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一、真空的含义便是“什么也没有的空间”,这个“什么也没有”,当然包括物质,光和波。假如存在真空,那么光从何处传来?波从何处传来?我们从哪里获得其它物质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电子、质子等微观客体普遍具有“波粒二象性”,而其中的“波”是几率波。宏观世界是否也存在“波粒二象性”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说说微观粒子的几率波是怎样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创新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江泽民同志在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明确指出必须提高全民的创新意识。时下我们不少单位开始重视增强创新意识,但有时效果并不太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忽视按“创新意识的结构”办事是一个重要因素。正象对于任何事物一样,如果对其“结构”茫然,要想有效地去利用它,改变它,当然会事倍功半。剖析创新实践,笔者认为创新意识结构主要包括下面三方面:一、创新的基础意识创新的基础意识主要是指动力意识。人们为什么渴求创新?为什么会忘我的致力于创新?总有一…  相似文献   

4.
乐翻天     
一天生物老师给学生讲种群。她说:“种群是指可以自由交配并繁育的同种个体的集群,那你们说,我们教室的同学是不是一个种群?”同学都很和谐地回答:“不是。”“为什么不是?”只听见后排一个阴暗的角落传来:“因为不能自由交配……”找头发顾客:“理一次发多少钱?”理发师:“10元。”  相似文献   

5.
黄义英 《科教文汇》2010,(16):185-187
传统政治下人的自由问题关涉到传统型和谐社会的可能性与限度,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辨析。在古代中国社会,个人的自由得不到道德和法律的明确尊重,但“宽猛相济”、“世重世轻”的立法精神和执法理念,文艺、笑话、谏争等特殊自由形式的存在,个人对自由的需求程度较低,社会心理与等级政治相协调等,使得个人的自由意志难以与君主政治发生尖锐冲突。这是传统型和谐社会出现的一种基础,同时也是传统型和谐社会的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6.
王睿来 《科教文汇》2008,(28):235-236
授受表达方式是日语中一种独特的语法现象,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日本人的“上下意识”、“内外意识”和“恩惠意识”。本文着重考察日语授受表达方式和日本人的恩惠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日本人的恩惠意识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那么,“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怎么一回事?“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犹如秋天片片树叶的凋落,所以这种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凋亡”。我们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  相似文献   

8.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悲惨的命运引起了很多作家的关注。因为“五四”思想革命的核心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的民主意识,是尊重生命主体意识的自由观念、个性解放观念。而“五四”人的发现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于女性的发现。在《骆驼祥子》中老舍通过“虎妞”形象,一方面表现出对封建伦理意识对人性压抑的抨击,但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作者老舍先生对于这种悍妇女性形象的反感,从而进一步看出老舍先生创作主体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9.
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论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 ,即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后者是前者的“灵魂”。其次 ,从“两种文化”(即科学与人文 )、功利意识与人文精神、科学与哲学关系分别说明了这一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社会生活的休闲化已经处于重要的“成长”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休闲已经成为更有价值的一部分生活内容,也将成为人们应该珍视的一种生活品质。而体育在休闲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休闲社会的“成长期”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休闲的主体是人,灵魂是文化,平台是和谐,并进行社会文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诱“敌”深入话“波碧”骄杨在美国市场上有一种注册名为“波碧”的洋娃娃,每只售价10美元95美分。就是这个看似寻常的洋娃娃波碧,竟弄得许多父母哭笑不得,因为这是一个“吃”美金的儿童玩具。洋娃娃如何吞吃美金呢的?美国作家阿特·布奇沃德作了大意如下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环境伦理学的价值论困境及其症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诉求人与非人类的价值平等性,非人类中心主义一方面赋予自然以主体性,另一方面消解人的主体性,而这样做的结果却反而凸显了人的主体性与自然的自在性;无视马克思的实践范畴,因而无视实践的受动性决定了人类呵护自然的必要性,这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内在价值论的认识论症结;自然的价值是实践中的生成与创造,主体性与属人性是价值范畴的本质属性;因此,为了树立人类的环境伦理意识,非人类中心主义更应该彰显人的主体性———作为“存在的看护者”或“守护者”的主体性,作为“普遍的”、“自由的”、“类存在物”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什么物质最硬?你一定会说:“当然是金刚石”。这样的回答在以前也许是对的,不过,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上海交通大学的计算物理学家通过计算发现:一种在自然界和实验室中只以少量微小颗粒形式存在的物质,其硬度是金刚石的1.5倍,这种物质名为纤锌矿氮化硼,是氮化物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意识研究中存在着两大基本范式,这就是行为主义范式和哲学范式。哲学范式主张唯有意识才能理解意识;行为主义范式把一切解释建立在受控实验之上,力图在意识的解释中排除灵魂。本文通过二十世纪至今的研究回顾指出,这两种对立的范式中任何一种都不能理解意识。意识的科学解释有待于这两大范式之综合。本文提出意识研究的递归方案,认为意识的科学解释和我们现在熟悉的“科学解释”不同,它会导致唯物论和唯识论界线的消失。  相似文献   

