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乡村教育思想,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辩证统一观点;“村级大教育”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教育模式,正是其思想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宗白华从中西比较的角度论证了中国艺术的宇宙精神根源于中国时空合一的宇宙观,并以中国山水画意境创造为支点,揭示出中国艺术音乐之境的哲学根源。本文以中国气论哲学为背景考察宗白华艺境创造理论的文化哲学基础,以期从一个侧面展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深层底蕴。  相似文献   

3.
哲学的星空     
余萍 《现代企业教育》2014,(14):326-326
本文先反观自身阐释哲学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接着写哲学为个人以及社会提供道路指引,然后再借鉴"论哲学,即学习死亡"这一观点表述个人的理解,最后通过中国哲学"天人合一"这一主体思想来展开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就是中华民族优良思想文化传统的核心。人们说,“中国传统哲学是伦理型的”。这应当被看作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优点,而不应被看作是一个缺点。有一种看法认为,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伦理道德都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因而是保守的,是不能继承的糟粕。这种观点,既不符合事实,也是极端有害的。历史的发展说明,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  相似文献   

5.
李约瑟的"辩证唯物主义渊源于中国"的观点曾在我国引起很大的反响.从《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最后文本看,李约瑟并没有明确讲"辩证唯物主义渊源于中国"的话,但从内容上看,他确实有辩证唯物主义渊源于中国的思想.他的这一思想的形成缘于他对欧洲哲学、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我们不应从"辩证唯物主义渊源于中国"的论断中推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了中国哲学智慧"的结论.用中国哲学智慧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本质上是一种对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思想文化客体的深刻理解和领悟活动,这与哲学解释学有着内在的契合。利用哲学解释学的基本观点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目的、接受条件、接受影响因素和接受效果,能够激发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使我们从哲学的思维层面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澄清前提。  相似文献   

7.
贺麟以复兴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各种文化观予以批判性反思:从哲学意义的视角寻求文化体用关系的形上本原,分析论证文化体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体用合一"的文化观及实现体用合一的原则,并从实效性的角度制定出对待西方文化的指针。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的文化思想经历了从"全盘西化"到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的同时倡导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及最后的"中西融合"三个发展阶段,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体现了他从文化普遍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到最后超越这二者的文化思想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艺术史上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传统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和情景合一的人文理想,文人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构成了文人画独特的文化符号识别,具有明显的语言形态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从这一符号所蕴涵的文化线索中可以窥见文人画产生的缘由、规律及其艺术思想,从而得以解析传统"文人画"艺术风格及其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何以成为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元问题,也是哲学界一直争论的问题。近代学者从求同的角度出发论证了中国有哲学,但其论证有很大局限性;持同样观点的一些当代学者在求同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中国哲学的民族特色。另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国无哲学的观点。实际上,植根于中国文化有机体中的中国哲学是世界文化的殊相之一,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从现有研究成果看,持这一观点是比较客观的。  相似文献   

11.
本把僧肇“空”观思想放于本体论语境中加以思考,认为僧肇阐释的“空”观思想建立起了中国哲学中第一个比较彻底的本体论,拯救了老庄玄学建构本体论的失败,完善了整个中国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40年代,冯友兰先生就提出“世界哲学”的概念,并阐述了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关系,提出中西哲学互补和中国哲学对世界哲学可能有的两点贡献。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的《总结》中,冯先生又把中国哲学和世界哲学的未来归结为“仇必和而解”和“太和”,他所提出的中国哲学对未来世界哲学的贡献,可概括为六大关系。这一阐释与建立一个有人价值导向的全球化的过程完全合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创作观念是人的主观思想、理性认识和审美观念的具体反映,是中国画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主要因素.它制约着中国画创作的方向.它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中国画以表现人的精神情致美为主的写意创作观念,主要是中国哲学的人本精神影响下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哲学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汇的年代,以"比较哲学"的视域和面目展示自身的.这一时期,熊十力构建了一个自"五四"以来中国传统气息甚为浓郁的哲学体系,但却对西方哲学给予中国哲学的影响乃至刺激作出了适当的反应.他在<明心篇>中提出的"智识合一"论,在立足于本民族哲学的基点上,尽可能地借鉴、通达他民族的哲学智慧,对当下以及未来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予以形而上的思考和回答,从而凸显了其"世界哲学"意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论证了建构中国管理哲学思想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综合创新”是建构中国管理哲学的必由之路,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全面阐述了中国管理哲学丰富的文化资源,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管理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基本管理模式提出了创新性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马启西16幅对联的分析可以看出,马启西对刘智思想的吸收深入地体现在马启西时伊斯兰教修养之路——教乘、道乘以及真乘的理解之中。马启西对于这三个修养阶段的解释,或者是通过引用儒家思想对刘智思想给予间接吸收,或者是以对联形式直接再现了刘智思想。此外。对于马启西与刘智思想关系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国伊斯兰哲学中浓厚的儒家思想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月亮意象的文化内涵--从时空合一思维的角度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空合一思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思维特点。月亮是中国古代诗词中’表现时空合一思维的重要意象,往往揭示了深邃的宇宙生命之道。月亮意象又是永恒的时空意象,常用来抒发深沉的历史人生悲慨,传达出中国化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8.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杜威所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观点曾在世界范围得到普遍认同,对中国的教育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为基点,透析杜威教育思想的真正内涵,揭示其对中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智慧。其中国文化精神的主要意蕴体现为“忧以天下”的历史责任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而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革故鼎新”的革新思想。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画发展日趋标新立异,派别林立,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今天,如何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融入到中国绘画当中,使其作品具有简淡玄幽的艺术意味和博大深邃的艺术内涵,是新时期中国文化精神赋于中国画新活力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筹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