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内电视界,很多栏目两三年就被淘汰了,像“东方时空”这样存在10年而且还能产生较大影响的栏目少而又少。从1993年开播至今,“东方时空”数次改版,其间有成功也有失败,折射出我国电视节目改版的问题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史占旗 《传媒》2001,(1):19
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已经改版。 改得如何?我以为,有三个“多”:栏目多、主持人多、时间多。多了好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的方面且不论,我只想谈一点不同意见。 先说栏目多。改版后的《东方时空》,栏目可谓洋洋大观、名目繁多。诸如“早新闻”、“时空资  相似文献   

3.
王卓慧 《视听界》2002,(2):30-31
2001年11月5日,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东方时空》再次改版。与上年11月27日倍受关注的大改版不同,此次改版可以说是悄无声息……《东方时空》是于1993年5月1日7点整隆重登场。它以20分钟的新闻为先导,同时推出“东方之子”、“东方时空金曲  相似文献   

4.
《东方时空》改版了。从这次改版的酝酿时间之长,前期策划之精,不难看出央视对其寄予的厚望。改版后的《东方时空》已播出一月有余,观众对其评价如何呢?去年12月的一期《南方周末》上一篇“《东方时空》:请观众耐心”的文章,透出了些许制作方的失落和观众的不满。然而,在越来越多的频道开办了自己的早间新闻节目,各种媒体纷纷争抢早间市场的今天,观众凭什么要耐心地去适应一个栏目呢?《东方时空》该以怎样的面貌去直面激烈的竞争?本文试图以新版《东方时空》为例,探讨电视早间新闻节目的创办规律。 一、《东方时空》的发展 从…  相似文献   

5.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一周后,其一套节目,即新闻·综合频道也改版为综合频道。中央电视台的这两大举措,堪称我国电视业改革的大手笔,同时也为地方电视台的频道改版和频道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和诸多启示。启示之一:频道改版需谨慎。央视一套是1995年由综合频道改版为新闻·综合频道的,至今已有八年之久。在这八年中,为突出其新闻特性,增加了“新闻早八点”、“新闻30分”、“现在播报”、“午夜新闻”等新闻栏目。这些栏目均受观众好评。此外,收视率颇高的,如“东方时空”、“实话实说”、“综艺大观”、“正大综艺”等栏目,也先后进…  相似文献   

6.
曾鸿 《视听界》2001,(3):14-15
《东方时空》改版了。从这次改版的酝酿时间之长,前期策划之精,不难看出央视对其寄予的厚望。如今,改版后的《东方时空》观众对其评价如何呢?去年12月的一期《南方周末》上一篇“《东方时空》:请观众耐心”的文章,透出了些许制作方的失落和观众的不  相似文献   

7.
曾鸿 《新闻采编》2001,(2):25-25
《东方时空》改版了。从这次改版的酝酿时间之长,前期策划之精,不难看出央视对其寄予的厚望。如今,改版后的《东方时空》已和电视观众见面,观众对其评价如何呢?去年12月的一期《南方周末》上有一篇“《东方时空》:请观众耐心”的文章,透出了些许制作方的失落和观众的不满。 从已经播出的新版《东方时空》来看,呈现出这样的面貌: 1.信息量加大,但重复信息多,整体时效性不强 新版《东方时空》时间跨度从早上6:00到8:30,时间跨度可以说相当长,其间“昨日要闻”、“早新闻”反复出现,“时空资讯”和“直通现场”时效性较弱。 2.形式更为多样  相似文献   

8.
2004年9月1日,《东方时空》进行了第5次改版,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它加强了三个子栏目《东方之子》、《百姓故事》和《时空连线》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三个子栏目的定位是否准确。而《东方之子》作为《东方时空》中开播时间最长的和品牌影响力最大的子栏目,它的定位如果错了,《东方时空》的第5次改版的效果也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对9月  相似文献   

9.
《东方时空》从问世以来几经改版,对于“改变了中国人早晨不看电视的习惯”这样的赞誉央视人没有沾沾自喜,他们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又进行了改版,虽然改版后毁誉参半,然而作为央视走频道专业化之路的改革先行军,《东方时空》所体现的方向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0.
何婕 《新闻大学》2000,(1):76-77
《东视广角》是东方电视台的一栏深度报道节目,诞生于东方电视台开播之日。该栏目诞生至今在节目形式上发生过诸多变化,但是最近1999年8月31日的一次改版却体现了电视从业人员对于电视深度报道的思考和探索。 深度报道原来是报纸的强项,而电视深度报道的崛起当首推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和《东方时空》的“时空报道”。这几个栏目充分运  相似文献   

