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夏洛蒂·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其长篇小说《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本文通过对《简·爱》中女主人公在“Thornfield”(中译文:桑菲尔德)这段经历的分析,试图解读出夏洛蒂为罗彻斯特先生的庄园取名为"Thornfield"的真正意图,挖掘出此地名的深刻内涵,以使读者更好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2.
发表于 1 847年的《简·爱》给 1 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坛吹来了一阵清新的风。在我国 ,众多文艺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简·爱》进行了探讨。本文试通过寻求从桑菲尔德府到芬丁庄园的神话原型、大火的意象原型与原型意象的某种契合 ,进而来揭示与人物、情节等方面的相通之处 ,以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来加深对这部著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夏洛蒂·勃朗特在其代表作《简·爱》中描绘了一个不屈命运、独立自强的女性——简·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当读者沉溺于女主人公起伏跌宕的经历之时,往往会忽略作品中一个渺小的人物——“疯狂的女人”伯莎·梅森。伯莎·梅森始终贯穿在桑菲尔德庄园的故事里,她面目狰狞、脸膛发紫、凶神恶煞、猖狂暴力。每一次伯莎·梅森都看似无意之间出现在简·爱的眼前,但细细品味,可以发现,她的出现和简·爱的境遇有着千丝万缕。正是伯莎·梅森的一次次出现,才把简·爱和罗彻斯特一点点地联系在了一起,也正是伯莎·梅森,才指引着简·爱去成长、去独立、去寻求幸福。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讨弗吉尼亚·伍尔芙在短篇小说《遗产》中对男主人公克兰登先生的无情讽刺,来解读分析她的女权主义思想:对父权制压迫下的女性心理和生存问题进行探讨,挑战占统治地位的男权主义的社会次序。  相似文献   

5.
简·爱是个孤儿,从小被寄养在舅母家,因备受虐待而萌发了反抗意识。后来她在劳渥德学校生活了八年,面对着非人的待遇,她采取的对策是狠狠地回击。接着,她应聘到桑菲尔德地主庄园当家庭教师,对主人罗切斯特保持了不卑不亢的态度,慢慢地,她爱上了罗切斯特。其实罗切斯  相似文献   

6.
刘红岭 《英语辅导》2011,(3):186-189
象征是通过某一具体可感的形象寄托深远之意的艺术手法。奥斯丁的每部小说都有关于英国中上阶层庄园的描写,本文分析了庄园中的宅邸在等级制度、社会地位和职责、权力、男权思想、传统价值观等方面的象征意义,说明奥斯丁用房子象征地表达了她对士绅阶级在变革时代中的社会地位、职责及处境等方面的变迁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和落日相遇     
相遇是奇妙的,奇在意外,妙在当下。早年看电影《简·爱》,暮色苍茫之中,女主人公在荒郊野外匆匆赶路,返回桑菲尔德庄园,不经意间猛一抬头,和落日撞了个满怀。蓦地,她仿佛被一种神秘的魔力拦截.穆然驻足,看着那红彤彤、明晃晃的太阳在灌木丛光秃寂寥的树枝后面渐渐沉落,恍兮惚兮,对身后急促的马蹄声充耳不闻。  相似文献   

8.
影片简介影片《简·爱》改编自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同名小说。孤女简·爱被刻薄的舅母送往洛伍德学校,长大后应聘至桑费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庄主罗切斯特冷酷忧郁。简·爱被其打动并付出真情,直至结婚前律师突然造访并控告罗切斯特犯了重婚罪,简这时才知他原妻为疯女  相似文献   

9.
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人是生就的,而女性意识则是社会赋予的。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女性被赋予了他性,次等和从属的地位。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女性的生存状况并没有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有所改善。苔丝的命运是与那个社会紧密相连的,与她生活的那个父权制、宗法制社会紧密相连的。“家中的仙女”和“阁楼上的疯女人”成为了男权社会衡量女性的标准,“谁掌握话语权谁就掌握‘真理’”。  相似文献   

10.
杨波 《考试周刊》2014,(52):20-20
《觉醒》主人公艾德娜生活在美国十九世纪维多利亚男权社会,为了确保霸权地位,统治集团通过以宗教、婚姻等为载体的思想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向女性渗透,宣教"男尊女卑"和"贤妻良母"等标准,询唤女性自觉遵守其规定的"女性身份"。"大岛"之旅唤醒了生活安逸但时常感到孤独,压抑的中产阶级女性艾德娜的女性意识,使她踏上了反抗男权思想统治的道路。本文分析了艾德娜在觉醒过程中尝试的三种女性身份,揭示了她挑战男权统治必将付出生命代价。  相似文献   

