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赵龙 《师道》2006,(6):38-39
最近,我在海安县实验小学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爷爷的芦笛》一课的教学。薛老师的课堂平实而不失精巧,本真而不虚伪,让听者如饮一杯清醇的碧螺春,香在嘴里,留在心间。在此,我选了几个在当时课堂上出现的细节,并谈谈这些细节带给我的启示和思考。“他读对了一半”在《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薛老师在黑板上写了“闸、踩、”,并请了一位学生来读,学生将“闸”读成了“j iá”,薛老师并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正确的读音,而是这样做的:“这个字念‘j iá’,为什么这么念呢?”“因为它里面有一个字‘甲’。”“他读对了一半,‘闸…  相似文献   

2.
在海安县实验小学听了特级教师薛法根<爷爷的芦笛>一课的教学,薛老师的课堂平实而不失精巧,本真而不含伪饰,让听者如饮一杯清醇的碧螺春,香在嘴里,留在心间.这里,我选几个出现在课堂上的细节,谈谈这些细节带给我的一些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2006运河之声——全国多种风格与流派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会”上,薛法根老师的《爷爷的芦笛》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中几次写到了爷爷的芦笛,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到的?”提出问题后,薛老师要求孩子们快速地读书“。那么怎么样才能快呢?应该轻声地读,像这样。”然后薛老师拿起课本,轻声地、快速地、专注地读了课文第1自然段……那一刻,偌大一个礼堂里,只有薛老师低沉的声音。而此时,我的第一感觉是——滑稽!是的,是滑稽!我从没有在任何一个课堂上看到这样一个场面,从没有想到过一个特级教师会在这样一个大礼堂里示范快速读!…  相似文献   

4.
曾经有幸学习了苏州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薛法根老师的《爷爷的芦笛》。教学中,薛老师用“猜”的方法进行了生字词的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精彩不断,尤其是对“朦胧”一词的教学印象尤为探刻,令人耳目一新。这引发了笔者许多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猜”,猜出不同,猜出精彩呢?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海安县实验小学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爷爷的芦笛》一课的教学。薛老师的课堂平实而不失精巧,本真而不含伪饰,让听者如饮一杯清醇的碧螺春,香在嘴里,留在心间。这里,我选两个当时出现在课堂  相似文献   

6.
曾经有幸学习了苏州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薛法根老师的《爷爷的芦笛》。教学中,薛老师用“猜”的方法进行了生字词的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精彩不断,尤其是对“朦胧”一词的教学印象尤为探刻,令人耳目一新。这引发了笔者许多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猜”,猜出不同,猜出精彩呢?  相似文献   

7.
课堂上,学生正在做练习,一个学生问同桌:“你记不记得‘攀登’的‘攀’字怎么写?”“当然记得啦。”同桌兴奋地回答,“这个字是上个学期学的,那次写生字和单元考试,‘攀’字我都写错了,老师还罚我把那个字再多写5行呢!他还再次告诉我怎么去记这个字,‘大手举起两根木和两个X’,你看,容易记吧。”  相似文献   

8.
我启蒙时接触的第一个字是“一”。启蒙老师把“一”字写在我手掌心上时,我只用了一口茶的工夫就认识了,美得简直要飞到七彩云上。这时,老师向我得意忘形的心上泼了“一桶冷水”:“从前,有个学生,学了‘一、二、三’后就辞别老师了。他说,‘一’字是一横,‘二’字是两横, ‘三’字是三横。行了,我不用老师教了。谁知有人要这个学生写个‘万’字,他花了大半天时间,画了一万条横线哩……”  相似文献   

9.
对于形近字“虚”和“虑” ,平时运用时 ,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将“虚”、“虑”用错 ,经常把“虚心”写成了“虑心”。区分这两个字 ,我从字形分析入手 ,先在黑板上板书这两个字 ,问学生 :“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立刻回答 :“部首都是‘虎’字头。”然后 ,我指着“虚”字启发学生 :你们平时在做作业时 ,遇到不懂的难题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 :“要虚心请教老师或同学。”“对 ,要记住‘虚心’的‘虚’里面是个‘作业’的‘业’字。”我慢慢地说。接着又指着“虑”字 ,对学生说 :“这个字里面有个用心的‘心’字 ,那么 ,在课堂上当老…  相似文献   

10.
吊死鬼     
妹妹不认识“槐”字,便去问哥哥。妹妹:“哥哥,这个念什么?”哥哥:“这念‘鬼’。”妹妹:“老师教我的‘鬼’字没有‘木’字旁。”哥哥:“这是树上的吊死鬼。”吊死鬼@黄秋薇!530318广西横县峦城镇西亭街20号  相似文献   

11.
在校本教研中,课例研究是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形式。我们选取了苏教版第九册课文《爷爷的芦笛》作为课例,先由两位教师拿出教学设想,之后分两个备课组进行两轮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诊断反馈,各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案,接着由两位老师分别在两个不同班级进行教学,最后交流反思、总结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是两个不同的教学设计。第一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以声促忆,感知全文1.课件出示课题,同时伴随海浪声、海鸟声,渲染出欢快的海边气氛。2.复习旧知,用“在强强的眼里,爷爷的芦笛给了‘我’”的句式说话。二、…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松坊溪的冬天》(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文之前的一个早自习,我刚走进教室,学生毛敏拿着语文课本走到我面前:“罗老师.‘松坊溪’的‘坊’怎么读?”“这个字不就是我们的家乡‘纸坊’(江夏过去叫纸坊)的‘坊’(f&#225;ng)吗?”我还以为我这样回答定会“一语惊醒梦中人”,可毛敏只是轻轻地“哦”了一声。回到了座位。当时,我心里还在纳闷儿:毛敏这么聪明的孩子.不会连这个字都不认识吧?  相似文献   

