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一个社会实现法治的标志。要实现法治现代化的目标,培育农民的法律信仰不可或缺,然而农民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抑制着法律信仰在农村的培育。通过对农民法律信仰缺失深层原因的分析,提出培育农民法律信仰的基本路径,旨在诠释培育农民法律信仰是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的法治化是中国法治化的"瓶颈",而农村的法治化的主要障碍就是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农民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入手,对农民法律信仰的培植进行积极探索,以期对中国农村的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时期农民信仰状况调查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把握农民信仰的现状,分析农民信仰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做好农民的信仰教育是我国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通过提高农民的政治信仰、加强农民的法律信仰、增强农民的道德信仰、坚定农民科学的宗教信仰、夯实农民正确的人生信仰,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农村法治建设将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而广大农民的法律信仰状况却不令人满意。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新培育农民的法律信仰对于推进民主法治进程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青年农民信仰虚无问题关乎农村稳定。调查显示,现阶段农村青年信仰具有总体乐观、结构不稳、局面可控等基本特点。目前,应从实际出发,借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的东风,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好青年农民信仰虚无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的经济与政治制度的转型,民间信仰在广大的农村开始复苏并发展起来,对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在探究个人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从整个社会的结构性因素角度出发,认为农村民间信仰的兴起是农民的一种理性行为;是农民在传统文化影响下、在现实环境的迫力下,对于自我生存保障的积极建构。  相似文献   

7.
法律信仰对于法治的重要意义不容置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法律信仰是其应有之义。鉴于法律信仰在中国的匮乏,更突显目前在中国树立法律信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对法律信仰在中国匮乏的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分析,试图探讨在中国树立法律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出游,是农民借农事休闲,开展一种规模较大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游行。出游活动在沿海农村有很深厚的民俗文化植根土壤,是农民们的共同文化信仰的一个重要表达形式。求平安,保健康,发大财,造幸福,促和谐这些朴实的文化追求,是大家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通过学习,农民懂得了树立与践行低碳绿色环保节约理念与意识及其践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农村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中国农村文化建设成效不很显著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村法制建设的滞后和农民法律意识的淡薄。必须从加快农村法制建设、完善农村法律体系、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方面入手,才能真正摆脱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从而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动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伯尔曼《法律与宗教》一书的阅读,引发了对法律信仰问题的思考,进而分析在中国语境之下,对法律的信仰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信仰构筑民族的精神依赖,法律保障公民的人世周全。要建构法律信仰必须首先明确其内涵,然后具体讨论如何把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引入到当今人们的法律信仰当中,以解决我国法律信仰危机的现状、加快中国法律现代化的步伐,最终实现现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振兴。  相似文献   

11.
当下民众信仰面临着某种程度的危机,并正在重构之中。农村女基督徒的宗教实践与世俗的“过日子”紧密相连,她们选择信仰基督教始于实用主义,但在信教后会融入情感主义。若要科学化、理性化地引导农民信仰的变革,当从文化持有者内部的视角,了解农民“过日子”面临的世俗苦恼与精神困境,正视当下民众面临的信仰危机,引导农民从“俗世互助”走向“圣灵救赎”,促使民众信仰合理重构。  相似文献   

12.
农民的信仰状况事关乡村治理的价值基础,具有维护乡村社会稳定、整合乡村资源的社会功能。通过对豫东、湘西农村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农民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致使农村面临难以治理的窘境。因此,党和政府应该对此保持警惕,努力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重建农民的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具有特定的文化传播功能。它传承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传递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生活方式,传播职业道德要求、法律规范及工业文明,鼓励农民科技致富,培育农民崇尚科学。要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就必须强化农村职业教育是文化传播重要手段的理念,明确农村职业教育文化传播的目标,丰富农村职业教育文化传播的形式,优化农村职业教育文化传播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生产方式的变革会影响到农民对农村社区的认同,但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真正影响农民对农村社区认同的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在内的多元综合系统。为此,通过苏北农村社区的调查分析,发现现代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虽然农民对农村社区具有较高的社区认同,但这种认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非现代普遍性的契约认同,很难成为对国家法律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农民对政治体系有强烈的信仰认同感,但由于经济因素、制度因素、教育因素以及基层治理等因素的作用,削弱了农民对政治体系的认同。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升收入增长水平,为信仰认同提供经济支撑;清除二元体制障碍,实现国民机会均等,为信仰认同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农民政治信仰教育,提升农民政治素质,为信仰认同提供教育支持;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夯实农民认同基础,为信仰认同提供缓冲基石。  相似文献   

16.
农村伦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内在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伦理建设.农村伦理建设是构建和谐农村的内在要求,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当前存在的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的因素,应采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种信仰来教育农民,从而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7.
当代农民法律意识的困境、成因及培育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法律意识是农村法治化进程以至和谐农村构建中至关重要的持续发生作用的因素之一.现实社会中农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对权利义务的认知状况以及在法律的运用上都面临困境,而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诉讼成本较高、司法资源短缺,落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法制教育的缺位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提升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倡导新型政治文化,摒弃落后观念,发展农村教育,优化农民素质,加强法制宣传,坚持"送法下乡",是农民法律意识培育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法律信仰是社会精神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对于今后将负担法律施行重任的法科学生来说,树立正确坚定的法律信仰是其法律职业生涯的重要精神支柱。而影响法科学生法律信仰形成的社会性因素有很多,如社会法律文化、客观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法制现状等。培养法学生的法律信仰必须针对这些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有的放矢地进行。  相似文献   

19.
无讼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导的价值取向。无讼价值观有其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和经济社会政治基础。无讼的法律文化意识使我国传统法律体系不健全,阻碍法律自身的发展,影响了法律的权威和地位,成为法律文化现代化的阻碍因素,因此必须通过培育公民的权利意识,树立公民法律信仰等方式和途径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转换。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实际调查资料,从当前农村经济和农民文化状况以及农村社会法律环境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深层原因,提出了强化农民法律意识的指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