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人对物体的观看方式都不相同,对于绘画语言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意象语言是油画创作的基础能力,所以应该在绘画教学中贯穿于每一个环节,在本文中对油画创作教学中意象语言进行探索与思考。在油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油画创作都表现出不同的文化面貌和历史精神。而油画的创作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结合意象语言进行讲解,充分向学生传达艺术气息。在当前的油画教学课程中,意象语言在整个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意象语言的应用和思考可以使人们对油画的创作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掌握油画创作的基本特点,进而保证了整个油画创作教学内容的设立。  相似文献   

2.
在绘画作品形成过程中,绘画构图是重要的绘画语言要素之一,它有着与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三个角度谈不同的绘画构图体现着画家不同的审美意向、追求、个性及给观者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3.
唐卫萍 《美育学刊》2013,(1):97-107
"墨竹"创作的传统由来已久,直到北宋时经过文同之手,"墨竹"才作为一种经典绘画样式确立下来,成为后世画家模仿的典范。文同在对画竹技法进行探索的同时,将"君子"人格注入到墨竹的创作之中,"画"出了士大夫眼中理想的竹子。"墨竹"由此成为士大夫绘画创作的经典题材。文同墨竹创作逐渐成熟并扩大影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墨竹"绘画样式在北宋画坛经典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创作中,不少作家常常感到一种“语言的痛苦”,审美感受与表达之间的非同步性是造成这种痛苦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文学在创作中只有通过情感定势的确立,才能真正地下笔有神,尽可能地排除这种痛苦。  相似文献   

5.
作为民族绘画史上最为成熟、最为系统的画种之一,工笔人物画有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如今处于表现形式日益多元化和丰富化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多元文化不断融合与碰撞的全新时代,工笔人物画只有不断寻求创作思路的创新,方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画家参与其中。本文尝试以工笔人物画创作思路的时代化发展趋势为主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促进工笔人物画的进一步发展献出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元代画家黄公望在其著作《写山水诀》中提出绘画四忌“邪、甜、俗、赖”。明清画家在尝试为这四个字作解释的同时,又提出一些新的评画标准,其中的很多观点对我们今天的绘画创作及品评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以黄公望提出的绘画四忌为出发点,重点梳理明清画家、评论家对这一绘画思想的认识,探讨“邪”“甜”“俗”“赖”之间的关系,试图更加深入地理解黄公望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颜料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绘画颜料是绘画的先决条件之一,也是我们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绘画者只有不断地认识和了解颜料的不同特质,并通过实际运用,使颜料融合于绘画形象的整体表现之中,这样,颜料才能够超越自身属性产生境在象外的意境,成为绘画者表达特定情感体验的语言载体。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写生一直作为练习基本功和为主题性绘画搜集素材的手段而存在,在写生中体现不了艺术家本体的存在。贾科梅蒂、阿里卡等画家,坚持"现象学式的看",用纯视觉的方式和质疑的目光审视物象,捕捉不断变化中的视觉感受并且追求精神的真实表述的绘画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视觉模式,将写生作为创作的基本方式,在写生中真实的呈现了画家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真正阐释了写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是一个艺术呈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有许多的画家不顾绘画的本质所在,一味追求如何冲破绘画的界限以求出新、出奇。在这样的艺术环境中,阿利卡不断地探索,坚持依据生活作画,寻觅表现真实的视觉、真实的情感的绘画途径。最终,阿利卡从抽象艺术领域的成功走向了具象写实绘画领域的成功,而他的艺术观念与创作手法也使我们对具象艺术的发展与魅力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并从中体会到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语言,它与其它艺术语言一样,都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忠实记录,其语言特征也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研究艺术观念纷繁多元的当代美术的发展过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在各种观念指导下绘画语言合乎逻辑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1.
苦难——潘玉良绘画的忧郁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玉良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与艰辛,她在矛盾和痛苦中不断追寻着自己的价值。通观她的绘画,总是萦绕着一股忧郁的气息。这是由于社会环境、人生经历等诸多因素给潘玉良太多苦难的浸染,饱尝了生活的辛酸苦辣。潘玉良通过创作忧郁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生活中不幸的控诉,同时这也是她内心忧愁痛苦的折射。  相似文献   