13.
[片段一]真实——呈现师生互动的原生态 师:请哪位小朋友上来.读读黑板上的生字.好吗? (一学生读生字,九个读对了八个.只有“搂在怀里”的“搂”字读成了第一声) 师:这个字是个多音字。我们平时说的‘搂头盖脸’的‘搂’.读第一声.但在这里不读第一声。你再想想。  相似文献   

14.
“新改的”     
王老师范读课文,把谬论的谬字读作“niù”。一个小学生举手发言;“您那个谬字可能念错了,昨天我予习时,我爸爸告诉我念‘miù’。”“你是听我的,还是听你爸爸的?”老师有点生气了。“……”孩子哑口无言了。这时,另一个小学生举起了翻开的字典说:“老师,字典上的注音是miù!”老师拿过字典看了一看,然后慢条斯理地说:“反正我过去学的时候还念  相似文献   

15.
口语能正音     
已故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曾在台北大学作《何为正音》的报告时说:“我第一次看到‘针灸学’时,便会念它‘针灸学.”还说:“《论语》里头有个沂水,山东有个临‘临沂’,台北有个‘临沂街’,可是你要叫三轮车拉‘临沂街’,有的人就不懂,他只认得‘临沂街’.照韵书上的‘沂’字没有这一读的,一定是把‘沂’字误认为‘祈’字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由于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又从事革命活动,1924年被北洋军伐政府逮捕.在当时所谓的国务会议讨论这件事时,一位阁员恶恨恨地说:“只要看他的名字,就知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什么名字不可取,他偏偏叫个李大钊.  相似文献   

16.
开心QQ糖     
为什么魏同学打电话给何同学,何同学不在家。于是,他妈妈接电话:“喂!他不在家,请问你贵姓呀?”魏同学:“我姓魏。”何妈妈:“魏什么?”魏同学:“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因为我爸爸姓魏,所以我就跟着姓魏了。” 一根鱼骨头老师:“我们人体中共有大小206根骨头。”学生:“我有207根。”老师:“你怎么会多一根呢?”学生:“今天早晨我吃下一根鱼骨头。” 靠山学生:“老师,你把我的名字写错了。”老师:“没错啊!”学生:“我是‘峰’,你写成‘峯’了。”老师:“这俩字可通用。”学生:“可我爷爷说,那样我才会有靠山。” 做好事课堂上,老师正在表扬做…  相似文献   

17.
宾老师作文讲评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感觉她指导得特别到位,特别好。她上的作文课是《给文具设计名片》。当堂讲评时,一个学生读他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铅笔的头上有一个红色的东西,可以用来改正错字。”老师马上说“:这句话好吗?怎样写更好呢?”一个学生说“:在‘东西’后面加上‘那是橡皮’。”另一个学生说“:铅笔头上有一个红色的帽子。”老师说“:很好!把‘东西’改成帽子就更清楚、更形象了。”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老师让他回答。他说“:还可以‘把一个’改‘成一顶’。”又一个孩子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18.
在山区,课改的客观环境比较恶劣,课程资源是否真的就无法开发?确实,我们难以走进网络世界,难以拥有丰富的藏书,但我们有教科书,我们有自己的学生,我们有自己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这些都蕴含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本文试图就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谈谈自己的浅见。一、巧妙利用学生的差异,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语文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每接触一篇新的课文,我们可以引入竞争的手法,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由于学生水平有高有低,参差不齐,读起来效果肯定有不同,这本身就存在着听、说、读方面的资源可开发。如一位老师上《记承天寺夜游》时,请学生点评同学的朗诵“老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他没有读出停顿,原文在‘日’和‘夜’之间有标点停顿他没有读出来。还有‘念无与为乐者’一句,他也没注意停顿应在‘念’字后面稍微停顿一下。”快嘴小敏说到。“为什么这样处理?”“因为这个‘念’字是领起这个句子的,‘念无与为乐者’是‘念’的理由。所以应该要停顿。”老师请小敏来朗读,然后又有一个学生来点评:“声音清脆,感情丰富,但朗读时有一句的语速还是太快了。”“那句‘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擤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中‘藻‘荇’之间应稍作停顿,因为藻荇是两种水草,...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爷爷的芦笛》是一篇语言文字清新隽永,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寓示哲理耐人寻味的叙事散文。课题“爷爷的芦笛”既是文眼,又是全文的主线索。为此,我紧扣课题,围绕“爷爷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什么”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学生在读书、读书、再读  相似文献   

20.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心想:“瞎写吧,不仅会误人子弟,还会招来学生的嘲笑。翻书吧,又怕耽误时间,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看老师写的‘蔺’字正确吗?”我刚一写完,教室里就沸腾了。“老师,写错了!”“那谁来教教老师?”“上边是个‘艹’,下边是‘门’。‘门’里面是个‘住’多一横。”同学们争着发言,一笔一画教得甚是认真,好像生怕教不会我这个老师似的。我认真地写着,很快,一个大大的、工工整整的“蔺”字就诞生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连声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可以当我的老师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微笑。我看大家意犹未尽。又使出一招:“‘廉颇’这两个字更不好写。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教教大家呀?”话音未落,同学们就急匆匆地打开课本找“廉颇”去了。很快,一只只小手就接二连三地举起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