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小镇畸人》是美国著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说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女性形象。《〈小镇畸人〉中的女性形象解读》这篇论文总结了书中出现的众多女性形象,对她们的不同特征加以分析,通过分析也揭示出作家对于女性生存的关心以及他独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2.
孟倩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3):164+172-164
舍伍德·安德森在《小城畸人》中为我们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包括希望从众的内心、工业文明的排斥心理、无法摆脱的欲望纠缠、困惑徘徊的宗教信仰、与世隔绝的孤独特征等等,然而从这几个方面对于畸人的心理状态的剖析,更是为了烘托出畸人共同的心理特征即寻找。从而警示生活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人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波伏娃《第二性》中他者的概念分析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说《俄亥俄,温斯堡》"虔诚"这个故事中女性的地位。本文认为故事中的女性凯瑟琳·本特利和路易丝·本特利处于被动、附属地位,具有他者性,虽然她们努力寻求两性平等沟通和对话,但都在男权家长杰西·本特利的压制变成失去爱和沟通能力的畸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从狂欢节"疯子"形象变体以及狂欢节上小丑的加冕——脱冕的角度阐释了舍伍德·安德森小说集《小城畸人》中《虔诚》的狂欢特点,折射出"狂欢化"小人物背后所隐含地对主流意识形态主导下的价值观的反叛和颠覆。  相似文献   

5.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是20世纪早期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小城畸人》(Winesburg,Ohio)是他的代表作。小说以揭示小城镇人的生存环境和心珥状态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结合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中的“恶心”,“虚无”和“自由”思想阐释小说集所表现出人在工业化环境中被异化后的内心扭曲的“畸形”状态.传递出人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6.
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自为存在"概念入手,指出"自为存在"可由"表世界"和"里世界"二者共同构成。运用这一理论深入剖析《小城畸人》中"畸人""存在"的本质,并援引萨特"自欺"理论解读"畸人"的解脱方式:通过"自欺"逃避自我,通过"欺他"强迫他我,从而揭示"畸人"并不"畸",而是入世者真实存在的心理写照。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工业化进程中,人被异化为机器,固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被彻底摧毁,无法适应这种变化的人便成了畸形人。舍伍德·安德森在其作品《手》中展现了美国中西部小镇那些平凡的小人物们的生活以及他们对爱的渴望与缺失,因此《手》这部作品成为美国中西部小镇乃至整个人类的寓言。  相似文献   

8.
国内不少学者认为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畸人>受到了亨利·伯格森生命哲学思想的影响,但却很少有人分析过安德森的这部小说在哪些方面受到了伯格森哲学思想的影响.伯格森认为唯有直觉才能窥视到生命的本真:安德森作为一位精神世界的探索者也坚持通过直觉获得事物的本质.而伯格森的"绵延"理论则是对小说里畸人们深邃而斑斓的内心世界的注解.作为人类智力的产物,语言囿于作为现实世界的标记,在表现精神世界的时候常常会陷入困境.这也是导致畸人们"失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杰出的天才,庄子不仅创造了很多迷离惝恍的寓言形象,也创造了很多不合于世俗审美标准的畸人形象,仅《德充符》篇就有六位之多。通过对《德充符》篇这些畸人形象之考释,可以更深入解读庄子的思想及心灵世界。庄子笔下的畸人形象乃是战国之世社会的真实写照,隐含着庄子对于时代无奈的不满和控诉;另一方面,庄子通过有意挑战以儒家为代表的世俗观念,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世俗甚或超越世俗的审美眼光。  相似文献   

10.
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美学是历史的产物,强调了直觉的重要性,将语言学与美学统一起来对现代西方美学产上了深远影响,这为美学研究与语言学的结合开创了先河。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美学,使得贝尔和弗莱开创了以“表现”为特征的新形式主义.从而影响到苏珊&#183;朗格。作为对克罗齐的美学观的系统批判,朱光潜先生非常重视审美价值的作用。克罗齐的表现主义学说对当代产生深远的影响,已经波及到语言学界。  相似文献   

11.
<手>是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城畸人>的开篇之作,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对主人公飞翼·比德尔鲍姆的生命意义进行了新的阐释:手是理解其生命意义的关键,手所经历的自由和监禁两个阶段是飞翼的两种生存状态的体现.飞翼在理想和现实中挣扎.努力去实现人生的价值,从而界定了自己的人生本质,这就是他生命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艾丽丝·门罗是加拿大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短篇小说家。她的小说描写的主要是小镇中的平凡人们的工作生活、婚姻、家庭琐事片段,内容涉及人生中的"喜、怒、哀、乐"以及生老病死等主题,揭示了小镇平民在平凡简单的琐碎生活中内心的茫然和虚无。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解读艾丽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逃离》中创作结构的后现代主义手法的拼贴性和零散性,内容上的"去中心化"、人性化和反英雄主义,体现创作中视角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同时也体现了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内容主题的"逃离"既是对经典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其进行戏仿和反讽。  相似文献   

13.
伊尔赛@艾兴格尔是奥地利当代著名女作家,我国学术界对她的研究还很薄弱,分析论述她的文章不多.<被缚的人>为伊尔赛@艾兴格尔的代表作,该文具有深邃蕴藉的多重寓意和直觉、荒诞、象征等艺术特征.结合表现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肯定了表现主义文学在20世纪西方文学中开山之祖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小镇畸人>中形形色色的怪人及其怪诞行为的成因,结合作者的创作目的,探讨作者对怪人的肯定态度:怪人们纯真善良,满怀希望与梦想,追求生活的真正价值,从精神方面讲是很美的人.  相似文献   

15.
该文根据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表现主义作品《毛猿》的主人公杨克由超人变成毛猿的内心经历以及杨克的信念和精神力量虚幻 ,来剖析《毛猿》主人公杨克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从而展示奥尼尔的“寻找自我”为主题的《毛猿》表现主义戏剧的悲剧色彩 ,让人们体味出在现代文明社会中 ,孤独的、失去精神归属的人们痛苦而扭曲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波洛克作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对艺术情感真实表达的执着追求,并勇于尝试一切有助于情感表达的绘画形式,成为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吴冠中一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水墨现代化的努力与探索,将感性与理性、情感与形式统一于画面中,构筑了东方与西方、具象与抽象、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于丹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解读《论语》,其特点是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论语》中的大道理,并且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于丹的解读方式推动了《论语》的大众化与时代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从《禁色》中提取和古希腊神话人物相关的描述,解读神话人物之隐喻;其次分析古希腊美学在小说《禁色》中的呈现和表达;从古希腊神话、古希腊美学这两个不同角度,解读希腊古典主义在小说《禁色》中体现,进一步理解《禁色》中希腊古典主义对小说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宗白华的美学(包括艺术学)具有“反体系”的诗化特征,是一种“星丛式”的思想集合体。宗氏这一“星丛式”的美学,从本体论看,它是生命(机体主义)美学;从艺术学看,它是艺术的形上学;从经验论看,它是创造论的诗学。这个美学模式建构的过程,先后受到怀特海的机体主义、佩特的唯美主义和帕克的表现主义等英美思想传统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0.
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作品在场景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设置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哥特式特征。这一特征在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工业化进程中小城人物的失落和孤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