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新加坡的文化传统中,几代同堂的扩展家庭构成了抚养子女、赡养老人以及价值传递的基本框架。在扩展家庭里,儿童同父母、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抚养子女的责任主要由长者承担。长者也从中受益,他们不断接受各种新异刺激,不断学习,对生活重新燃起热情。如今,扩展家庭已被核心家庭所代替。大多数新婚夫妇希望和父母分开住,拥有自己的生活天地。  相似文献   

2.
一、学习内容分析【课标要求】选择性必修课程之模块2《法律与生活》2.1熟知监护、抚养、扶养、赡养、继承等民事关系,培育家庭责任意识。【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思想政治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专题5“家庭与婚姻”第一框内容,分为两目。第一目“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介绍了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抚养和教育的义务、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赡养扶助和保护父母的义务以及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一、明辨是非(判断以下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1.家庭就是由婚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2.非婚生子女的权益不受法律保护。()3.父母与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4.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5.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是亲情的流露,不抚养和教育子女违背道德,但不违法。()二、慧眼识金(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不分日夜秋冬春夏,全心全意…  相似文献   

4.
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学校、班级、老师、家庭等。我们在这里所探讨的仅是家庭诸因素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它有自身特定的社会功能,其中的重要功能就是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正规的学校教育的功能越来越显著,但是,家庭依然起着许多正规学校教育所不能起的作用。应该承认,一个人的教育是在家庭中起始的,父母是子女最早的启蒙者。父母的文化程度,对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及地位本框主要围绕“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阐述了在家庭成员中,父母与子女之间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本框内容一方面直接关系到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也有利于增强学生依法赡养父母,扶助老人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本框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父母或子女未履行家庭关系中法定义务的要受到道德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2.能力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法律知识来观察、辨别家…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是一种反哺式的模式,即父母抚养子女长大成人,子女成年后要赡养年老的父母。这种养老模式是建立在传统相互依托、相互给予的一代代交替基础上的代际交换模式。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的代际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迁。代际之间在文化、经济、思想观念、生活方武等发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即使在两代的家庭中,两代人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代际的变化使传统的反嘀武养老模式受到冲击,传统的哺育和反哺育的行为模式难以传承,再一味强调传统家庭养老已无法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困境,因此,迫切需要思考代际关系冲突变化后新型家庭养老模武问题。  相似文献   

7.
梅磊 《湖南教育》2003,(9):19-19
时下有许多年轻父母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亲自抚养孩子。他们为了弥补平时自己对子女的感情亏欠,总想给孩子许多补偿:给孩子买衣服、玩具,陪孩子逛公园、游乐场,甚至携孩子出外旅游参观……这种情感补偿能缩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融洽彼此的关系。但我认为它应该把握一个“度”,否则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首先,要明确情感补偿的目的。作为儿童,其心理发育还很不成熟,对自己得到的一切只是被动接受,缺乏理性思考。所以,家长在补偿前一定要明确情感补偿是消除家长与子女之间隔阂、最大可能地促进子女教育的一种手段。不要让子女产…  相似文献   

8.
美国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是“任期制”,主要是在子女没有长大成人以前。子女到了18岁或高中毕业,父母的责任基本完成。子女或者离家上大学(父母只提供学费甚至只提供学费的一部分,其余靠学生自己打工挣钱),或者找工作独立生活。子女独立特别是成家以后,同父母不论在经济上、法律上、道义上都是分得清清楚楚的两个家庭了。此后“两家”的来往是否亲密,将取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亲子之间感情如何,“两家”距离的远近,双方有没有空闲时间,子女的配偶对对方父母的态度如何等诸多因素,如果子女能够隔些时日同父母通通电话,每年圣诞节能带上孩子捧一把…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足人类社会中无处不有的最普遍的社会制度之一:人自出生就生活存各自的家庭之中,和父母同居共处,然后才逐步走向社会,和其他个体与组织发生关系。可以说,对于个人而言,家庭是最早的社会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亲子交往和亲予关系发生与进行。  相似文献   

10.
我与丈夫5年前离了婚,儿子判给丈夫抚养。我经常去看望儿子,与儿子感情比较好。现在儿子已经11岁了,丈夫要再婚,请问我可不可以把儿子带过来自己抚养?广西孙碧孙女士: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六条规定: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支持(。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的;(3)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  相似文献   

