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北京广播学院教授高鑫先生曾举过一个特别恰当而有趣的例子。他说:“100个人阅读《红楼梦》,他们心中就会有100个不同形象的林黛玉,而1000个人同时看一场《红楼梦》的电影,他们心中装的却只有一个林黛玉的形象。”这就是文学语言和视觉形象的  相似文献   

2.
花俊苹 《大观周刊》2012,(50):28-28
2010年2月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在江苏台播出,经过“红楼梦中人”评选一路到电视剧的开播,一直为大众所关注:且好坏品论不一。本文着力在它的服饰色彩方面,从传统配色与现代配色中寻找撞击点,来探讨新版《红楼梦》中的服饰色彩文化。  相似文献   

3.
细读《红楼梦》的人都会隐隐地感觉到.缕缕生命的颤音缭绕于整部作品之中。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凉之雾,遍布华杯”。据粗略统计,《红楼梦》里涉及音乐描写的共有十三处,它们既是构成《红楼梦》文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我们解读《红楼梦》的一个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本是通浴小说,民间流传“老不看三国,少不读红楼”,这句俗语从一个侧面说明《红楼梦》存在着一个广泛的读者群。但在我的印象里,《红楼梦》早已登上大雅之堂,《红楼梦》的解释权在专家手里。我所理解的红学专家,就是穷其一生或者半生或者至少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研读《红楼梦》并卓有见解的人。这样的想法也许并不止我有,  相似文献   

5.
关于“红楼”的真实与猜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少有一本书,能像《红楼梦》一样引发如此多的争议。从书中的人物到主旨,从结构到结局,这部小说留给人们的谜团远比它所写到的内容多。正如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部《红楼梦》。[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早在1820年,俄国人季姆科夫斯基,随传教团来到中国以后,特意在北京为俄国的图书馆购买了两部《红楼梦》,一部存于外交部亚洲司图书馆,另一部藏于伊尔库茨克亚州语言学院图书馆,这是在俄国图书馆收藏最早的《红楼梦》版本。最早摘译《红楼梦》的是英国人约翰·弗郎赛斯·戴维斯。他于1830年摘译了《红楼梦》书中第二回的两首《西江月》  相似文献   

7.
《全国新书目》2014,(12):72-72
《红楼梦》丝绸密码 李建华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9787543964136 2015—01 32.00 本书是即将播出的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同步配套图书,作者带领读者细读中国经典名著《红楼梦》,追溯出《红楼梦》中的历史原型——江南三织造,把《红楼梦》从纸上的文字转变成现实历史的经历,依托中国经典将中国历史上丝绸机构的历史变迁娓娓道来。全书于繁复的史料和文字中洞幽发微,细数出《红楼梦》之外中华丝绸的绝艺,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人们对这部中国社会大百科全书的研究从它出现的那一天就没有停止过。文章用档案学学科知识对《红楼梦》中的档案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红楼梦》中档案的作用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有这么一位人物,他既不是专门的红学家,也不是学者、教授,就其职业而言,不过是一名小出版机构的普通编辑。虽然极为普通,但在编撰20世纪红学史时,不论如何都要为这位人物写上一笔。就对红学研究的推动和影响而言,他并不比一般的红学家逊色,甚至还要超过他们,因为是他改变了人们阅读《红楼梦》的习惯。此人就是汪原放。一个新的阅读时代的到来汪原放(1897~1980年),安徽绩溪人。评述汪原放对20世纪红学的贡献,需要将其放在《红楼梦》二百多年来传播、接受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此前,《红楼梦》的传播、接受,经过了传抄和刊印两个阶段。从《红楼…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春节黄金周,樊正伦教授受邀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讲授中医养生的智慧,仅仅5天的5期讲座,深深地折服了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其后网络上兴起了一股搜索樊正伦的热潮。于是当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养生的智慧》一书出现在读者面前时,引来众多读者的热隋追捧。樊正伦教授通过几十年对中国文化和中医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春秋》是我国古代极为重要的文化经典类别之一。就养生史来说,《春秋》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古代养生观的发源之一。本文将对于《春秋》中的养生观作进一步的探析,对其中的养生之道、养生哲学作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2.
1994年在中国古代文学界产生轰动效应的图书,莫过于花城出版社的两部关于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新书:程甲本《红楼梦》和《红楼新辩》。 程甲本《红楼梦》,在花城版欧阳健等人校注本之前,已有北师大出版社版的张俊等人校注本。从版本学的角度看,两种版本没有什么重大的差异;唯一不同之处是张校本参校过脂本,欧阳校本只参校程高本。这细微的差异,反映了一种自觉的、目的明确的学术行为 这就是:花城版程甲本《红楼梦》的刊行目的,不在于版本的异同,而是为了“重新确认程甲本《红楼梦》真本的崇高地位。”(花城本前言)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记者韩阳)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选秀活动近日在各大分赛区陆续启动。11月16日,一部由权威红学专家撰写的系统介绍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的普及性读物——《话说<红楼梦>中人》由长江出版集团旗下的崇文书局出版并已在全国各大书店正式销售。与曾经热闹一时的“索隐”“揭秘”“正说”“妙解”《红楼梦》不同的是,这部普及性论著立足于《红楼梦“》文本”本身,从“作品”出发,吸纳了百年来《红楼梦》研究的成果,着意于《红楼梦》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阐释。问及该书艺术性与娱乐性的关系时,该书作者之一,中国红楼梦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献资料方面,对《红楼梦》中清代女性传统养生健身的内容如推背捶腿、放风筝、荡秋千、钓鱼、解连环等进行分析,突出其兼续古今、注重家庭和娱乐、俗雅相得益彰且节日期间尤其盛行等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清人得舆《京都竹枝词》中的两句诗,一语道尽了当时以读《红楼梦》为时髦的风气。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1877~1927年)先生,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清代秀才,曾留学日本,历任学部图书局编译等职,晚为清华研究院教授。有《观堂集林》、《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等多种传于世。先生为近代著名学术大师,在中国古代史学、古文字学诸领域创获殊丰。早年钻研西方哲理,于康德、叔本华学说特有会心。中岁从事文学研究,所著《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以下简称《词话》)、《宋元戏曲史》皆划时代之作。海宁籍语言文学家吴文祺教授尝为著文曰《文学革命的先驱者———王静安先生》,而《词话》的影响尤为深广。按《词话》之成稿当在1908年秋冬…  相似文献   

17.
我爱读《红楼梦》。《红楼梦》是一本最经得住读,经得住分析,经得住折腾的书。《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多活了一次,至少是多活了二十年。读《红楼梦》,就是与《红楼梦》的作者的一次对话,一次“经验交流”。以自己的经验去理解《红楼梦》的经验,以《红楼  相似文献   

18.
如今许多人都以为北京什刹海北岸的恭王府,就是《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大观园。在《红楼梦》第三十九回里有荣国府南院马棚失火的描写:“只见东南上火光犹亮,贾母唬得口内念佛,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如果说恭王府就是荣国府的话,那么在其“东南上”的马棚,当是今什...  相似文献   

19.
近五六年来,从洪昭光教授《登上健康快车》的热销开始,几乎每年都有新的保健类图书热销,如《细节决定健康》、《求医不如求己》、《不生病的智慧》、《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等一批非虚构类畅销书。尤其是2006年《人体使用手册》在全国热销后,到2008年,中医养生图书已牢牢占据健康图书市场畅销的前几名,并渐渐成为这类图书的主流品种。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很喜欢读《红楼梦》,自己反复读。也劝人反复读。他多次谈过应该怎样读《红楼梦》,笔者之一有机会听过一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