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艺术创作中,所谓“模特儿”,实际上是指作家、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形象时,作为艺术概括的对象,即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原型”。“模特儿”与“原型”这两个概念,人们现在往往互用。一般地说,作家、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典型时,心目中都有“模特儿”,特别是成功的艺术典型的创造更是如此。在我们文艺创作界和理论界,对于作家、艺术家创造艺术典型时要不要以“模特  相似文献   

2.
莫言是一个具有自觉空间意识的作家,他构建的以"高密东北乡"为原型的艺术王国成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中的"故乡神话",在营造这个审美的艺术空间时,历史化与色彩的独特运用是其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南宋文化作为杭州文化的原型,其优雅、婉美而精细的艺术形态,以及追求诗意的审美品格对杭州籍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杭州籍现当代作家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烙上了南宋文化的审美因子.  相似文献   

4.
与18世纪之后大多数作家一样,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1660—1731)乐于从报章杂志刊登的新闻或消息吸取创作素材。对现成的原型人物或事件进行加工改造的优点显而易见:它既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以尽可能扩大影响面,又能借助原型所隐含的意蕴顺势进行挖掘以达成作家的创作动机。处在18世纪启蒙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笛福通过对英国落难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原型的提炼加工,在艺术形象鲁滨逊身上成功地灌注了理性内核,对其进行了从野兽到人、从攫取者到创造者的艺术改造,伸张了文明开化的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5.
原型批评是容格提出的重要文艺理论,对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本文以原型批评为指导,分析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原型,探讨在父权“集体无意识”下作家对女性的矛盾态度以及其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6.
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把欧洲现代文学与拉丁美洲神奇的现实相结合,又不乏后现代怪诞式因素的独特综合演绎。其文学作品顺延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但不是简单继承,而是不断创新建构。"魔幻怪诞"的创作手法及"神话"原型母体的艺术渗透,使其成为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7.
《茫茫黑夜漫游》是当代法国著名作家塞利纳的代表性长篇小说,它以一个医科大学生巴达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其后十多年中的经历为线索,描写了法国、欧洲、非洲和美国社会奇奇怪怪的现象与各色各样的人物。然而,小说的深刻含义在于它所体现的原型及其象征意义。小说体现的原型有阴影原型、阿尼玛原型和伊阿宋原型。正如荣格曾指出过的,作家在其作品中所体现的原型是同时代人精神上最向往的东西,因此它们代表了时代。这是解读该小说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弗莱作为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创始人,认为文学产生于神话,神话是最基本的文学原型。英国作家托尔金的《魔戒》中的人物个性鲜明,与许多原型相呼应,是对亘古存在的神话原型的继承与发展。针对目前对《魔戒》进行原型研究文献较少的问题,应用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魔戒》中人物的原型进行研究分析,寻找《魔戒》与原型之间的关系,在探讨托尔金的写作意图的同时,也可使人们更透彻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以及更好地理解《魔戒》的深意,探索其自然内涵,并为人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作家既以学者身份对中外神话进行译介、研究,重返文化源头,为现代民族国家成长寻找动力;同时又取材神话进行文学创作。神话资源经过现代性阐释与创造,获得了生长,在母题与原型的变异中融入了时代色彩和个人情感,完成了对民族国家的现代想象。现代作家的神话重述,体现了时代语境规约下的不同话语的纠结与冲突;此外也曾注意到神话的艺术审美性。现代作家的神话研究与重述显示出了较宽广的视界,但也体现出某种"偏至"。  相似文献   

