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素质不仅是指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素质,我觉得这样的理解有失根本。我认为语文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与判断等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上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有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四个方面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文言昭 《教师》2011,(12):57-57
语文素质不仅是指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素质,我觉得这样的理解有失根本。我认为语文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与判断等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上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有以下几点看法: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就要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然后明确其观察目的,授以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4.
林灵 《考试周刊》2011,(56):54-56
基于"职业属性"的高职语文同时兼有文化课、基础课、技能课的职能。首先,它肩负着传播文化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重任;其次,它要为学好专业课打基础;最后,它要培养学生"能说会写"的上岗能力,为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从职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方面增加砝码。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思维和评价能力、交际能力等语文综合能力,使高职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这个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大量增值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思想,同时,科学的发展也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提供了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因此,如何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显得特别重要。笔者认为,语文素质应当涵盖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素质。包括语文知识、语言习得、文化传承等。二是思想素质,包括政治、道德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意识;三是智能素质,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观察、想像、思维、创造的能力:四是审美素质,包括初步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这四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促进。那么,应该如何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办法,以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呢?  相似文献   

6.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目前在教育界尚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概括而言,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拓宽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师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教的能力.这是中师语文师范性的体现.毫无疑问,培养学生教的能力,《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课(还有《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又绝不是《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课一家的任务,《语文基础知识》课、《文选和写作》课也同样负有重要责任.《文选和写作》课怎样培养学生教的能力呢?除了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的方面为学生作出示范外,我认为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明确听说读写和教的关系中师语文教学,除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外,还要培养教的能力.教作为一种能力,其实是听说读写诸能力的综合和创造性运用.听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其原因固然种种,但语文思维能力的差异应当是关键因素.因此本文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观点,并从学生的感受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三方面提出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吴一 《考试周刊》2011,(38):50-50
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应试教育条件下,我们常说的语文,指的是语言和文字。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这个概念是比较片面的。语文教学应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听说读写,而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本文作者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些做法和尝试。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字词句的用法,为语文写作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也是学生收集写作素材,提升个人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品德。因此,必须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将其视为一种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字词句的用法,为语文写作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也是学生收集写作素材,提升个人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品德。因此,必须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将其视为一种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中职语文作为中职学校基础课之一,它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中职学生学习各门文化课、专业课的基础.中职学生学好语文能促进学生学好其它各科,有利于他们掌握职业技能、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的职业素质.因此,必须加强语文教学,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们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从语文的角度讲,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得及早抓起,抓好小学与初一语文的衔接.  相似文献   

14.
马瑗 《教育教学论坛》2012,(32):202-203
为使语文教学更适应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文章就中职语文教学如何体现实用性作了三个方面的探索,一是准确定位,正视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三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突出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是对一个人最初的启蒙教育,在学生的人生发展过程中有非常重要指导的作用,良好的语文教育,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注重对小学生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分析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从语文教学环境、学生学习观念和关注学生差异中加强对其语文素质的培养。语文素质培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小学生语文素质培养工作为基础,结合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进行合理分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谈到说话,大家都知道它是语文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说话训练是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对学生来讲,在全面重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同时,应以说话训练为起点和突破口,带动其他语文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每周专门安排一节说话课,每节课开始前五分钟出题说话,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理,从简单的说成语到要求较高的做口头作文,逐步加以训练。一年下来,效果不错。学生说话时态度变得大方、自然,逐渐地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同时学生的语文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语文的稳固情感;构架起丰富的科学合理的语文知识结构,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学生身心得到较全面的发展。同时也使语文课上得鲜活有趣充实饱满。  相似文献   

17.
蔡志永 《学周刊C版》2011,(11):111-111
一般认为.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应教给学生的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也是语文考试中重点的考查内容。这固然不错.但我们认为.最核心的是这四种能力应当有一个核心能力.那就是思考能力。之所以学生语文成绩很难提高.我们觉得跟语文教学中忽视思考能力的培养有关。可以这样说.听说读写思是语文的不可或缺的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解读“语文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语文新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并主张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然而这却引起了种种误读,导致目前的语文教学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语文实践有三种类型:与语文实践能力具有同一形态的听说读写实践,带有自然学习性质;对所要培养的语文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的,潜藏着特定语文教学内容的实践活动;语识转化为语感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为现代意义的语文课程,更应该强调后面两类“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20.
师范语文教学在努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整体文化素养的同时,应注重强化师范性,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提高师范生的语文教师素质。为达此目的,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教材特点,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现代语文教学思想;对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进行系统有序地训练,引导学生尽早走向“学者型教师”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