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优化生存环境,提高人口素质, 丰富人生意义 人从“呱呱”堕地来到这世界上,就开始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尽管每个人的出生条件、生活经历、生活水平、健康状况各不相同,但这个过程是相同的,而且都是在一定的空间中生存的。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说:“人是环境的产物”。此话很有道理,人类的生存是一刻也离不开环境。环境与人原本是和谐协调的。中国古代哲学家就有“天人合一”的说法。而现代社会由  相似文献   

2.
死亡,对于人生而言,既普通又异乎平常。它标志着生命的终结,是对生命的最大的否定;然而,也正是有了死亡的终结,才标示了生命的完整,只有死亡才能为人生这一长句划上句号。德国著名存在主义大师、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对我们说,正是死亡这一任何人都无法替代、任何人也都无法避免的“终结”,迫使我们把目光落到自己身上,更好地筹划自己的生存。伴随着死亡“活着”“这里讲述的是关于死亡的故事,但是要我们学会的是如何去不死。”余华的小说《活着》向读者展现了一种坚忍“活着”的生存状态,尽管历尽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3.
生态商     
《世界发明》2009,(5):60-60
创意,就是创造生命意义的过程。对“创意”认识到这个程度,每个人就能在自觉地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中,获得一种独特的幸福感——“从事创造的幸福”。也许,这样的人,就是一个“生态商”指数很高的人。  相似文献   

4.
确切地说,每个器官都会自行死亡.例如,一个人死于急性心脏病后,医生就说:"这个病人已经死了."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很正确.  相似文献   

5.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就指出:老年期是人的“生命的质量期”。一个人的生存的尊严和生命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老年阶段。如果我们过去认为人的中青年时期生命力最旺盛,是一生的黄金年华,是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的高峰时期,那么,观在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的一生,在老年社会到来的时候,我们应该自豪地说:老年期是人的真正的黄会岁月。  相似文献   

6.
正每次地震过后,网上总是会出现"生命三角"这个敏感高频词。在国内,历经汶川、玉树、雅安等地震后,这一理论也开始在网络上大热。一些人还根据拍摄的地震现场废墟照片指示所谓的"生命三角区",以推广这一逃生方法。但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7.
地球上的生物为什么一定会死亡?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都热切地关注着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曾在细胞的染色体顶端发现了一种物质,被称为“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点。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平均分裂次数是50次,这时,端粒已无法再缩短了,于是细胞也就死亡。这是促使生命逐渐衰老直至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他还有氧化作用、DNA损伤等也能促使生命衰老。经过研究,科学家还有另一个发现:死亡与生物自身产生的一种物质有关,科学家们称它为“死亡激素”。科学家们的研究是从章鱼开始的。章鱼是一种海洋动物,寿命不长。它性情…  相似文献   

8.
关佳 《科学生活》2013,(4):36-39
远离疾病,永葆健康,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人的期望和追求。于是,在我们周围,在各种媒体上,各路专家和非专家,无不聚焦于这一话题,提出了各种主张和理论。然而,你能辨别出其中的对错和真伪吗?马克思最喜欢的箴言是“怀疑一切”,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周光召也说“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刊从本期起将刊出一组对某些有关健康与疾病的说法的质疑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孙博 《科技新时代》2004,(4):109-110
这种说法是迷信,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每个人都曾有过眼皮跳的经历。它不是病,但确实使人觉得难受。从人体解削学而言,眼皮称为“眼睑”。眼睑内有两种肌肉,一种叫做“眼轮匝肌”,形状似车轮,环绕着眼晴,当它收缩时眼睑就闭合,另  相似文献   

10.
项力 《科学生活》2010,(6):77-77
"生命在于运动,锻炼有益健康",锻炼的益处自不必多说,但这句话应该加个前提,锻炼对"多数人"身心有益。之所要加"多数人"几个字,是因为也有专家指出,一部分人实际上并不能从每天的锻炼中得益。显然此说一出必定要受到质疑,但也不可否认其对避免任意夸大锻炼效益的说法还是有意义的,毕竟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不同,一概而论总是不妥的。由此,有关老年人的传统锻炼观念就特别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11.
杨双双 《科教文汇》2014,(11):10-11
学者李镇西说:“我们已经走得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所以我们要回到教育朴素的起点,从儿童本身出发,享受和孩子在一起,和孩子共同成长。“朴素最美,幸福至上”是他对教育的理解,即教育是一种依恋,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浪漫,一种责任担当,所有这些都是人与人的交往,是生命的交往,是生命的融合,就因为是人的交往,才有人的依恋,有理解,有浪漫,有责任,才有生命的传奇。它是一种身体在场的“教育学”,是一种生命活生生成长的过程,是生命扩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思念外星人“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没有像地球一样存在生命的星球?我们能不能和他们联络?”一定会有许多同学提出这个疑问。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怎么来的?一种说法是几十亿年以前从地球海洋里诞生的,一种说法是宇宙中的彗星或陨石带到地球上来的。尽管后者的证据不如前者多,但很多人宁愿相信它。“我们是从宇宙中来的!”仰望星空就是在“望乡”。找到太空里的同伴,是自有人类以来长期的愿望。可是,茫茫星海中,哪里才是搜寻的目标呢?找到武仙座有!目标之一就是武仙座(图1)。在北半球的一年当中,6月的白昼最长。要到21:00之后,天空才会渐渐黑下…  相似文献   

