍被清王朝所扑灭.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董德华 《兰台世界》2001,(11):38-39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这一古老的封建锁国之门被帝国主义打破,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已暴露无遗.清王朝被迫签订了许许多多丧权辱国条约,为了向帝国主义赔款,腐朽的清政府在劳苦大众身上进行了血腥地收刮和榨取.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国建立后,随着辛亥武昌首义在民国开国史上意义的日益张大,熊秉坤关于工八营起事的表述逐渐发生变化。改变的一个关键点是,熊秉坤1914车7月在日本东京参加孙中山组建的中华革命党,在一次聚会上,孙中山指着熊秉坤向在场者介绍:"这就是武昌首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  相似文献   

12.
一、最初的改良主义宪政思想 吴玉章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宪政思潮逐步萌生和发展的时期. 1895年甲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王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面对亡国灭种的时代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利用西方宪政思想,极力批判封建专制政治因循守旧,希望清王朝能变法图强,为废君主专制立君主立宪而奔走呼号,社会反响强烈,戊戌变法就是维新思潮影响下的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流行的说法,辛亥武昌首义第一枪,由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然详考史实,情形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4.
《图书情报论坛》2010,(2):F0002-F0002,F0003
5月23日上午,武昌首义广场彩球飘扬、人流涌动,来自全省公共、高校、科研系统近30家图书馆。在这里拉开为时一周的湖北省2010年“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序幕。  相似文献   

15.
何欣 《陕西档案》2008,(1):40-41
清朝是我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清王朝在这个封建王朝即将灭亡的前夕曾经对<大清律例>作过一次较大程度的修订.是什么原因促使清政府对法律作出修订呢?本文拟对此作一些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在筹备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展览时,发现了一册八封辛亥革命时期康梁党人致康有为梁启超的信札,一封写给康有为,七封写给梁启超。其中有一封为武昌首义后不久林献堂致梁启超的信。林献堂(1881年10月22日-1956年9月8日),名朝琛,字献堂,号灌园,  相似文献   

17.
陈其美     
《档案与史学》2011,(10):3-3
陈其美(1878-1916),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字英士.早年赴日留学,一九O六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负责策动长江流域的革命运动.一九一一年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任庶务部长.武昌首义后,在上海积极组织起事,十一月三日领导上海民军起义,光复上海.旋被推为沪军都督.一九一二年初,为派系权力之争,派  相似文献   

18.
一、清太宗对盛京宫阙的贡献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天命十一年(1626年)他继后金汗位。天聪十年(1636年),改后金为清,在盛京(今沈阳)称皇帝,开创了清王朝二百八十年多年的帝王基业。在清王朝历史上,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一生全心致力于王朝的政治事宜,特别是宫阙的建设。清太宗是清王朝第一位登基的皇帝。为了彰显王者的霸气,他继位之后,就改革图强,修建了清朝历史上的第一座最为完备的宫阙。宫殿是历代帝王的居住及游憩办公之所,俗称皇宫。清太宗时期的宫殿建筑,主要是在清太祖所建设的寝宫天命汗宫、临朝听政的大正殿、大臣办公及议…  相似文献   

19.
《档案与史学》2011,(10):F0003-F0004
作为近代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上海在辛亥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911年11月4日上海光复,引起了江浙地区的连锁反应,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武昌首义之后,时响应之最有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本组图片反映了上海光复前后革命党人的活动,选自上海市政协主办、上海市档案局  相似文献   

20.
清代军机处,是清王朝在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设立的一个中枢机构。初设时名“军机房”,雍正十年,颁“办理军机”银印,改名“办理军机事务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点。 但是,在较长的时期内,一些官私著述不承认它是国家的正式机构(直至嘉庆朝修《会典》时,才将军机处叙入)。笔者参加过军机处遗存档案的整理,拟对这一机构的设立、职掌、性质以及它在清王朝国家机构中的地位诸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