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后蹬动作作为途中跑的核心技术,它决定着跑的技术特征和效果,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主要技术因素。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从途中跑的后蹬角度人手,对中、外优秀短跑运动员途中跑的技术指标和特征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国外优秀短跑运动员“以伸髓为主导”的后蹬技术特点和我国短跑运动员“以伸膝为主导”的后蹬技术特点;提出了改进我国运动员100m途中跑技术,由“以伸膝为主导”的后蹬技术转变为“以伸髓为主导”后蹬技术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在各种论述跑的技术理论书籍和专项教学训练中,只强调了后蹬而忽视了摆动腿的积极鞭打扒地动作.这种理论认为,人在向前跑动中,只有通过后蹬才能获得向前的动力.而其它阶段,如后蹬离地后的摆动阶段和脚着地后的前蹬阶段,只是跑  相似文献   

3.
教材中,跑的周期阶段划分方法,脱离了跑步技术的实际应用,没有达到便于分析技术动作的目的,提出新的划分观点是基于两腿周期动作同时具有对应性、同步性和反方向性的特征,把单腿动作周期划分为折叠后摆、前摆、下压着地缓冲、后蹬四个阶段,有利于双腿动作协调配合的动力学特征分析。支撑腿着地缓冲时,髋关节不是主动弯曲,而是积极伸展;踝、膝关节的弯曲缓冲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踝、膝、髋关节主动弯曲缓冲”的技术要求是不妥当的,其结果必然导致缓冲时间的延长,而不是“缩短缓冲时间”。  相似文献   

4.
“后蹬走”是短跑训练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练习,它是增大步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对这一练习的术语却不统一。很多人从动作形态上把它称为“弓箭步走”;有的人从步幅特点上把它叫做“跨步走”;也有人却从动作结构与力量的组合上称它为“后蹬走”。名称的不统一,反映了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的不一致。所以,尽管短跑运动员在训练中普遍采用它,但由于认识上的不同而导致训练安排上的差异,产生的效果也显著不同。为了能正确合理地使  相似文献   

5.
采用美国产NORAXON TeleMyo 2400R遥测肌电仪和“爱捷”运动图像解析系统软件,对比分析受试者在做短跑专门性练习如车轮跑、后蹬跑、高抬腿跑与在做短跑途中跑时右腿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半键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和臀大肌的肌电特征和肌肉工作机制.结果表明,肌电贡献率在车轮跑时与途中跑基本一致,股外侧肌与股内侧肌在后蹬跑和短跑途中跑的支撑腿后蹬动作阶段中存在贡献率显著性差异,股外侧肌与半腱肌在高抬腿与短跑途中跑的摆动腿下压着地动作阶段的贡献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在训练时应强化车轮跑,改进高抬腿跑,慎用后蹬跑.  相似文献   

6.
一、试述跨栏跑技术发展的趋势答:跨栏跑初兴之际,人们是采用“跳过栏架”的方法过栏。到了1897年,有人使用了“跨栏步”技术,“跳栏”才变成了“跨栏”,成绩提高很快。近年来,跨栏跑技术发展的趋势,已经由“跨栏”向“跑栏”演进。“跨栏步”如同跑一大步,这不仅缩短了腾空时间,而且能快速过渡到栏间跑。在技术上强调动作实效,不拘泥于动作外形,身体高大的运动员过栏时基本上保持平跑时的上体姿势,  相似文献   

7.
划船式短跑途中跑技术脚着地瞬间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炜  陈荣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720-1722
作者曾在<划船式短跑技术的途中跑动作周期的构成与划分>[1]一文中提出"划船式短跑技术"的途中跑动作周期的构成与划分理论.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划船式短跑技术",采用与"后蹬式或屈蹬式短跑途中跑技术脚着地瞬间的力学分析经典理论"对比的方式叙述"划船式短跑途中跑技术脚着地瞬间的力学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也显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阶段,身体发育很快.变化也大。这也是决定其一生体质和智力等能否良好发育的一个关键时期。这时期对速度训练反应灵敏.容易提高,效果永1多进行跑的专门性练习短跑教学可采用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和车轮跑的专门性练习,目的是体会出的技术动作要领,纠正跑的错误动作,发展腿部力量和动作频率。练习过程中,要求动作正确,放松、规他、逐渐加快动作频率并与途中跑技术相结合。2加速跑在加速跑练习时,注意改进途中跑技术.一次训练可以30~60米5组行进门或站立式起跑,最好要用全…  相似文献   