13.
衰老:一个悬而未解的谜 每个人的一生几乎都可以用“生、老、病、死”四个字来概括。在解释这一现象的过程中,科学已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比如过去,人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夫妻同房之后.就会生出孩子来,而“小不点”又怎么会长大。是科学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来自父亲的精子和来自母亲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相似文献   

14.
灵魂的实质     
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几乎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这样的说法:人死之后都以灵魂的形式存在。可灵魂到底是什么?是否存在?好像无法用科学来证实。 我认为人们所谓的“灵魂”不过是一种“自由意识”,说白了,就是一种特别的波,一种尚未被人类认识的波,当一个人还是受精卵的时候,这种波就以“自由意识”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或受精卵中,随着个体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四四 《百科知识》2009,(4):34-35
“昨天、今天、明天”,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小品名称,也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生命状态。不知道你有没有察觉,我们都同时活在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比如清早出门,看到门口的一棵槐树,你会想:?今年树叶绿得晶莹剔透,比去年这个时候显得精神多了,再过两年,估计会更高更绿。”小小一句感叹,就显示出我们的存在状态——活在当下,既拉着过去,也牵着未来。  相似文献   

16.
张志芳 《科学中国人》2014,(8S):202-202
一、走近作者解读文本--把准文本的价值取向 文章是作者想要传达意蕴的载体。“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语文教师拿到教材文本,在进行解读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从作者的视角把握文本的内在意义,可以匡助教师确定情感基调,清晰教学思路,突出品读重点。如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一文,作者杏林子用“飞蛾求生”、“瓜苗破壳”和“倾听心跳”三个小故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就文本而言,文章说的是几个小故事,但透过文本语言,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含其中的生命教育意义。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杏林子曾说过:“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常常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绚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五彩斑斓的蝴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她也曾说过:“除了爱,我一无所有。”爱,贯串了她的一生。虽然自己的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但她格外珍惜。我们可以从作者“爱”的视角,去解读文本,领会生命的内涵,揭示文本蕴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生命只有一次。我想,每个人都曾在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意义做过诸多探索。“生如夏花”,这是伟大哲人对生命过程的渴求,更是每个凡夫俗子心驰神往的境界。而医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似乎对生命有着更为深刻,更为独到的认识。这里,就让我们带你结识一位将生命演绎得如此多彩的人物,一位悬壶济世于人间的名医——傅茂祖教授。  相似文献   

18.
人体电磁     
我们的细胞内外存在膜电位差和离子的进出流动,我们的神经组织传递外界刺激形成的信号,我们的脑组织有规律地放电,这些都是产生磁场的条件《,大科技》的一篇文章中说“我们的神经只对特定范围的波长、振动或其他属性起反应,这与我们的经历和我们的注意力息息相关。”我们的感觉可以迎合各种变化,并形成各自独特的意念,因而“刺激、意念、电位差、磁场”就复杂而又简单地联系到了一起:不同的刺激形成不同的意念,意念不同产生的电位差大小也相应地变化,那么磁场也随之变化。人们通常惊异于“心灵感应”这一说法,若用“意念磁场”理论或许讲得…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起源     
人和动物身体构造上的比较人类从那里来的?照宗教家的说法,人是神用泥土造成的。这种说法是毫无事实根据的,科学家根据研究的结果正确地告诉我们,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要说明人怎样从动物进化的,让我们先把人和动物比较一下,看有那些基本上相同的地方。大家都知道,人跟动物都要吃东西才能生活,人跟动物身体内部都有新陈代谢的活动。人有生长、生殖、衰老、死亡的过程,动物也同样经过这些过程。生命的过程和经常维持生活的方法,人和动物没有不同的地方。再从人和动物的身体构造来看,人的背部有一条由若干脊椎骨连接起来的脊柱,有  相似文献   

20.
人的一生,从诞生时的呱呱坠地,到银须白发后的暮年沧桑,生命的过程按照它固有的规律发展着、变化着。其间既有生理上的发育,也有心理上的成长。可以说,人生就是在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完成的。自我评价恰当,人格发展良好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因此,“我是谁?”这是对人生的提问,是一个由简单问题引出的深刻思考。“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就是我”。的确,只有“我”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