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办报难,办报难,难在办一版,难在办“要闻”。多难?说“难于上青天”是夸张,但算个“老大难”,怕没有一个搞新闻的会持异议。这让人头晕脑胀又叫人魂牵梦萦的“要闻”呵! “要闻”之难者多矣,大略言之,不外会议消息多,领导人一般性活动的消息多,讲话和大块文章多,空话套话多,如此等等。因了这几多,便有老百姓读报“从报屁股读起”之类的讥议。副刊、后几个版上的专刊文章乃至新闻,离生活近,离基层近,离老百姓近,近则“可读,可信,可亲”,有亲和力,于是离“进”庶几近矣。换言之,我们不少报纸,是靠后几版走进我们的受众之中的。  相似文献   

2.
“百姓话题”是1999年《丽水日报》版面改革中新增加的一个栏目,从1999年1月7日在头版头条与读者第一次见面,到年底共刊出36期,36篇文章,其中上了头版头条的有18篇。在开栏的话中,“百姓话题”就提出了办这一栏目的宗旨,即“让老百姓说,说老百姓自己的事;为老百姓说,说老百姓难办的事”。设置这一栏目,“就是对老百姓普遍疑虑和关心的问题,进行认真地观察和分析,提出我们的观点,表示我们的态度,努力为老百姓释疑解难。”  相似文献   

3.
值夜班,有一篇短稿《上半年外债净流入同比下降63.04%6月末外债余额达2661.76美元》,我看不懂,问诸编辑也不懂。不懂怎么上了版呢?据说这篇稿子很重要。报上常会有这样的稿子,领导说重要,业务部门说重要,记者也说重要,就这样隆重推出,而读者却大都看不懂。两天后,我请教该文作者,才知道“外债余额”的意思是说你新借的债,再扣掉你已经还的旧债利息,通俗点说,就是“实有新增外债额”。过几天,又碰到一篇稿《农行与太平人寿——签署承购次级债协议》。再问诸编辑,还是说不懂。我说,既然编辑、主编、老总这么多人都看不懂,读者肯定也看不懂,这…  相似文献   

4.
在某日报《都市周末》版上看到一篇题为《这斯俄买的》的文章,标题制作很醒目,可就是让人看不懂。“斯俄”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一个新造名词,还是某外来词汇或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让人如坠雾里。标题看不懂,只好看正文了。这是一篇介绍西安羊肉泡馍吃法的文章,直至读完正文最后一句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此文作者的一位同事到西安出差,在一家小店吃泡馍,误认为桌上的糖蒜是饭店免费提供的,拿起来就吃,结果坐在桌对面的顾客用方言告诉他:“这斯俄买的(这是我买的)!”这样的标题似乎很别致,却让许多不懂当地方言的读者“丈二…  相似文献   

5.
要写出好文章,固然依赖于作者的刻苦和细心,但更与编辑耐心、及时、得当的引导分不开。一篇好文章、一位好作者,往往正是在编辑的循循善诱下完成和培养出来的。即使作者“心有灵犀”,也需要编辑巧手“点”。 我平时很注意阅读《浙江日报》的“三味书屋”专版,几乎每期不漏。但是每当我也想为它写点东西的时候,却总是感到题材难抓,难于落笔,尝试着写了几篇都很不理想,不敢拿出来。去年5月,我与“三味书屋”专栏的编辑朱国良同志在临安巧遇,晚  相似文献   

6.
10月15日,有关部门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然而,征求意见稿甫一公布,就有一些民众、甚至媒体评论员表示,看不懂《征求意见稿》。有专家也丧示,看得懂,但很费力气。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表示,作为医疗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普通老百姓看不懂是正常现象,将来会出“医改问答”等文本。  相似文献   

7.
铁匠打铁讲究“淬火”工序,就是把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浸入冷却剂,以增加其硬度和韧性。我们写作投稿也是如此,需要有一个“热加工”和“冷处理”的过程。 我的多篇文章投出去,有时只能见到一小段“豆腐条”,有时甚至如泥牛入海,一去便没有半日讯了。为此,我也曾埋怨过,消沉过。时间长了,慢慢感悟到个中原由,在自己文章质量方面学习和借鉴了铁匠打铁的“冷处理”办法,颇有成效。例如, 1999年 1月份的一天,我发现厂报上正准备刊登一篇安委会对避免四起重大事故的有功人员予以奖励的文章后,一眼就看到了其中的“含金量…  相似文献   

8.
做了十几年企业报编辑,最头疼的就是摆在案头的所谓大手笔们的“宏篇巨著”。在某些人眼里,似乎文章作得愈大意说明有学问、有才气。其实不然,文章长了好写,短了难作。真正有学问有才气的是如何绞尽脑汗把文章作短、力求炉火纯青.点石成金。而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况且真正的文豪巨匠们早有教诲:文章写短些.再短些。翻开企业报.总感觉离这一教诲越发相左。报纸最讲时效性、信息量。本来版面不大.容量有限、周期又长.一篇文章就挤掉了几篇文章.不加以限制怎么得了!文章是作给人看的,报纸要吸引更多的读音.大块文章吞食版面…  相似文献   

9.
编辑部有句流行的话“娃子好生名难取”。意思是说稿子好写,标题难制。常常是一篇文章写好了,抓破头皮也想不出一个合适贴切的标题。 前不久,要闻版负责人编发来一篇稿子,题目是《干部村组就餐,政府出钱买单》,内容是反映首创“农民负担大包干”的枣阳市杨档镇采取干部在农村吃工作餐,农民可以拿着餐单随时到镇政府结帐的做法,既方便镇委、镇政府监督干部,又不要农民负担一分钱。事件的本身毫无疑问是一篇好稿,但细品之余,我发现标题存在问题:一是标题没有反映事件的本质,即:彻底解决了“干部招待费由农民负担的问题”,而标…  相似文献   

