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我国"教育性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我国日益严峻的“教育性失业”问题,分析了这种现象并不是高校扩招的必然产物,而是来自于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供求双方,以及高等教育系统自身几方面的原因综合而致,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教育性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我国日益严峻的“教育性失业”问题,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高校扩招的必然产物.而是来自于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供求双方以及高等教育系统自身几方面的原因综合,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在浮现一种新类型的失业——知识失业,即高学历的人群面临更高的失业率。对于当前部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问题,不少人认为在我国已经出现了过度教育,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试图从知识失业与教育过度的概念及关系入手,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知识失业现象的成因,阐明认为是教育过度导致知识失业这种悖论的危害性,并提出只有主动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实施各项配套改革,才能预防教育过度的真正出现。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高校毕业生“知识失业”现象产生的原因,其主要包括:教育深化引起的供需不平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劳动力保留工资的不同预期。而缓解我国高校毕业生“知识失业”问题的策略,一是加强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控力度;二是减少劳动力市场制度性障碍;三是提供多方位的就业指导;四是帮助知识劳动力实现自我就业。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正在浮现一种新类型的失业——知识失业,即高学历的人群面临更高的失业率。对于当前部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问题,不少人认为在我国已经出现了过度教育,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试图从知识失业与教育过度的概念及关系入手,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知识失业现象的成因,阐明认为是教育过度导致知识失业这种悖论的危害性,并提出只有主动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实施各项配套改革,才能预防教育过度的真正出现。  相似文献   

6.
教育性失业是教育身份功能膨胀的恶果。造成“教育性失业”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从教育经济学的视角看,当教育培养高规格人才的数量过多、超过社会发展的需求时,就会产生文凭危机。教育社会学更多地从社会阶层的利益关系方面来看问题,冲突论认为既得利益集团为了巩固自身地位,有意抬高职业门槛的学历资格从而造成文凭贬值,教育性失业其实是社会冲突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教育性失业作为我国市场化改革浪潮的产物,是最近几年劳动力市场出现的一种新现象。许多学者对教育性失业的概念以及我国教育性失业的状况、类型、原因、影响和对策作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深深留下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烙印,具有探索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它奠定了我国教育性失业问题研究的基本框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后,我国出现了“知识失业”现象,目前的“知识失业”从本质上讲属于结构性失业。造成“知识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本身的原因,又有学生和社会方面的原因。用“教育过度”来解释当前的“知识失业”问题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忽视了这种过度是一种结构性过度。解决“知识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是进行教育结构调整,其核心是面向市场调整教育布局,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目前教育结构调整应主要考虑政府政策导向、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以及克服教育惯性影响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高校毕业生"知识失业"现象产生的原因,其主要包括:教育深化引起的供需不平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劳动力保留工资的不同预期。而缓解我国高校毕业生"知识失业"问题的策略,一是加强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控力度;二是减少劳动力市场制度性障碍;三是提供多方位的就业指导;四是帮助知识劳动力实现自我就业。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出现了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现象。大学毕业生失业主要有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自愿性失业三种类型。造成这种现象既有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原因,也有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原因。要解决目前大学生失业问题,一方面要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使其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