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盛东,蜜蜂育种与王浆制品专家,1937年出生,广东汕头市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曾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蜜蜂研究室主任、所长,北京瑞奇科技开发公司总工程师,是中国科联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蜂产品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食品安全行业标准蜂及蜂产品评审专家。  相似文献   

2.
科苑 《今日科苑》2011,(20):35-38
开始写作这篇文章时,我蓦地想到唐朝诗人罗隐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蜜蜂》诗词:"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酿造甜蜜的人,人们会在心里想着他(她)。蜜蜂育种与王浆制品专家李盛东,就是一个让许多人为之感动的名字。他痴爱蜜蜂,在"甜蜜事业"的园地里辛勤耕耘40多个春秋,将"保护蜜蜂、改良蜜蜂"作为育种家的神圣职责,用智慧勇气和坚韧执着诠释着科学家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他是一位具有创新思维和勇于  相似文献   

3.
孔常兴 《西藏科技》2010,(8):15-17,19
本文从蜂产品、蜜蜂在农业中所起的作用及蜜蜂对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阐述了蜜蜂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蜜蜂从自然界采集、加工、分泌的物质及蜜蜂自身躯体称蜂产品. 蜂产品按其来源和产生过程,大致可分为3类:第1类是蜜蜂躯体,包括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蜜蜂躯体,如蜜蜂幼虫、蜂蛹及蜂体(蜂尸),它们是生物有机体;第2类是蜜蜂从自然界带回蜂箱的物质,包括蜂蜜、花粉、蜂胶等;第3类是蜜蜂腺体的分泌物:包括蜂王浆、蜂毒、蜂蜡和蜂巢等.  相似文献   

5.
《科学生活》2014,(11):30-31
对于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来说,小小的蜜蜂好像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不大。当然有些人偏爱蜂蜜、蜂胶和蜂皇浆之类的蜂产品,或者你到野外游玩的时候也许会碰到几个嗡嗡的蜜蜂,或者你在公路上偶然会看到装满蜂箱的车辆……那么,你知道蜜蜂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有多密切吗?  相似文献   

6.
中华蜜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本土蜂种,广泛分布于除新疆以外的全国各地.作为特种经济动物,中华蜜蜂能够为人类提供蜂蜜等农产品,且其抗逆抗寒能力强,病害少,对蜂群可以少用药或不用药,蜂产品安全性强、价格高、市场需求大,更能适合国际上对无残留蜂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蜂业被誉为“农业腾飞之翼”,蜜蜂授粉带来的生态效益要比蜂产品本身效益多达百倍,这种巨大作用却远未被人们所认识。目前,我国养蜂业面临的困境令人担忧。专家提出,近年来养蜂业依靠的洋槐、野坝子等蜜源植物被大量砍伐,致使原本是大宗商品蜜的蜜种成为稀有蜜种“;锐劲特”等对蜜蜂具有高毒的农药在大田广泛使用,致使大量蜜蜂成群死亡。对此,人们仅认识到是经济损失,而没有意识到给农业和生态所带来的灾难。专家提醒说,蜜蜂的减少和蜜源植物的大量砍伐,已给全世界生态敲响了警钟。国际顶级刊物《自然》和《科学》相继报道类似的消息,当年爱…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第三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主持完成国家或省部级项目近20项,在蜜蜂育种、蜂产品质量监测、蜂王浆开发利用等领域有精深的研究……将这些荣誉集于一身的人叫吴黎明,从恐惧蜜蜂到喜爱蜜蜂,再到难以割舍,他与蜜蜂结缘已经26年,多年辛勤酿出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蜂产品保健功效认识的不断加深,国内和国际市场对蜂产品消费量持续增长,对蜂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承担的"蜂产品真伪鉴别及农兽药残留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针对中国蜂产品中存在的掺假和药物残留问题,建立了一系列保障蜂产品质量的关键技术,提高了目前蜂产品掺伪物质鉴别水平,打破了蜂蜜行业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提升了中国蜂蜜行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话语权.项目建立了麦卢卡蜂蜜中特征标志物的检测技术,实现对麦卢卡蜂蜜的等级评价.建立的液相色谱 - 质谱法和负化学源气相色谱 - 质谱法测定蜂产品中农兽药跨类多残留检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蜂产品国际贸易的要求.项目提出的方法被国际第三方检测公司 Intertek 和新日本检定协会认可,合作开展的蜂产品掺假检测项目成为输日必检项目.  相似文献   

10.
一种名叫“瓦洛奥”(Bappoa)的螨虫给世界各地的养蜂人带来烦恼。它专门在生长着一群群幼蜂的蜂巢里繁殖并寄生在蜜蜂身上。德国蒂宾根大学动物研究所的专家,最近发现了蜜蜂和螨虫对温度升高不同的感受程度:螨虫在40℃时便会死亡,而蜜蜂耐受的临界温度在45℃。 根据这一区别,专家们设计出一种仪器,可避免采用化学的方式使蜜蜂摆脱“危险的敌人”。通过这个仪器可使蜂巢经3小时加热后温度达到40℃,足以致螨虫于死地而不伤及蜜蜂。该仪器靠太阳能蓄电池工作。  相似文献   