10.
书籍的提要     
一篇文章标题难,一件公文摘由难,编辑一本新书,我以为写好提要也是一难。“提要”的篇幅极为有限。这就好象化学家齐仰之接待陈毅市长来访,只给三分钟的谈话时间。但有时候却叫人觉得连三分钟也并非必要。因为有些书的作者早为读者周知,或则一本小书,又有精练的序跋,读者翻检了目录便能略识梗概。冰心的《晚晴集》有这么一个“提要”: 这个集子里的十二篇散  相似文献   

11.
我对典型和典型报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从一篇文章说起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读了一篇题为《大无大有周恩来》的文章,这虽是一篇纪念散文,但它更是一篇很不错的典型报道。典型,本是文艺领域最常用的概念,把它用到新闻领域,与文艺所说的典型,就有了许多的不同,新闻只是完全真实地把...  相似文献   

12.
2008年2月19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了这样一篇新闻,广州市政协委员、卫生局副局长在该市政协分组讨论会上说:“大家对医疗机构有误解,所谓看病难、看病贵,我走遍全世界,看病最不难是中国,看病最不贵是中国,老百姓老要自己掏钱(看病)所以觉得贵,但出不起不等于贵。”  相似文献   

13.
稚云同志:你好! 收到你的信,我很感动。首先你对我在《新闻与写作》所发表的那篇不成样子的所谓“写作知识”的文章(指本刊1985年第4期《略谈想象力》一文——编者),说了那么多的好话,实在使我惶恐。当然你所谈及的对《新闻与写作》的看法我有同感。你是一个山村的农民,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仍苦苦地眷恋着文学的心情十分令我动情。你在信中“恳求”我告诉你“成功”(其实我并没取得什么象样的成绩)的“秘诀”,这使我觉得很难,甚至比写一篇文章还要难。每个人的生活之路是那么的不同,而且世上有那么多的路,不一定每个文学爱好者都要以“笔耕”为生;因而这种所谓“秘诀”  相似文献   

14.
我,是金融战线上的普通一员,业余时间喜欢“爬格子”,但一直没有文章变成铅字的。自从我“恋”上《新闻知识》后,是她为我指点写作上的迷津。先后,有10余篇论文、通讯、特写等文章在报刊上发表。1988年秋,《农家信使》报一位老编辑下基层时,把《新闻知识》推荐给我。果然,里面开辟的“通讯员经验谈”、“得奖新闻采写谈”、“业务研究”、“谈谈经济报道”等栏目,很适合我的口味。这本刊物理论性、知识性、实用性强,通俗易学。几年来,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业余时间,我都孜孜不倦地坚持学习,从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5.
梁衡 《新闻窗》2006,(3):16-16
值夜班,有一篇短稿《上半年外债净流入同比下降63.04%6月末外债余额达2661.76美元》。我看不懂。问之编辑也不懂。不懂怎么上了版呢?据说这篇稿子很重要。报上常会有这样的稿,领导说重要。业务部门说重要。记者也说重要,就这样隆重推出,而读者却大都看不懂。两天后。我请教作者,才知道这意思是说你新借的债,再扣掉你已经还的旧债利息,通俗点说。就是“实有新增外债额”。  相似文献   

16.
林润 《新闻战线》2013,(2):104-105
外有欧债危机,内有转型升级,财经报道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地方性媒体的财经报道很容易陷入"老百姓看不懂,专家看不起"的尴尬。财经报道应当扔掉原先专业、冷硬的面具,露出具有亲和力的笑容。  相似文献   

17.
新闻,早有人说过是“明白文”,要用最明白的 文字记人言事,怎么还会有看不懂的呢?是的,就我 几十年看报体会,是有看不懂的新闻,下面列举三 例,以供思辨。 (一)文题不符 常见有些新闻起了一个很耸人听闻的标题,但 看完内容又找不到起此标题的根据与缘由,因为此 题与内容似乎不沾边、不搭界,作为读者常有被人 耍了一下之感。 例如:8月 19日看中国体育报,有一报道“剃刀 边缘的生活”,报道美国NBA赛公牛队的著名篮球 明星皮篷的体育生涯,但看遍全文总想找与这剃刀 有关的内容,也许我看漏了眼、总之看不懂、就是找 不到…  相似文献   

18.
最近写了篇关于马寅初先生的文章,刊载后我发现有一处看似不起眼的改动:我的原文中说道“经济学家马寅初”云云的地方,一律被改为了“人口学家马寅初”云云。我很奇怪,马寅初不是经济学家?随便翻哪一种资料,或者对马寅初先生稍有了解,便都会知道马先生是以经济  相似文献   

19.
☆本期的“三个代表”与新闻宣传实践征文中,有一篇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主任、本刊特约顾问蔡惠福写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开创军事新闻改革的新局面》,文章虽长,却不难读,其中许多新的观点和想法,很使人开窍,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今日谈”短论专栏,从问世到现在已连续发表了近三千篇文章,有人说它是“绿地”,有人称它是“窗口”,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我对这个专栏的文章很感兴趣,是经常阅读的。最近读了钱湜辛、于宁同志主编的《今日谈选粹》(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是从14年中(1980年元月至1994年2月)所发表的2500多篇中选编出420多篇的精选本,也是200多作者合著的一本书。我较认真地阅读了一遍,很受启发和教益,愿意写点读后的体会。 “今日谈”明显的特点是体型短小,性格特殊。它的每篇文章大都是几百字,超过千把字的很少,短小精练,没有“官话”、套话;有的文章还配有照片、漫画、统计表,具有特殊的体型。它的性格和文风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