15.
(一) 虚拟现实目前该技术研究开发已达到实用水平。即利用电脑影象技术在屏幕上创造假想的实况,使人类能够进入假想空间切身体验。军事模拟训练即为实例之一。另一种更高层次的“完全虚拟现实”,是由于人利用机器人或机器手臂等自动化设备进行操作,例如在危险环境中。操作者在控制室内就能自由操作危险区内的机器人,如果在核能工业由利用“完全虚拟现实”技术。效果就相当理想。 (二) 压力调适技术科学家最近发现高科技可以测量人类压力,并可创造纾解压力的环境。因为人的脑波在紧张时“贝塔(β)波”增加,轻松时“阿尔法(α)波”增加,适当的人工环境可将脑波从  相似文献   

16.
在对人的复杂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行动中应建立一些合理的机制来保证人本管理的有效实施,从而真正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人本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哲学,在中西方的思想史上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最为推崇的一种管理理念。目前,全国上下都在谈及要构建和谐社会,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那么,何者为“人”,何者为“本”呢?哲学上将“人”的概念分为3种基本形态:第一种形态的人指的是作为类存在的人类;第二种形态的人是指作为社会存在的不同群体;第三种形态则是指作为个性存在的个人。而具体到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人”,应指两部分作为社会存在的群体:一部分是指作为服务主体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另一部分是指作为服务客体的读者和用户。哲学上对“本”也存在两种解释:一种是指世界的“本原”;另一种是指事物的“根本”,而这里我们谈及的人本中的“本”是指“根本”的“本”。  相似文献   

17.
王令朝 《知识窗》2010,(10):48-49
你知不知道,人类为什么会有快乐心情?而这种快乐心情又是靠什么来驾驭的?原来,人的大脑具有和天气一样的“春夏秋冬”特性,它能够反映人类“喜怒哀乐”各种不同的情绪,因为大脑中存在的一种被称之为荷尔蒙的特殊物质正是掌控人类快乐的“主管”。  相似文献   

18.
EVP是一种很神奇的现象,我认为灵魂是根本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还会有声音呢?我的观点是声音的来源是研究者自己。  相似文献   

19.
涂光强 《科教文汇》2009,(17):112-112
“关键语句”好比是我们开启文章“灵魂”的一把“钥匙”。如果我们在阅读和欣赏文章时,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这把“钥匙”,那么,对于进一步理解、感悟文章的旨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记叙性的文章中,文章的“关键语句”往往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在说明性的文体中,“关键语旬”往往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现;在议论性的文章中,“关键语句”往往以论点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20.
萨特的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人的“自由”,并作为人的本质来决定。其自由观又和其文学创作联系在一起。首先在文学本质问题上,萨特首先把文学的本质与自由、存在联系在一起,认为人所创造的文学艺术也必然是对自由的选择和揭示。本文拟就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本质的论述来揭示人的存在和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