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生命意义的视角,关注生命成长,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实现对生命价值的理解、生命意义的追寻。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生命存在的状态及内在规律和特点,直面人的生命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分重视形式,漠视生命存在,注重“心理和行为”的辅导,忽视对生命体验的培养,简单统一的指导方式、方法,压抑了生命的创造力。同时教育的积弊,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造成了生命的异化和扭曲。心理健康教育要唤醒生命意识,珍视生命存在;让学生回到真实的生活中,体验生活,体验生命,找回自我,真正实现生命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2.
葛晨虹 《云南教育》2009,(11):30-31
青少年存在着生命漠视和生命困惑问题,表现为近些年青少年的自杀与杀他等极端行为呈现上升趋势。这种现象和青少年所受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及人生成长中社会大环境价值取向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曹惠 《考试周刊》2011,(67):218-219
近几年来.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有关中小学生漠视生命的报道.实施生命教育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从生命教育的目标及内容来看,与之最有结合点的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成为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本文分析了当今青少年学生漠视生命的几个根源,阐述了如何抓住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实施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4.
人的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生命的存在有其重要意义,如何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是青少年教育中尤为重要的内容。生命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学会认识生命、探讨生命的价值,特别是通过珍惜生理生命,提升内涵生命、超越生命的认识境界;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分析青少年中存在的漠视生命的现象,探寻生命意义教育的规律,为青少年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青少年漠视生命、性格扭曲的现象日益增多,反映出当前青少年生命意识的淡薄和生命教育的缺乏。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现实意义以及实施途径,主要包括: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增强青少年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把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青少年暴力事件频发,给青少年自身造成巨大伤害的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对学生生命尊严教育的缺乏。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事件一次次发生,这告诉我们加强生命尊严教育,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已是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当前社会发生的案件,展开对生命尊严教育重要性的讨论,从生命的珍贵性、有限性、平等性三个角度对教育内容进行探讨,最后从法治教育、体验教育、叙事教育、教师素质四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凸显了青年人的精神危机.从生命教育视野反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其在关注生命、回归生命本体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文章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体验性、整合性、拓展性、立体性入手,构建着重人文关怀和价值关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激发高校学生的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漠视生命的事件经常发生,主要表现为他们漠视自己的生命、漠视他人的生命、漠视动植物的生命。这一现象已经引起许多研究者的重视,关于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也有很多,但很少有人关注到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小学才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母语进行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以人为本,丰富学生生命体验。因此,以小学语文教学为载体提升小学生生命意识,为下一阶段进一步接受生命教育,塑造完善人格打好基础显得极其必要。  相似文献   

9.
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培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这三种职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特点,所以在不同文化背景和学校教育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有相似的发展趋势,但又由于科学创造力受文化、社会、环境、家庭、学校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学校教育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应用自行设计的“中学生科学创造力测验”,对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发  相似文献   

10.
徐洁 《人民教育》2023,(Z2):100-103
人格教育是指通过有效教育手段,培养健康、积极、成熟、独立的个体,从而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种全面性教育。做好新时代青少年人格教育,对于提高青少年生命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青少年人格教育需要借鉴心理学的启示,重视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等教育内容,采取综合性、长期性和积极性的教育措施,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系统进行关注和引导,构建积极健康的教育生态系统,帮助青少年成长为拥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五年级学生对生命的历程、科学正确的生命态度、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等认知还相对模糊,也没有深入的体验。在苏科版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17课“拥抱生命”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陪伴者的身份,组织学生开展了“感觉生命—感知生命—感受生命—感悟生命”四个层次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的体验活动,较好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生成、在生成中成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提出和落实,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对知识的传授,它开始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成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社会上不少青少年漠视生命甚至轻易地结束生命,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在这一阶段的生物教学中引入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加强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和成才,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尽管大部分青少年有正确的生命观,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对自我持肯定态度,能悦纳自我,较好地认识生命价值并珍惜生命,但依然有部分青少年的生命意识薄弱,对生命缺乏敬畏和珍惜,漠视生命、否定生命、游戏生命,缺乏对生命本质的理性思考,不懂得自  相似文献   

14.
正追求幸福是人类最大的愿望和永恒的主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生命的意义感和价值感却严重缺失。儿童和青少年期是人生极为重要的成长阶段,是为未来的人生奠定基础的阶段。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开展幸福教育,不仅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体验真实的幸福,更能帮助孩子们探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其心理健康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一、幸福教育的意义幸福是一种人生价值实现的稳定的积极体验。从古至今,人类都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不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将生命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引导学生激发自我潜能,完善人格,关注生命发展。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生命教育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现实意义,建构转变课程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参与体验、在教学中感受生命等教育路径,以期实现富有生命内涵的育人与助人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编者按:当前,生命教育在我国受到关注和稳步发展。然而,对生命教育的内涵的理解,似乎并未形成统一认识,这表现为实践领域的不同发展。我国当前的生命教育主要是应对教育中对生命的漠视现象、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发展的消极层面、青少年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和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在学前教育领域,关于生命教育的探索相对其他教育领域较少,但是作为学校教育的准备阶段,学前阶段的生命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价值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7.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到生命教育的省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学生漠视生命、否定生命的现象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挑战。以心理健康教育已有的成果为基础和平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成为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二者有机结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将生命教育内容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开展心理咨询,解决大学生生命困扰;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团体心理辅导中。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琪  张锐 《贵州教育》2005,(4):25-26
近年来,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有关青少年自杀或杀 死他人的报道,这种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和对他人生命 的漠视与残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作为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加强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 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 一、教会学生自我保护,使学生安全地、健康地生 活 生命的价值首先是基于生命的存在,在此基础上 学生才能发展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会面临各种成长的考验,有些甚至是灾难性的。尽管 绝大多数不是直接来源于教师,但作为学生成长的守 护者,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自身精神发展的规律,又要防 …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7):F0002-F0002,F0003
教育应该追求生命成长的过程与体验,关注学生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最优成长、和谐成长和全面发展。成长教育就是从生命成长的需要出发,以生命自然生长规律和教育生态发展规律为依据,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构建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成为完整的人、富有创造力的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学校教育只有尊重生命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20.
路云成  刘雅敏 《文教资料》2014,(32):161-162
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人文教育,在以生为本的人文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已成为现实需要。这种生命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对改变今天存在于青少年学生中的漠视生命现象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