11.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简·奥斯丁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以独特的女性意识如实地剖析了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性格特点等。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曼斯菲尔德庄园》,从自然和女性在男权社会的生存状态、女性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的抗争三方面去阐述,从中窥探作者超前的女性意识,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旨和涵义。  相似文献   

12.
浅论简·爱形象所体现的社会批判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洛蒂在她的小说中经常而强烈地表露出对于资产阶级及其宗教和爱情观的愤恨.对于当时罪恶的社会来说,简·爱是个十足的斗士.她以敏锐的观察力看透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之处,她仇视罗切斯特庄园里的那些冷酷凶狠的人,这是无产者对于有产者的不可调和的仇视,是有产者对于无产者的压迫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庄园是简·奥斯丁小说中的标志性形象.作为奥斯丁婚嫁故事的重要场景,庄园不仅是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开始和发展之地,更是那个时代人们经济与社会地位的真实映射,庄园里一面演绎着困窘中的女主人公被“王子”用体面的婚姻拯救的灰姑娘式童话故事,同时又揭示出这些美满婚姻背后的金钱实质.奥斯丁以庄园为舞台,以婚姻为主题,写尽了人物为财产而谋求婚姻的真相,传达出对英国社会世故人情和真实人性的洞见,让她笔下温情浪漫的庄园,转而成为人物追逐财富地位的婚恋名利场.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50):191-192
根据拉康的三境界说理论,女主人公悲剧命运发生的原因包括自我身份认同的错位、对男权体系的矛盾认知与无法达成的欲望。在她的想象界中,布兰奇近乎完美的想象世界与现实截然相反,导致自我身份认知的错位。在象征界中,她对父权制社会的统治地位认知不清,排斥的同时还依赖于男权体系,造成矛盾。在现实界中,她强烈地想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去做妓女,经常与陌生人调情,寻求安全的感觉。然而,她并未找到一个安稳的栖息之地,她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悲剧便就此发生。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74):139-140
根据拉康的三境界说理论,女主人公悲剧命运发生的原因包括自我身份认同的错位、对男权体系的矛盾认知与无法达成的欲望。在她的想象界中,布兰奇近乎完美的想象世界与现实截然相反,导致自我身份认知的错位。在象征界中,她对父权制社会的统治地位认知不清,排斥的同时还依赖于男权体系,造成矛盾。在现实界中,她强烈地想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去做妓女,经常与陌生人调情,寻求安全的感觉。然而,她并未找到一个安稳的栖息之地,她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悲剧便就此发生。  相似文献   

16.
薇拉凯瑟被世人周知的是对美国中西"拓荒时代"的描写。本文所涉及的作品是她描写美国中西部蛮荒地区的第一部小说。《啊!拓荒者》自问世以来,评论家从多个方面进行解读,并多以女性主义研究为主,而忽视了作品中塑造的一些男性人物。本文通过三个场景探讨小说女主人公所表现的女性主义及男权主义,旨在对女性主义与男权主义的冲突在此小说中的表现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文辛 《华章》2011,(15)
<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本文主要从简·爱的成长历程和她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个性入手解读简·爱实现独立人格的成长故事,反映妇女在男权社会的悲惨处境,强调妇女平等权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运用福科权利话语理论并结合女权主义分析比较<黄色墙纸>与<简爱>,解读作品中"疯女人"疯癫的现实意义.首者以女主人公的身份直接反抗男权统治,而后者借助梅森实现其内心隐秘的愿望.伯莎与简·爱代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曾被马克思誉为以狄更斯、萨克雷为首的"出色的一派"的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勃朗特极力推崇女性主体意识,她通过生动而细腻的笔触,塑造出了简·爱这样一个敢于向男权社会挑战,具有鲜明女性主体意识的形象。简·爱,自尊、自爱,具有为正义和原则牺牲的精神,富于独立自主的女权主义人格魅力,对于激励女性在男权社会下保持自我独立人格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简·爱》(1847)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女主人公简·爱追求平等,成为英国文学史上大胆疾呼平等的女性代表。经过作者匠心独运的精心安排,简·爱与罗彻斯特两人除了在精神上取得的平等之外,两人在外貌、家庭归属感、财富和社会地位等世俗因素方面也基本上处于平等的状态,终于获得了门当户对的幸福美满的世俗婚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