11.
白岩松.蒙古族,1968年生于内蒙古,1989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之后就职于《中国广播报》。1993年,白岩松出任“东方之子”栏目首任主持人,1996年任“东方时空”改版后的总主持人。之后,他勇于突破,出任“新闻调查”首任主持人兼出镜记者;创办“时空连线”、“中国周刊”和“新闻会客厅”;2008年,与同事创办“新闻1+1”。  相似文献   

12.
倪志新 《视听界》2001,(2):22-22,15
2000年11月27日清晨6时,全新推出的改版后的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不仅让广大电视观众耳目一新,也给中国人的收视习惯带来了一场革命,与此同时,电视新闻“杂志化”这一话题也再度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强烈关注;究竟什么样的节目才算真正的新闻杂志节目,如何才能办好电视新闻杂志呢?  相似文献   

13.
栏目是电视台的基本组织单元。栏目改版和整合已成为电视台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因此,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栏目整合的协同机制,使栏目寻求基于协同效应所产生的不易被模仿的长期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应用协同效应等经济学分析工具,对2004年9月改版的《东方时空》的成功实践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探索—争论—探索 “记忆”是中央电视台本着创新和前卫的宗旨,在东方时空栏目中创办的电视系列作品。如果说,“东方之子”开拓了电视节目中人物访谈的崭新形式。“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奠定了电视纪实语言栏目化蓬勃发展的基础。“实话实说”掀起了中国电视界脱口秀节目的热潮,那么,东方时空在2001年推出的以真实再现形式为主的“记忆”特别节目,是经过长达6年不断探索实践的又一部展现中国现代历史中杰出人物的电视作品。  多年以来,东方时空的制片人和编导们在每一年的重要阶段,都会推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富有感染…  相似文献   

15.
《东方时空》是中央电视台的强档栏目,它的改版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不管是说它成功也罢失败也罢,现在还都不好下结论。但它改版以后给人一个最大的疑问是:它究竟是办给谁看的?  相似文献   

16.
《东方时空》作为CCTV乃至中国电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牌栏目,在新世纪前夜全面改版,引起业内外热烈反响。对于改版的得失,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比这些更值得关注的是,从这一典型个案中暴露出来的中国电视新闻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7.
<正>2004年9月1日,开播近十二年的《东方时空》进行第四次改版。从曾经改变中国人收视习惯的早间播出,大胆地调至晚间18:14,即在《新闻联播》播出前首播。与央视一套高收视率栏目《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共同打造晚间黄金收视的第一战场。此次大调整不仅显示了《东方时空》在央视乃至我国新闻节目中的重要地位,更体现了央视对《东方时空》寄予厚望。期待曾经带动我国电视改革,每每给我们带来惊喜和创新的《东方时空》,再次引领电视新闻界创新活力的再生。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央电视台近年的收视率调查中,《东方时空》一直保持30%以上的收视率,成为仅次于《新闻联播》而位居第二的名牌栏目.《东方时空》的成功在于它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使众多社会优秀人才加盟其中.5年前,《东方时空》一改中央电视台传统的从高校毕业生中大批接受期待端铁饭碗的新人做法,率先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时至今日,栏目的工作人员已经由5年前的10几人壮大到了100多人,但其中拥有中央电视台正式编制的却只有20人.容纳“打工族”最多的是以“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闻名遐迩的《东方时空·生活空间》栏目.在报酬方面,《东方时空》对招聘人员和台内正式职工一视同仁,收入  相似文献   

19.
创新已成为媒体普遍关注的话题。媒体的名牌栏目在诸多同行的激烈竞争中,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由于紧紧抓住创新这一竞争法宝,以内容为依托,积极改版。提升新闻的品质和质量,不断适应广大观众的需求,在实现自我跨越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东方时空》的创新带给观众的是更加丰富的节目、留给新闻工作者的则是有关积极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邵成武 《视听界》2006,(5):82-84
今年6月5日,央视新闻频道进行了开播以来的第四次改版,以创新的节目形态和频道形象加强早、晚间时段和周末节目的竞争力。围绕重新打造早间优势时段、整合频道资源的要求,综合性资讯节目《朝闻天下》应运而生,每天早上6点,在朦胧的晨曦中和观众一道迎接新的一天。80年代中后期,一些地方台开始尝试在早间开办新闻节目,星星之火并未成燎原之势。直到1993年央视《东方时空》的开播,一个汇集多个板块、播报形式灵活多样的新闻栏目“成功地把中国电视观众在第一时间唤醒,在早餐的时候打开电视机”。《东方时空》虽在早间时段播出,但并不具备严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