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与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其中,自我观察法是改善教学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即时观察,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观察自己的课堂;第二种是延时观察,即"坐在自己的课堂前",带着明确的目的观察自己的课堂,研究自己的课堂,最终改善自己的教学,一般采用录像、录音的方法,通过音像的回放来观察自己的课堂.本文研究的是延时观察.  相似文献   

2.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这是教师们经常思考的最为关心的问题.有效课堂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追求有效课堂必须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笔者以嘉兴市"高质量高效率"课堂教学评选的参赛课"神奇的激素"教学为例,从上课者和听课者的不同视角来研究如何融合三维目标,构建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3.
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以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为研究主题,以"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金属性递变规律"课例为载体,从师生互动类型及时间分布、引发互动的问题目标指向和互动的参与度三个维度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进行了观察和研讨,探索了研究师生互动的课堂观察方法,促进了教师对师生互动内涵的理解,凸现了课例研究在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等方面的价值,提炼了课例研究的基本模式和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4.
研课是教师通过系统地考察课堂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专业发展过程.研课的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效益.教师研课的过程是教师根据自己对课堂的感受、经历和需要,运用一定的理论和经验,对课堂的各方面进行研究的过程.个体研课的主要环节是:确定研课目标→收集课案→观课→研究→修改设计→总结.在研究性质上,个体研课是既联系理论、又联系实践的中层研究.  相似文献   

5.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研究课是以"在研究的状态中教学"的理念为支撑,把教学与研究进行有机统一的一种特殊课型.它以"研究"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传播理念为目的,以课例为载体,立足于课堂教学研究,让教师初步体验到专业生活的趣味,形成积极的专业工作态度,促进教育思想和专业素养的提升.研究课因任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型,如有传播新理念新做法的示范课、有探讨问题与困惑的观摩课、还有检测教学能力与水平的考评课等.研究课具有实在、凝练、样本等特质,与常态课相比,其研究目标更明确、教具学具的运用更充分,一般情况下课堂效果也更明显一些.  相似文献   

6.
对优质课例做观察与分析不仅能为教师提供宝贵的学习经验,而且有助于教师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4节初中信息技术部级优课为研究样本,从课堂目标、课堂结构、课堂互动、教学评价4个视角分析优课的内容与特征.研究发现:优课课堂目标采用三维表述,但行为主体指向有误,目标可操作性较低;课堂结构采用"主导+主体"相结合的形式,但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不够;师生课堂互动良好,但有一些学生缺乏主动提问意识;教学评价具有主体多元化、内容多元化和方法多元化的特征.这启示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制定行为主体指向学生的、可观测、可评价的课堂目标;善用小组合作法、提问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提问环境,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意识.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教学的备课尤为重要,这是大家早已明了的道理.一般说来,"教学设计"通常被教师理解为"课前备课",是指课前教师的准备.我们知道,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但是,课前怎样备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前备好的课到了课堂上,不可能一成不变,往往会出现设计不恰当、不充分的现象,会发生意料不到的情况.这时,教师应怎么办?教学之后,教师回顾课堂教学,要不要反思、修改教案,以利再战呢?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因此,我们应从教学全程来研究备课.我们认为,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应分三次完成,即"教学设计"三步曲:课前的预想设计--课中的现场设计--课后的反思设计.  相似文献   

8.
要真正实现语文"减负"这个目标,真正激发学生快乐、积极主动地学习,就应该从教师的增负入手,必须要求教师向语文教学的课堂要效率.本文结合课前的备课、教材的处理、教法的创新、课后的作业布置等方式.从做好课前教师"增负"、课堂"减负"、课后作业"减负"三大方面具体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9.
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往往很难全面.以教研组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行动研究的实践探索,运用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借助观察点、观察量表定量反馈等具体措施,改进教学设计,提出走向专业研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课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例研究"是一种是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课例研究"的核心特征在于:长远目标的共享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学生研究的周密性;课例观察的鲜活性."课例研究"本质上是一种课堂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积极引入"巡课"机制,促进教师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引导自己的学习进程,从而改善学生学习的专业发展模式,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乃至专业化发展提供可行性支持。该校引入先进教育理念,建构以"准备阶段""观察阶段""反思阶段""提升阶段"为核心的结构化巡课体系。同时,基于学校爱心课堂实施,该校多角度建设合作、观察、反思、研究为保障的巡课制度,创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教师学习和研究的真实情境是课堂,"做"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开展课例研修活动。以《市场配置资源》一课的课例研修活动为例,在研修活动的准备阶段,通过聚焦和分工协作,使研修活动有效开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三次课堂观察促进教师在真实情境中研究课堂教学、累积专业经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以及知识的共生共享。  相似文献   

13.
课前思考对于"24时记时法"这节课,我们见到的大多数课堂都是老师说个不停,学生忙个不停.何至于此呢?通过教学观察,我们发现,除教师组织的教学素材零乱、教学结构散乱、教学主线模糊外,对这一课所涉及的知识本身的把握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政课存在着内容契合、目标一致的相似之处.对高职思政课而言,"四史"教育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升教学理论深度、激活课堂活力."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堂仍存在着系统化教学资源缺乏、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把握能力欠缺等问题.为了切实推动"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应打造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教材、发挥思政课教师主观能动性、用好红色资源、打造"四史"虚拟仿真平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
课堂观察是通过对课堂运行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和研究,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活动.它从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教学、教学资源的整合情况、师生互动、教师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和达成度等五个维度进行观察,并辅以量表数据的专业听评课,促使上课教师自我反思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获得更具体、深入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要想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磨课"就是最好的综合体现. 学校的校本研修或集体备课是最好的"磨课"时间.所谓"磨课",笔者认为就是指由教师根据研究主题,选择教材,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教研组以往"备课、上课、说课"方式的基础上,由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教学实践,或由不同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各进行一次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7.
探索能牵引与反映教师、教法、教材改革的卓越课堂校本认证体系.建立"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说课反思"卓越课堂认证步骤与标准,系统推进"项目化、信息化、思政化、1+X书证融合"(简称三化一融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完善"校赛—省赛—国赛"和"教坛新秀—教学名师"(简称一赛道两激励)的成长激励制度.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认证一批卓越课堂,打造一批卓越教师,然后根据升级的认证标准,进行下一轮持续认证,形成教学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8.
课堂"意外"是把双刃剑,处理得好,满堂生辉;处理不好,课堂逊色.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因为缺少丰厚的数学素养,当课堂"意外"降临时,不能从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等核心要素来把握教学方向,使得课堂出现混乱.因此,教师上课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不但要钻研本课教学,还要把本册教材及本学段的课标精神领悟透彻.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是最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以"5的乘法口诀"课例为载体,从课前设计量表、课中观察记录和课后诊断分析三个阶段,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展开研究,探讨教学改进的策略,归纳研究学生参与度的课堂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当前热门的课堂观察模式——"教师巡课"展开实践研究,发现阻碍巡课实施的三个关键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整合构建共同体;引入SOLO分类理论合理选定实践问题;把巡课过程简化为"三步九要点".以"燃烧与灭火"一课为例,阐明了巡课的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