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报贩,即旧社会沿街叫卖报纸的无业贫民和流浪儿。每天天不亮他们就跑到各报馆去买报,然后再沿街叫卖,往往是劳碌终日,也赚不了几个钱,有时卖不出去报纸甚至会亏本。自然,卖报也有它的诀窍,三四十年代成都有名的、外号叫“成都鲁迅”的陈名儒,就比一般报贩会卖报。  相似文献   

2.
自1999年下半年起,昆明地区大街上出现了一支支身着不同马甲的售报队伍,伴随着早上“卖报卖报、1元3份”,中午“卖报卖报、1元4份”,傍晚“卖报卖报、1元5份”的吆喝声,报业大战的序幕拉开了。这种无异于自杀的恶性竞争,使多家报社叫苦不迭,并有往周边地区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3.
据香港有关媒体报道,由于经济不太景气,不少失业者自行创业开办书报社,加入到了卖报者的行列,使过去两年香港书报社数量增加了近一倍,竟争愈来愈烈。由最初的买报送胶袋、送纸巾,升级至近乎割喉的减价战。一些地区的报贩为抢客,在顾客购买报纸时,除每份报纸减价5角至1元外,还兼送纸巾。对此,香港报贩协会担心,无休止的减价战只会造成恶性循环,令报贩结业情况加剧。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笔者亲历半天报贩生活,感触良多。虽然办报与卖报的性质相去甚远,前者是脑力劳动,后者是体力劳动,但换位“工作”,让记者上街叫卖报纸,体验一下报贩的生活,确有裨益。其一,有助于客观地认知、评价自己。不论是记者采写稿件,还是编辑编排版面,都是个体精神活动。既然是主观产品,就有一种共性:每个创制者都自觉或不自觉认为自己的东西好,因而在自我价值的认识上都存在高估自己的倾向。有种说法叫“老婆是别人的漂亮,文章是自己的好。”这话虽然土了些,但确实有一定道理。另一方面,记者常常在报纸上抛头露面,很快就有…  相似文献   

5.
香港媒体报道,香港报贩与便利店抢客情况日趋激烈,除大送礼物外,近来还发现部分便利店上午11时便将每份5元的报纸减价至每份3元,或5元两份。 港报贩协会批评便利店销售报纸杂志有多项优惠,迫使报贩到了“生死存亡边缘”,因此致函报社要求维持公平的竞争环境。 据报道,自去年中开始,便利店和报贩便以买报纸送小礼品吸引顾客,包括买报纸送纸巾,加1元送利是封、香口胶或饮品等,“战况”愈演愈烈,不断蔓延。  相似文献   

6.
报纸要在完全意义上走向市场,要吸引读者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订报买报,就必须具有磁石般吸引读者的魅力,而“卖点新闻”则是报纸吸引读者的主要魅力所在。所谓“卖点新闻”,指的是报纸上那些能够吸引读者掏钱订报买报的重头新闻。今年一二月份,《中国改革报》的《民营经济周刊》搞了三次卖报活动,从售报情况看,读者主要是冲着某些新闻而掏钱的。它们有:《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7.
眼下,正值报刊发行大战如火如荼。我们的报纸占多大市场份额?读者有什么意见和要求?报社决定把编辑记者“撒”出去,卖一期晚报,搞一次“火力侦察”。作为报社领导之一的我,也品尝了当“老报童”的滋味。我领了20份《襄樊晚报》,到襄樊西城5个卖报点叫卖。那天下午3点左右,我到襄城鼓楼商场门前叫卖。因没5分钱找,我只收4角钱卖出去一份《襄樊晚报》。一位80多岁的白发老奶奶见我这干部模样,指着我厉声问道:“你一月几百元工资也卖报,抢我的生意呀!?”我连忙上前解释,并询问她卖《襄樊晚报》的情况。她不客气地说:“你们的报纸来得晚,有时下午四五点钟到,有时第二天上午到,一天只卖十多份。”  相似文献   

8.
报刊大战在襄樊也是如火如荼。《襄樊晚报》在大 战中处于什么地位?在报刊市场上占多大份额?卖点在哪里?读者、市民有什么意见和要求?襄樊晚报编辑部决定把全体编辑记者“撒”出去,卖一期晚报,搞一次“火力侦察”,边卖报边征求意见。 为了让这期报纸多些卖点,各版编辑精选精编稿件,都当试验版办。1999年11月19日下午 2:30,每人准备好零钱,带着20份晚报,赶到各自的“阵地”叫卖。为了亲自品尝当“老报童”的滋味,我也领了20份,到襄樊两城五个卖报点边巡视边叫卖。 俯首贴耳:恭听“上帝”“指点江山” 下午3…  相似文献   

9.
报刊大战在襄樊如火如茶。《襄樊晚报》在大战中处于什么地位?在报刊市场上占多大份额?卖点在哪里?读者、市民有什么意见和要求?襄樊晚报编辑部决定把全体编辑记者“撒”出去,卖一期晚报,搞一次“火力侦察”,边卖报边征求意见。 为了让这期报纸多些卖点,各版编辑精选精编稿件,都当试验版办。1999年 11月 19日下午2:30.为了亲自品尝当“老报童”的滋味,我也和大家一样,领了20份报纸,到襄樊两城五个卖报点边巡视边叫卖。 恭听“上帝”“指点江山” 下午3点左右,我到襄城鼓楼商场门前叫卖。因没5分钱找,我只收…  相似文献   