12.
莫奈是19世纪是最典型的印象派画家(印象主义画家集团的核心人物),而且是印象派绘画的创始人之一,人称印象派之父。其代表作品《日出·印象》、《睡莲》以其微妙、徇烂的色彩表现谱写了光与色的诗篇,甚至可以说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通过研究莫奈及其作品,能够启发、提高我们观察自然、感受色彩、表现色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艺术大师林风眠,毕生以“调和中西”为艺术导向,在绘画内容和形式上做了不懈探索。从前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西方现代主义因素特别是“立体派”对他的影响,以及他自身通过结合民间美术得到的绘画形式的创新实践,而在后期的戏曲题材的作品中,他的绘画语言中对东方符号的尝试有了新的突破,他将自己具有鲜明中国人特质的东方情愫注入其中,东方符号生动了,而画家的绘画语言也在延续之中产生了流变。  相似文献   

14.
速写是一项训练造型综合能力的方法,是我们在素描中所提倡的整体意识的应用和发展。速写的这种综合性,主要受限于速写作画时间的短暂,这种短暂又受限于速写对象的活动特点。速写训练是基本功的训练,在某种意义是与素描同等重要的。它能提高人的情操和艺术修养,是画家发现创作题材,培养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树立画风的重要手段。因此,速写在绘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绘画以其独特的魅力立足于艺术之林。自古以来,历代画家对神韵的追求就不曾终止过。沿着古人的足迹,当我们今天再次探讨这种魅力所在,在被这种魅力所感染的同时,应该提高我们自身的艺术修养,以挖掘和开创中国传统绘画的新魅力。  相似文献   

16.
丁海涵 《美育学刊》2022,13(1):52-60
张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京、沪、杭等地的重要画家,同时也是诸多艺术学校滥觞时期的中国画教授,其艺术经历在20世纪女性画家中,具有典型意义。考实其人生经历与艺术活动的基本史实,以此为基础展开对历史转折时期女性绘画发展与意义的探讨,且借此视角考察海上绘画的丰富面相与美术教育的历史境遇,可以为当代中国画创作提供可资参考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诗画同体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一大特点。明中叶,文人文化的泛化与世俗文化的兴盛同步,使得这一时期的诗画同体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唐寅诗、书、画兼善,绘画作品多有题诗,具备“诗画一律”的自觉。分析“女几山图”的诗画关系,可以发现唐寅绘画创作过程中借助诗画互补以完成画面构建,同时通过诗意物象和诗意人物的选取与运用丰富画面形象。在传播学视域下,作为传播者的唐寅虽具文人画家素养却以鬻文卖画为生,故其绘画实践又带有职业性,诗画同体有助于其画作的传播与接受,诗画关系在接受过程中因观者全身心的参与而达至统一。  相似文献   

18.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富民族特色的审美标准,既是画家创作的原则,也是欣赏的原则。意境就是情与景的完美交融。能够产生意境的形象,并不是一般的普通形象,而是富有生命力的形象,这种形象能体现出主体与客体、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诸方面的高度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人物画是最早成熟的画科,它发展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状态。但是人物画的发展并没能持久,北宋后期,随着文人画对画坛的占领,人物画开始渐趋衰落,元以后的人物画便跌入低谷。造成人物画衰落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宋元文人画兴起后文人画家的出世态度和创作主张。文人画家消极逐世、脱离生活和轻视造型、“游戏三昧”的创作态度,直接影响了人物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油画作为思维和技术的结晶,具备实体性,其画面的表面结构—肌理,必然成为油画的绘画语言。一切优秀的作品都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油画肌理便是物质与精神碰撞的产物,是画家内心情感的外化,是画家通过物质实现精神世界轨迹的恒久驻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