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霸王卸甲》是琵琶武套曲中的名曲,其中浦东派《霸王卸甲》作为传统版本的经典演奏曲目受到不少演奏家门的赞誉,尤其是卸甲一段。其艺术追求与展现就在于原汁原味的传承。通过对浦东派《霸王卸甲》的各乐段进行细致的演奏技法及乐曲色彩表现分析来论述浦东派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2.
《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是琵琶武曲的代表作,都是描述垓下之战,同样是采用章回式结构,但侧重点不同。《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乐曲高昂、气势磅礴;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乐曲沉闷悲壮。  相似文献   

3.
琵琶武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都是根据楚汉之战这一历史题材写成。《十面埋伏》采用了我国传统戏曲及章回小说写实的手法,成功地展现出古代战场激烈壮观的场景;《霸王卸甲》也是采用写实的手法加以铺叙的,不同的是,此曲是站在同情霸王的立场上,着重表现和渲染西楚霸王的英雄气概以及楚军的英烈悲壮。  相似文献   

4.
傅丹 《中文自修》2007,(3):28-30
《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两首曲子都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在垓下决战时,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这一历史事实概括写成的。  相似文献   

5.
章试图通过对《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的标题及写实与写意手法的分析,探寻我国民族器乐曲的标意性标题对创作、表演和欣赏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霸王卸甲》的背景、传谱、题材、演奏形式等进行探析,挖掘琵琶“以悲为美”的器乐特性,从表现、手段上加深对乐曲艺术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7.
琵琶为中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拔之“王”。琵琶武曲中《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以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楚汉战争这个同一历史事件,如同两朵绚烂的姊妹花,是琵琶传统古典乐曲之精华。  相似文献   

8.
传统琵琶乐曲主要分文曲、武曲和大曲,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性格特征。文章以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为例,就琵琶武曲的历史性、文学性、标题性、模拟性、叙事性及结构形态等方面进行初浅的论析,以加深对琵琶武曲的认知,拓展演奏者、欣赏者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通过阅读赵后起的《十面埋伏作者辨析》,对其进行述评,在关于《十面埋伏》的作者方面进行探究,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探究的过程、结论,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琵琶表演是音乐表演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琵琶这门艺术对左右手技术要求都比较强,且在技术过关的情况下,仍然要求其音乐表演达到一定的渲染力。作为琵琶演奏者,应该如何做到夯实的技术和丰富的舞台表现力,这是我想要运用音乐表演美学角度来阐述的问题。我将通过我演奏过的林石城版本的琵琶曲《霸王卸甲》,结合音乐表演美学中的几个问题,对琵琶演奏作进一步的研究,希望将音乐表演美学与琵琶演奏相结合,为琵琶表演艺术的研究尽自己的一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第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组织好这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笔者通过对周边地区的一些学校的调查发现,许多学校或教师并没有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这一重要的探究活动,有些教师虽然组织学生开展了这一探究活动,但因为一些方法或细节问题,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赵云以其忠肝义胆的形象一直以来备受人们亲睐,从史书到小说再到今天的影视作品以赵云为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本中对这一形象的刻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新的诠释,本文试从《三国志》、《三国演义》和《见龙卸甲》几部作品来探讨其形象流变的过程、意义与原因。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里写了两个霸王,一个是为非作歹、横冲直撞、外号“果霸王”的薛蟠;另一个就是阴险奸诈、弄权逞霸、被贾母和李纨称为“楚霸王”的王熙凤。两个霸王各有一套恃强凌弱、以富压贫的本事。不过,“呆霸王”尽管还在行凶,但在下层市民柳湘莲的“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原《会计法》与现代的市场经济出现了许多不尽符合的情况。1999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了《会计法》并于2000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本文就新《会计法》的一些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受传统教学影响,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往往重教法,轻学法;重书本,轻实践;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学生接受知识多,创新能力差。这些陈旧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社会常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以导学为手段,以探究为方法,以精讲精练为根本,以创新为目的,以拓展为升华,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霍湘 《生物学教学》2007,32(9):31-32
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必修1)》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一个开放性实验,是发展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良好素材。但由于本活动用材多,耗时长,如何进行有效组织,以发挥其教学价值,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教材分析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由于观念与认识的不同,对《诗经》中的作品《葛屦》出现一些不一致的看法本文试通过对“葛屦”、“可”、“裳”、“要、”等词、句的分析和研究,对《葛屦》的主旨作出一个新的解释和判断。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收入高中《语文》和中师《阅读与写作》等教材中的古文《阿房;宫赋》的一些注释,对作者丰富巧妙的文意有曲解和遗漏,并予以摘出。在作者看来,无论是欣赏坏是教学,应从根本上,从丰富的意图上探求明了,才利于理解。  相似文献   

19.
游戏霸王餐     
次世代RPG大作《最后的遗迹》;隽永的小品游戏《Brald(时空幻境)》;ID的新技术?《Quake Live》;当恶魔的感觉《霸王2》  相似文献   

20.
《麦克白》与《大悲寺外》都是表现人欲的作品。两作品主人公都经历了在欲望驱使下的心理嬗变,并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具有对人性警示的积极意义。拟通过平行比较的方式,对两作品主人公的悲剧成因进行探究,同时钩沉老舍小说对莎剧的借鉴与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