11.
广西南宁市全键蜜蜂养殖场董事长杨传全,是一位有着三十多年养蜂经验的专家。在广西乃至全国养蜂界享有盛誉,被誉为“壮乡蜂王”。  相似文献   

12.
短讯一则     
王晓聪 《科协论坛》2005,20(3):48-48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淳安县养蜂业有了蓬勃发展,中国入世后,蜂产品遭遇欧盟,日本等市场的绿色壁垒,为应对挑战,提高蜂业的组织化程度,淳安县临岐镇党委、政府于2002年3月组织成立了千岛蝴养蜂业专业技术协会,到2004年会员发展到112名,不仅吸蚋了当地的蜂农,也接纳了临安、江苏、山东等地的蜂农,协会会员共饲养蜜蜂1万群,年产值达855万元。  相似文献   

13.
最近从中青少年央电视台看到一个关于青少年发明创造的访谈节目。一名初中女孩,看到书上说,“蜜蜂飞翔嗡嗡之声是翅膀振动发出的”。女孩好奇,想看看书上说的是不是有道理,她把蜜蜂的翅剪了,蜜蜂仍然能发出嗡嗡之声。女孩奇怪,没有了翅膀,那么声音从何而来?女孩捉住蜜蜂细细观察,发现蜜蜂腹部有两个小孔,“声音是不是从这而发出的?”女孩用针把这两个小孔捅破,蜜蜂尽管在蚊帐中飞翔,从此再也发不出“嗡嗡”声来了。女孩把这一新发现写成一篇小论文,参加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竞赛获得大奖,专家评价说:“研究方法科学。”嘉宾主持人科普作家叶永烈说:“她推翻了书本上蜜蜂翅膀振动发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     
我国科学家研制机器蜂 蜜蜂给人的印象恐怕除了“采花”酿蜜之外别无它用,但现在,世界上许多生物研究所和科学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来关注这种不起眼的动物。专家们已经利用仿生学原理制造出了一只“机器蜂”。 在清华大学仿生学研究实验室,记者看到了这只机器蜂实物模型。除了个头要大几倍,机器蜂与普通蜜蜂长相酷似,翅膀是一个由特殊材料制  相似文献   

15.
群体存在的地方容易使传染病广泛传播,规模越大的群体在抵抗疾病方面越脆弱,这是研究流行病的专家们长久以来的观念。但是蜜蜂却证明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庞国芳国家质检总局食品专业委主任,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主任,研究员,国际AOAC副仲裁员、研究导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主持国内、国际重要科研课题。其一,在国内率先主持研究的两项残留检测新技术,引起国际AOAC的重视,设计了国际协同的研究方案,两次领导组织美国、英国、日本等12个国家33个实验室参加的国际协同研究,建立了两项国际AOAC标准,开创了我国学者领导研究国际AOAC标准的先河。其二,率先主持研究了30项蜂产品检验方法国家标准,使我国这一领域的检测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不是养蜂大省、出口仅占全国0.21%的河北,在港口不出口蜂蜜,也没有较大蜂产品加工企业的秦皇岛,创建了国家级蜂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蜂产品检验量达到全国出口创汇总量的50%,使全国28省市300多家企业受益。其三,率先主持研究了3项能同时检测不同农产品中400多种农药残留的国家标准,水平居国际先进地位。发表论文论著80多篇(部),其中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四个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SCI收录的论文20篇,引起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400多位同行学者关注。同时培养了一支以4位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为核心的20人科研攻关团队,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部级科学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和国际AOAC组织颁发的科学技术奖励三项:国际AOAC合作研究奖、国际AOAC副仲裁奖和国际AOAC研究导师奖。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等8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相似文献   

17.
内江市蜂疗保健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对利用蜂产品及其蜂毒(蜂针)对人体多种疑难杂病的治疗保健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获得了良好的蜂疗保健效果。现将各种蜂产品及其蜂毒(蜂针)的医疗保健功能及其医疗保健与美容验方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8.
一间靠近香山的百平米左右大小的会议室,2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老总就几乎将业界顶级人士全部囊括,2008年9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蜂业发展战略高峰论坛的现场,凸显了这一产业规模之小,影响之微。但与会专家警告说,蜜蜂自然授粉对自然界的巨大贡献是人和其他任何生物都无法替代的,而其非同寻常的重要性目前还基本上不为大众所知晓,这将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人员发现,英国乃至全球范围,蜜蜂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降。美国原有250万个蜜蜂群落,如今1/4的蜜蜂群落由于群体崩溃紊乱现象而消失。不过,对于蜜蜂的死亡和数量减少现在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是认为与人类的活动,如环境污染有关;而另一种则认为,蜜蜂之死是它们自己的事,与人何干?第一个观点有许多环境研究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徐娜 《科学大众》2014,(11):28-29
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蜜蜂、蝴蝶等为花朵授粉的昆虫越来越少了。蜜蜂都去哪儿了?研究人员发现了不少可能的原因。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蜜蜂的消失可能与空气污染有极大的关系,是越来越污浊的空气把蜜蜂“熏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