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李耀然 《考试周刊》2010,(29):46-47
我国声乐的唱法基本有三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源自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盛行的通俗唱法。本文拟对其中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在发声、呼吸、共鸣、吐字,以及歌曲的演唱风格、艺术处理方面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比较分析,以获得更为明确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族歌剧以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为基础,在舞台表演艺术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东方特色,本文通过舞台表演艺术中的人物刻画、演唱风格、美术设计等方面的诠释,对民族歌剧中的舞台表演与艺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音乐与文学是歌剧的两大要素,而艺术家的唱段演唱是歌剧表达与呈现的主要方式。由于不同的演唱风格倾向表达不同的艺术特点,在歌剧演唱中应根据不同戏剧情节,在不同的唱段中充分灵活运用不同的演唱风格。杜欢在歌剧《回家》中饰演的罗旺篼一角,根据不同的情感表达,创造性地运用了美声、民族、通俗三种演唱风格的特点,并将之重新组合并融汇于唱段之中,获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这种效果的取得,得益于长期以来演唱者注重气息、共鸣、吐字等基础训练以及对歌剧素材熟知的情况下"以情动人"的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4.
何颖 《华章》2011,(22)
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集民族唱法与关声唱法于一身,把中西方声乐作品演唱的同样清丽委婉、亲切感人.她卓越的演唱技巧,丰富灵动的舞台表演,打破了中西方声乐艺术之间的鸿沟,被称为"中西合璧的夜莺".本文通过她对中国民歌、西方古典艺术歌曲及歌剧咏叹调的完美演绎,剖析其演唱风格,并对其"中西舍璧"的歌唱理念和方法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5.
美声唱法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它是随着艺术歌曲、歌剧的诞生和发展而逐步完善的,它主要以艺术歌曲和清唱剧、歌剧等题材作为表演形式。它的歌唱发声是在遵循演唱者自身的发声器官、共鸣腔以及气息运用的科学规律,充分挖掘最佳声音潜力,使得声音自然流畅、音色优美、连贯并富有弹性。而我国的民族唱法来自于生活和劳动中,它的声音具有朴实亲切、明亮高亢等特点。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来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唱法,可以逐步完善我国民族唱法,达到更具魅力、完美的民族唱法。  相似文献   

6.
80年代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政治的日益稳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事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随着中西声乐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我国的现代民族唱法取得了新的进展,民族声乐队伍中涌现出大批的声乐人才,其中以彭丽媛的演唱最具代表性,她的演唱方法具有典型的西洋唱法与民族唱法相结合的特征,演唱风格既具有西方审美追求的“通畅、集中、宽泛、有穿透力”的特点又具有传统民族唱法的“质朴、柔美、亲切、亮丽、传神”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广义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狭义的民族声乐艺术,则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现代人所说的“民族唱法”。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唱法,同时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由两者融会贯通而成。声乐艺术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文化的制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导致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自中国民族歌剧诞生以来,一直在改革创新中砥砺前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及技巧的演变历程,从演唱形式的多样化、抒情性到戏剧性、声乐及器乐和戏剧的融合、"戏歌唱法"为主的演唱技巧、借鉴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美声唱法为主的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民族唱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演唱方法,如何在声乐教学中搞好民族唱法的教学,本文从对美声唱法的借鉴、歌唱的咬字吐字、作品的演唱风格、演唱曲目的选择等方面谈了有关民族唱法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谭晶是中国声乐界著名的青年歌手,是国内外艺术领域的一颗新星。她大胆创新,博采众长,将多种唱法融为一体,把传统与现代的演唱风格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跨界演唱风格。本文从谭晶演唱风格形成的原因及其风格特点入手,对谭晶声乐演唱技法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其唱法特点的融合,这样不仅能正确把握这种趋势对我国声乐艺术的影响,并指出其局限性,为声乐艺术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民族唱法包罗万象,它囊括了民族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除此以外还包括当今较流性的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歌唱方法,这种歌唱方法非常注重的是歌唱者的音色美,它是由中国各族人民在社会实践和生成劳动中所创造出来的,所以民族唱法在广大劳动人民的音乐认知上有着极高的地位,本文将对民族唱法的特点、基本要素、艺术魅力、表现形式,以及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比较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依照民族唱法特点,运用科学的发声法与较好的歌唱语言,来充分展现民族演唱风格自身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陶健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9):125-128
美声唱法是伴随着歌剧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它以歌剧和艺术歌曲这两种题材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因其遵循人体发声器官和共鸣腔以及气息运用的科学规律,使得声音自然流畅、连贯而富有弹性。我国的民族唱法来源于生活和劳动,有朴实亲切、明亮优美的特点。借鉴美声唱法的演唱技法可以丰富和发展现代民族唱法,使现代民族唱法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中国民族歌剧在西方歌剧的影响下,开始了民族化探索。期间产生了儿童歌舞剧、秧歌剧等过渡形式,至今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民族歌剧在创作上、演唱上、舞美上等多方面都发生着演变。本文以经典民族歌剧《白毛女》为例,从王昆、郭兰英、彭丽媛、雷佳等这四代"喜儿"的演唱风格入手,来探究中国民族歌剧整个的演唱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两种唱法的演唱风格以及对歌唱家演唱风格的介绍,并对两种唱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①两种唱法的融合借鉴,可以使我们在声乐演唱中产生更加完美的歌唱效果。②美声与民族声乐之间从歌唱方法而言没有明显差异关键在于演唱风格。不同唱法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的理论,根据需要,采用跨学科的方法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至今,我国的声乐艺术经历了从多种观点相争到多种唱法相容的曲折而复杂的发展历程,其核心问题就是关于"土唱法"和"洋唱法"的声乐艺术观念及其关系的问题.一代代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声乐理论家都致力于探索和研究西洋演唱技法和中国民族特色的契合点,目的就是立足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汲取西方文化精华,追求演唱风格的多样化,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学派,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每一个时代都有着各自对于民族声乐演唱的审美标准,特别是当西洋唱法在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后,与民族声乐的触碰与结合,使得民族声乐在演唱方法和演唱风格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民族声乐演唱到底"以何为美"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社会进步的同时,音乐艺术文化百花齐放,新兴的民族声乐唱法又莫衷一是,到底什么样的民族声乐演唱才能让人们普遍觉得是正确的、是值得发展和弘扬的、是美的,我想结合自身学习民族声乐演唱的经历,进行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戏曲艺术同歌剧艺术一样是综合艺术,不仅表演形式可以为歌剧所借鉴,同时,还为歌剧走向民族化提供了帮助。民族声乐表演者应该认真学习民族戏曲艺术,努力使声乐艺术同戏曲艺术更好地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民族唱法是西洋美声唱法(Bel Canto)的起源,是在18世纪歌剧大发展时定格下来的.现在"美声唱法"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唱法盛行全球,并且影响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本土唱法.而中国唱法所包含的戏曲唱法、民族唱法和曲艺唱法,是中国歌唱艺术的精华,因此我们必须在借鉴外来唱法和保持、发展本土唱法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科学的态度,将中国唱法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民族声乐男高音是一种富于个性化表现的声部类型,如何从演唱风格的角度实现个性化培养是当今民族声乐男高音训练的重中之重。这不仅有利于传统声乐艺术的有效传承,而且还有利于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体系的构建。本文分别从唱法技术、音乐风格以及综合文化修养方面探讨了民族声乐男高音个性化演唱风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