9.
关于跑的动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田径界对“跑的动力”问题存在着分歧的现状,列举并分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几种不同观点的可取与不足之处,提出了进行“跑的动力”问题研究应具备的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对短跑途中跑动力来源论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短跑途中跑动力来源历来是争论不休的热点,本文通过综述的方式列举各种有代表性的论点与论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屈蹬是“后蹬动力来源论”的继续和发展,对“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之前产生动力”的说法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11.
对短跑途中跑支撑脚后蹬扒地技术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短跑运动员支撑脚后蹬扒地技术进行理论分析,认为运动员在途中跑过程中,支撑脚后蹬扒地是推动人体快速前移和提高大腿前摆效果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了一些有关加强支撑脚后蹬扒地能力训练的方法,以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试论后蹬跑对现代短跑后蹬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了传统短跑后蹬跑练习与现代"屈蹬式"短跑技术的不同特点.得出:后蹬跑练习对改进和提高现代短跑技术有一定的制约性,原因是后蹬跑练习的动作速度、起始状态和后续特点与现代短跑技术的等同状态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掌握某项基本技术,人们已经习惯地把用力和紧张联系在一起,同时,也逐步认识到了放松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却遇到了问题:(1)当要求学生紧张用力时,学生紧张程度不足,如踢球时击球的一瞬间,跑的后蹬等;(2)当要求学生放松时,学生却无法放松,或虽然放松了,而动作效果和成绩却受到了影响,如小步跑时,膝关节要适当放松,而学生放松时却容易做成甩小腿跑.类似情况不少,产生的原因也很多,但是我认为首先应该统一对“紧张”与“放松”的理解,从道理上弄清二者的关系,然后才能有解决的办法,本文准备就这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一、试述跑的后蹬阶段的作用和影响后蹬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跑的后蹬阶段的作用是推动身体重心迅速前移。在后蹬结束时,髋、膝、  相似文献   

15.
对短跑摆动支撑技术生物力学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后蹬不再是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推动力,摆动力才是提高跑速的关键,以髋为轴的摆腿技术是短跑技术的重点,正确的摆腿动作,可形成良好的着地支撑技术,突出支撑后蹬力在短跑中的重要性,势必破坏跑的周期性、协调性和连惯性,导致引入跳跃式跑动歧途。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评价波普尔的世界3时,有人提出:“世界上似乎存在着一种既不完全是物质现象,也不尽然是精神现象的‘第三态’”(《波普尔的“世界1、2、3”理论评介》,载《哲学研究》1981年第2期。以下简称《评介》),并力图作出唯物主义的解释。我认为,世界上除了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之外,本质上根本不存在第三种现象,因而“第三态”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对波普尔世界3的具体评价,而且直接涉及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这一哲学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后踢腿”专门训练的启发。短跑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项目,掌握好正确的途中跑技术,跑起来就会给人一种摆动舒展、轻松自如、省力又快的感觉、一九七五年中、美田径赛中的美国优秀运动员梅里韦瑟就是这样的技术典型。目前短跑技术发展趋向是摆动腿抬得高并很快传入后蹬,向后摆动折迭明显,保持较快的步频来加大步幅,体现了“放松”协调技术,但是“冰冻三尺非一夕之寒”,没有在基本技术狠下功夫,是达不到的,因此要提高我国短跑水平,必须从跑的基本技术抓起,不断地摸索跑的教学与训练规律,提高教学与训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圆圆曲》不仅思想内容极为复杂,而且艺术特色也非常鲜明,因此,各家各派的学者均对它有所评论。本文试图从分析其精华与糟粕并存的思想内容及奇特的构思和匠心独运的艺术技巧两方面入手来评析此诗。并提出了《圆圆曲》在表露“女人是祸水”陈腐偏见的同时也对陈圆圆表示了深切的同情的观点。这一观点由于在以往的评论文章中很少有人提出,因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跑的周期各动作阶段划分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对跑的周期动作阶段划分问题存在着分歧的现状,以文献资料法归纳各种不同观点的可取与不足之处,指出了进行跑的周期各动作阶段划分问题研究遵循的原则,并根据动作任务、运动时肌肉用力的工作情况,提出了新的观点:在跑的周期中,动作阶段应划分为着地缓冲、伸蹬、折叠前摆、前摆带髋、下压伸膝、后划扒地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对短跑途中跑技术动作周期划分的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短跑途中跑动作周期的划分是分析短跑技术的动作的基础,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体育学院专修和普修田径教材关于“短跑途中跑动作周期划分”进行详细的分析,指出教材对途中跑动作周期分析中存在不足,确定了短跑动作周期新的划分方法,并详细分析了短跑途中跑技术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