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章 《老年教育》2008,(8):38-38
传说有位医生名叫吉生。医道不精,误人甚多。人们对他甚为不满,于是送他一副对联: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这副对联妙在将“逢凶化吉”、“起死回生”二成语隐去尾字,而隐去的这二字,便是庸医的名字。  相似文献   

2.
对《梅岭三章》中“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有以下几种解释: 一、把句中的“向”字释为“对着”。二、这句诗是“典故”(见《初中语文课本成语典故注释》,孙良明著),“故事见《史记·伍子胥列传》,‘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三、重庆师院《语文通讯》曾译为:“我这个  相似文献   

3.
命题形式2004年的命题形式有下列6种:●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一是要求直接分析所提供的关键字词,如浙江题要求分析“玉阶空伫立”中的“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是要求找出关键字词进行赏析,如福建题要考生在“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二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三是比较同一句诗在两种版本中出现的不同的字的优劣,如湖北题要求就“潮平两岸失”中的“失”与另一版本中的“阔”进行比较。●赏析诗句。如湖南题要求赏析《听邻家吹笙》绝句中的第4句“疑有碧桃千树花”;广西题要赏析《鹧鸪天》的最后两句“天涯岂是无归…  相似文献   

4.
国学大师章太炎与康有为政见不合。一次康有为过生日。各界人士赠送寿联。章太炎撰联辱骂康有为:≯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这上联将《中庸》中“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一句隐去“妖孽”二字,下联把《论语》中“老而不死是为贼”一句隐去“贼”字,上下联末句又嵌入康有为的名字,构思巧妙,令人拍案叫炮。康有为的大弟子粱启超看了,不声不响,疾书四个事,分别添在两联的下面,使对联变成为:“国之将亡必有忠烈;老而不死是为人瑞。…众人读罢,称赞不绝。  相似文献   

5.
一、藏雪--字面少雪,读句品词悟雪《江雪》是一首五言诗,共四句,前三句不见“雪”,第四句最后才见“雪”字,也仅是“寒江雪”。整首诗乍读起来感到雪的呈现很少,似乎没有多大的雪。可是细细品读,诗文内容又无不与雪相关,展开诗意,发挥想象,可以说到处都是雪。那么,诗中的“雪”究竟“藏”在哪儿?用心一读,才知道是藏在诗中的“绝”“灭”“蓑笠”“寒江雪”等词句里面。  相似文献   

6.
(本期★题。欢迎参与,参与有奖)1.请把下列一堆杂乱的汉字卡片拼成四个成语。2.根据意思,写出表示各种“快”的成语。(1)看书快———(2)走路快———(3)吃饭快———(4)办事快———(5)变化快———(6)水流快———(7)航速快———(8)车速快———(9)回答问题快———(10)写字画画快———(11)时间流逝快———3.下面这一组成语中藏有一句唐诗,每个成语各藏一字,你能读出这句诗并写出诗题和作者吗?一叶障目万紫千红饱经风霜无济于事日积月累眼花缭乱三心二意诗句:诗题:作者:摘自《趣味学成语》(江苏教育出版社张履祥姚建宏编著)成语趣题(二…  相似文献   

7.
教学文摘     
小语单册古诗常见词语新释 ①例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处”在一般情况下是指“处所”.这在先秦两汉或在现代其用法都没有什么两样.但诗词之中,“处”却往往用以指示时间.作用与时间名词略同,有……“时”,“际”的意思,并不是指处所.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将“遥知兄弟登高处”一句里的“处”字释为时  相似文献   

8.
一、写人,一般都是写正面写外貌,朱自清的《背影》为什么偏偏要写“背影”呢? 二、先写出下列作者诗句的出处,后从这几句诗中拣出四个字,组成一个四字格的成语。  相似文献   

9.
游戏规则:根据"横向"、"纵向"的提示,将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位置即可,每格只可填入一个字。横向:一、王维《终南山》中,"太乙近天都"的下句。二、成语,指春天的美景。三、李清照《武陵春》的最后一句。四、杨万里的一首诗,其中两句是"日色忽开云又合,急收碎影一帘金"。五、日本平安时代女文学家。六、李商隐《咏云》中,"捧月三更断"的下句。七、词牌名。八、四字成语。九、成语,比喻办事教条,不知变通。  相似文献   

10.
甲:今天,咱们俩做一回成语与地名的游戏,好吗?乙:怎么个玩法,能给举个例子吗?甲:我说一句成语的尾字,你用一句成语的首字相连后,组成一个地名。比如,“言必有中”和“国富民强”,一句成语的尾字是“中”,一句成语的首字是“国”,合起是“中国”。乙:很有意思!这可要费费脑筋。咱们  相似文献   