10.
导读     
《记者摇篮》2009,(8):38-39
“非常希望辽宁日报在零售市场上多卖,也非常希望卖报的兄弟姐妹通过卖辽宁日报拥有一份荣誉感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11.
“我也是望平街出来的”,我国著名翻译家戈宝权先生对本刊记者一见如故:“当年的望平街就象英国的舰队街一样报馆林立,申报馆、时事新报馆、新闻报馆都设立在这条街上,这些报馆差不多左右了旧中国大半的新闻舆论。每逢出报时报童、报贩们进进出出,卖报声此起彼伏,场面好不热闹……“15岁那年我考入上海的大夏大学,大学毕业后经张竹平先生(曾任《申报》社的经理)介绍进了时事新报社工作,担任他的秘书并编辑《时事新报年刊》,就此开始了我的新闻生涯,一直到1949年7月我还是新华社驻苏记者。“在我的新闻生活中有两个人对我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位是我的叔父戈公振先生,另一位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相似文献   

12.
简讯     
黑龙江双鸭山日报社机关党委认真解决知识分子“入党难”问题,去年先后有十八名中青年知识分子加入了党组织。(吴岳福)承德群众报主办的《经济消息》,打开了原则上不发行地市级报纸的外地邮局的大门,今年2月发行量(不包括各地邮亭和报贩零售数)四万三千多份,比去  相似文献   

13.
时下 ,不少报纸都有自称“萃”的版面 ,如《周末精萃》《报刊文萃》《读者文萃》等。这类“萃”版编辑的着眼点大都侧重于可读性上 ,所以一些“萃”版的文章大多是很好看的。但什么东西多了都难免鱼龙混杂 ,不少以“萃”名之的专版越来越不“萃”了。有的非但不“萃”,还很芜杂。如果谁想查一些资料 ,到“萃”版上去查某年入选好新闻、优秀言论这类文章一般是要白费力气的。但若是查找稀奇古怪、后来被证明是乱编的假新闻十有八九不会空手。像“山城有了卖报女”、“熊掌风波”、“卖人肉包子”这类假新闻都不只被一家报纸“萃”过。至于哪…  相似文献   

14.
有媒体报道,北京某报因为版数太多,报贩觉得零售给读者不如直接作为废品卖掉赚钱,便把报纸囤积起来,成批送往废品收购站,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5.
“卖报,卖报,两毛一份!五毛三份!”时下,在南京市一些公交车站和路口,都能见到一些自由卖报人手里抱着大堆报纸在不断吆喝,与报刊亭争夺市场,引发了又一轮价格战。 目前,自由卖报人这样将单份报纸的零售价降  相似文献   

16.
丁人人 《新闻与写作》2002,(8):40-41,42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风里雨里满街跑,跑一步摔一跤,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一个铜板就买两份报。”歌中唱到的报童卖报的情形就是我们要谈的流动售报。这首歌非常形象地告诉我们,报纸当年是怎么销售到读者手里的,流动售报早已有之。那么我们今天的流动售报又有什么好说的呢?恰恰是流动售报这个最原始的售报方式在今天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式中,其存在的得失,是应该好好研究一下的。  相似文献   

17.
10月21日,湖北黄冈报社组织报纸工作人员,带着载有十四大重要新闻的报纸,走上街头,摆摊卖报,直接为读者服务,深受群众欢迎。不到半天时间,4000余份《黄冈报》被抢购一空。头天晚上,该报收到新华社发来的“江泽民在十四大的报告”、“十四届一中全会公报”等电讯稿后,立即组织采编及印刷人员连夜排印,直至凌晨3点。为了让这些重要新闻及时与读者见面,次日一大早,该报总编辑吴闻章、副总编辑余安化和工作人员一起,  相似文献   

18.
白利君 《今传媒》2006,(1):46-47
报刊亭主立处于整个报刊发行网络的末端,对于报刊发行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在旧中国,报贩团伙操纵报纸发行的事情时有发生。在新中国,报贩操纵报纸发行已难觅踪影。但是,作为一个天天从报刊亭买报纸的读者,笔者发现个别常销报纸在某一段时间里会从一些报刊亭消失,一些报刊亭的老板会把同类报纸中的某一份压在其他报纸的下面,只有读者问起,才会拿出来销售。根据个人长期观察经验,得出如下基本判断:报刊亭主对所卖的报纸有积极性高和积极性低的区别。那么,什么因素影响着报刊亭主的售报积极性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笔者和西安外国语学院2…  相似文献   

19.
媒体新景观:报纸袋装卖 去年12月29日,南京街头上千家报摊上的报贩们,脸上绽开了笑容。上午8:30,用塑料袋装好的、对开、116版、零售价5元的《南京日报·世纪特刊》刚一上市,立即引起热心市民的围观与抢购,仅半个小时,5万多份报纸就被抢购一空。解放路一个报贩一次进了200份,20分钟即告售罄,小老板又派人到报社发行部去补货。  相似文献   

20.
宋建中 《传媒》2000,(2):22
1999年7月1日创刊的《鲁中生活日报》,是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社主办的一张子报,由生活日报和大众日报社淄博分社主办,该报是一张立足淄博、面向鲁中的生活类晨报。《鲁中生活日报》尚未创刊之时,淄博分社就明确了这张报纸要走“多渠道发行”的路子,并成立了“淄博大众报业发行有限公司”,确定了采用“邮发”、“自发”、“民间发行”、“报贩零售”等多头并举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