10.
“瑶沟人系列小说”是青年作家阎连科的代表作、作品逼真地再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瑶沟人艰难的生存景观和命运变迁,深入地揭示了恶劣的自然、人文环境所导致的人性的异化和人格的分裂,笔者认为,该系列小说的问世,既标志着作家艺术个性的初步形成,同时作为一种创作原型,它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作家走向深层的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11.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是一篇出色的短篇小说,作者福克纳运用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意识流写作风格给读者呈现出一个别具一格的故事。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聚焦转换和时间错置中两种叙事结构,展现出了他高超的叙事技巧,并通过隐合作者的声音探索和解读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及真实作者本身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2.
霍桑小说《胎记》中的主人公埃尔梅是一位极端的科学主义代表,他为了证明自己征服自然的能力,决心去除妻子脸上的胎记,最后胎记消失,妻子也远离人世。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解读了霍桑短篇小说《胎记》,揭露了男性运用父权制权力对女性身体和思想的双重压制,探讨了女主人公对父权话语进行的颠覆和反抗,并总结了这场权力争夺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埃德加·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总是能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奇和酣畅淋漓的阅读快乐,这与他对小说从形式到内容的独具匠心不无联系.在短篇惊悚恐怖小说《一桶白葡萄酒》中,爱伦·坡选取了独特的叙述视角,通过谋杀者之口,讲述了一桩蓄谋已久的报复事件.为了营造压抑恐怖的气氛,爱伦·坡在小说中运用了一系列的象征元素,为小说的故事情节蒙上了浓浓的神秘气息,将小说的整个氛围推向了极致,充分体现了其一贯秉持的“效果论”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4.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被尊称为“美国的莎士比亚”.《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品.小说中的孤独主题主要体现着四位主人公身上:海斯特在生活中没有同伴,无人帮忙解决问题的孤独;受人敬仰的牧师丁梅斯代尔不敢承认犯错而独自忍受心理惩罚;复仇者齐灵沃斯的孤独以及珍珠在成长中没有伙伴、没有父爱的孤独.这些孤独因素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当时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人性扭曲.此外,霍桑本人的经历也是小说充满孤独主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薛海燕 《河西学院学报》2011,27(4):50-54,45
"顿悟"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名篇《死者》中的重要创作手法之一。运用法康尼尔(Fauconnier,G)认知语言学心理空间理论能有效挖掘人物顿悟之前的心理,从而进一步深化故事主题。在《死者》中,主人公康罗伊与三位女性之间的话语冲突使主要人物的心理空间发生了多次交错,促使康罗伊摈弃殖民地特权者身份,回归爱尔兰传统。康罗伊的精神复苏在深层次上象征着整个民族的新生。  相似文献   

16.
《红字》是美国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霍桑的经典作品,其中的女主角海丝特·白兰被认为与受人尊敬的牧师丁梅斯代尔通奸并生下女儿珠儿,因此佩戴上红字“A”(“Adultery”的象征)作为清教法规严苛无情的惩罚。霍桑通过塑造海丝特这个形象向读者展示了清教观,以及清教观对人们生活和思想所造成的影响。海丝特最初是勇敢坚强的,最终却在清教社会的压迫下,承认了自己的罪过,并通过艰苦工作,自我提升得到救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7.
关于乔伊斯作品《阿拉比》背景的分析与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伊斯作品《阿拉比》是其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里的第三篇。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都柏林少年追求朦胧爱情,但最终梦想破灭的故事。故事情节很简单,但作者詹姆新·乔伊斯.深受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影响,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宗教象征符号.隐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本文试图对小说背后的各种宗教背景进行解读以助读者对作品做更深的理解。进而领会作品里潜在含义:因宗教信仰的破灭.都柏林社会陷于一派颓废状态。  相似文献   

18.
介绍叙事视角的基本类型,据热奈特聚焦理论分析《红字》的叙事视角,小说主要采用非聚焦型视角.穿插使用内聚焦型叙事视角。霍桑通过非聚焦型的全知视角,让读者把握小说人物性格及心理特征:使用非聚焦型视角则是因小说婚外情主题违反清教传统,须借小说中人物之口表述自己的观点。避免受到道德谴责。这种非聚焦性的使用,表面上是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其实反映了霍桑对超验主义和清教的解构。  相似文献   

19.
麦克·莫波格所写的《蝴蝶狮》,表面上是一个明朗的充满爱和诺言的孩子与狮子间的儿童故事,然而故事背后却隐藏着消极的内容。故事在唤起读者对单纯无暇童年时光记忆的同时,也引起读者对爱、家庭和战争死亡的诸多思索,可谓是“光”、“影”并存。  相似文献   

20.
芥川龙之介是一位非常注重写作技巧的短篇小说大家,在他的小说中叙述者的声音极富变化。芥川笔下的“叙述者”既沿承了传统的戏剧化叙述,又发展了具有现代性的非戏剧化叙述,更是创造了双重叙述的模式。芥川在叙述者方面的创新给读者带来了新奇的审美感受,形形色色的叙述者也让他的小说变化多端,从而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通读芥川的小说我们会发现,一方面他注重技巧的创新,打破了小说叙事的常规;另一方面,他有“破”而无“立”,没有建立自己的创作规则。他在带给读者新奇之感的同时也启迪着我们去重新认识和思考小说与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