11.
师(出示小黑板.内容: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草》.先请大家默读两遍,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让学生默读、查字典、思考五分钟.) 生:这首诗主要是写“草”的生长情况. 生:这首诗写的是“草”,诗中有几个词我不太理解,如“离离”“枯荣”等. 师:好,这诗的标题《草》,即是诗反映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共同学习第一句.“离离原上草”,这句中的“原”是什么含义?现在,先请大家用“原”字组词. 生:“原”字可以组成:原来、原因、草原. 师:对照第一句的意思,这个原字应取哪一个词才恰当? 生:应取“草原”一词.  相似文献   

12.
所谓诗(词)眼,是指一首诗(词)或一句诗(词)中统帅整诗(词)中心最精炼传神的一句、一词或一字。诗(词)眼是把诗词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起来的“聚光点”,是诗词创作艺术构思者的“焦点”,其作用在于揭示全诗词的主旨。如《春夜喜雨》这首五言律诗,全诗扣住了一...  相似文献   

13.
教学要求 :复习汉语拼音和成语 ;练习写近义词 ;理解多义词 ;学习修改病句。教具准备 :写有“字、词、句”部分第一题至第四题的小黑板或投影片。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提出要求今天我们来学习《基础训练3》的第一部分内容 (字、词、句 )。这部分内容有看拼音写汉字 ,写近义词 ,理解多义词 ,修改病句四道题目。请大家翻开课本第73页。二、练习第一题 :看拼音写汉字1 读题 ,明确要求 :这一题主要是复习汉语拼音和学过的成语 ,要求大家能熟练拼读音节后写出汉字 ,并能说出成语的意思 ,掌握成语 ,不写错别字。2 出示写有题目的小…  相似文献   

14.
诗是语言的精粹,而七绝又是最精粹的诗体之一。以擅长七绝而翘楚晚唐诗坛的著名诗人杜牧就是这方面的“碧海掣鲸”手。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杜牧唯绝句最多风调。”杜牧能用七绝艺术地概括和反映生活,写景抒情、咏史感怀无所不胜,这与他对诗的锻句炼字有很大关系。下面拟从杜牧的一些七绝诗中来管中窥豹。 先来看他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一扫封建文人的悲秋老调,别出机杼地把晚秋景色描绘得十分明丽、清晰。特别是尾句中的“红于”二字将“霜叶”、“二月花”这两个本无联系的景物紧紧衔接起来,使常见图、习见景声震金玉,光耀珠玑。如  相似文献   

15.
鸳鸯,在我国一些文学作品中是爱情的象征,人们把恩爱夫妻喻为鸳鸯。其实,在我国古代最早是把鸳鸯比作兄弟的。 《文选》中题为苏子卿诗四首的第一首,有“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的句子,而从诗中“骨肉缘枝叶”,“况我连枝树”等句看,这显然是一首兄弟间的赠别诗。三国魏嵇康的《赠兄秀才人军诗》中,也是用鸳鸯来比喻兄弟和睦友好的。晋人郑丰有《答陆士龙诗》四首,第一首题名《鸳鸯》,序文说:“鸳鸯,美贤也。有贤者二人,双飞东岳,扬辉上京。”显然,这里的鸳鸯是比喻陆机、陆云兄弟的。再上溯到《诗经》“小雅”中有“鸳鸯于飞”的句子,也不是比喻夫妇的。  相似文献   

16.
“缓歌慢舞凝絲竹”是白居易的名诗《长恨歌》中的一句。这句诗该怎样理解?一些古代诗歌选注本大都以“结合”、“配合”或“紧扣”释“凝”字,说这句诗的意思是缓歌慢舞与管弦乐配合得很紧。笔者认为,这样解释是值得商榷的。且从“凝”字说起。《说文解字》:“冰,水坚也。从(?)从水。凝,俗冰从疑。”可见“凝”本是“冰”的俗字,所以《字林》云:  相似文献   

17.
诗眼     
考点分析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即一句或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就词性来看,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朱淑真《秋夜》)两句中,“凉”表面写“床凉”“天凉”,其实是写“心凉”,写心境的孤寂;“缺”表面写“树有缺口”,其实是写“人有缺憾”。“凉”“缺”二字弦外有音,一语双关,明则说此,暗则说彼,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心中无限的落寞与无奈。  相似文献   

18.
成语,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熟语”的一种,是指语言现象中常用而又定型的词组或短语。成语绝大多数是四字短语,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组织结构,但成语的组织多样,来源不一,用法变化无穷。成语来源于历代典籍,有的是文章原句的摘取或缩写,如“风雨如晦”摘自《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先忧后乐”是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缩写。又如“得道多助,失道寡  相似文献   

19.
趣味填字     
游戏规则:根据"横向"、"纵向"的提示,将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位置即可,每格只可填入一个字。横向:一、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二、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的下句。三、萧伯纳的代表作之一。四、南京的别称。五、成语,常用以称颂为正义事业牺牲的人。六"、千里送鹅毛"的下句。七、成语。八、京剧剧目名,为梅兰芳根据清宫藏本《循环序》改编,原名《阴阳树》。  相似文献   

20.
离愁别怨压莺莺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戏则有戏眼。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是诗眼;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文眼;《长亭送别》一折,“别怨”二字则是戏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