11.
离婚叙事与家庭关系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父母离异会对子女的心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一结论已经被国内外众多研究所证实.相对于离异事件本身,消极的离婚叙事与不良的家庭关系对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消极的离婚叙事通过建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心理放大了父母离异对子女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内化"使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强化.不良的家庭关系增强了离婚事件的负面作用,使子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是一生都生活在父母离婚的阴影中.如果离婚已经不可避免,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减少父母离异对于子女的负面影响:首先,建构温和的离婚叙事以取代消极的离婚叙事,给予家庭成员更多的理解与接纳,避免子女产生消极的自我认识与评价而出现心理问题;其次,父母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选择和平友好的方式离婚,同时仍尽力承担作为父母对子女应尽的抚养与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许多研究表明,在性格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家庭,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教养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一、家庭教养对儿童性格形成起奠基作用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社会的要求、社会意识、道德、观念等往往是通过家庭而起作用的,家庭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家庭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它的生活条件与生活方式、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思想作风、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孩子…  相似文献   

13.
常青 《江西教育》2006,(11):29-30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许多研究表明,在性格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家庭,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教养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一、家庭教养对儿童性格形成起奠基作用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社会的要求、社会意识、道德、观念等往往是通过家庭而起作用的,家庭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家庭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它的生活条件与生活方式、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思想作风、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孩子…  相似文献   

14.
家庭生活与道德教育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子女作为家庭一员的成长是以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为基础进行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对孩子来说,是人和人关系的开始。它既是非常密切的,又是延续得很久的。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离婚率之高是世人皆知的。资料表明,在美国的婚姻总数中,再婚约占三分之一左右。在这众多的再婚家庭中,一半以上的第二次结婚的夫妇,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又办第二次离婚。许多社会学家的统计材料证实,导致这种“再婚离婚率”高于“初婚离婚率”的“危险因素”之所在,首先是如何处理好继父继母与继儿的“微妙关系”。由于父母离婚,子女进入了一个重新组合的家庭。这一重大变化,给子女造成一定压力(包括心理上的和社会上的压力)。因此教师应想出一些办法来促使孩子们适应父母离婚后的状况,事实证明,这对身处再婚家庭中的子女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现在,中国许多青年或多或少存在“长不大”的通病。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法律规定父母对未成年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负有抚养教育义务。最高法院关于适用新《婚姻法》若干解释规定:“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学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除此以外,18岁以上的成年子女继续接受教育,应视为对其未来道路自主选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一、家庭环境的变化 1.“核家族化”历史上日本家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构成了社会组织中最基本的集体。家庭是传递、维持道德观念、社会意识、人际关系等的教育场所,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学校。随着社会生产大规模、企业化,社会生活的城市化日益明显,促使家庭形态发生较大变化,只有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  相似文献   

18.
孩子从出生起就生活在家庭的摇篮里,在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并在家庭生活环境和父母举止言谈的耳濡目染中形成一定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父母的修养如何,直接关系到孩子们沿着什么方向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的修养是孩子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条件。第一,父母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他对工作、对周围人和事的态度以及家庭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对孩子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父母在家庭里是负有教育责任的长者,而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和应遵循的原则就是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也不例外,在开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以前,首先应当检查自身的行为。我们有的父母似乎不太  相似文献   

19.
父母之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在现代家庭里,为人父母对子女不只要奉献爱心,关键是父母懂得科学施爱。父母科学施爱的应有思路是:(1)抚养爱与培育爱相统一;(2)母爱与父爱有机结合;(3)“爱”与“严”的辩证统一;(4)科学调控与正确对待儿童需要;(5)建立良好家庭气。  相似文献   

20.
如今,在欧美,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已经形成,并开始瓦解旧的家庭关系。这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不再等级森严,父母和孩子是朋友,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代沟了。父母是子女的朋友这种新型的关系体现在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孩子在称呼父母时不再需要用敬语,孩子与父母讲话时,可以直接用“你”字;孩子还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而不用非得管母亲叫“妈妈”、父亲叫“爸爸”。父母与孩子有了相同的爱好,甚至是最激烈的摇滚音乐,父母也会和孩子一样喜爱。孩子可以对父母说:“嘿,这是一张新音乐专辑,你听了吗?”或是“你要和我们一起去听某某歌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