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菲南海仲裁案中仲裁庭对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的判断存在很大争议,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解读历史性权利存在局限,应当跳出《公约》框架去理解历史性权利。中国主张的历史性权利有着充分的历史以及法理依据,其产生要早于《公约》所设定的海洋权利制度。历史性权利的范围包含了岛礁归属权与历史性捕鱼权,南海断续线可以被视为岛礁归属线。国际法院以及仲裁庭的判例表明,历史性权利所包含的海洋地物以及权利范围在划界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菲律宾的诉求实质上属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提及的海洋划界或历史性所有权的争端,应当在管辖权阶段就被排除。  相似文献   

2.
南海争端主要指中国与南海周边其他国家在海洋权益方面的争夺。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之前,南海争端的重点体现在对岛屿争夺以及对其主权的确认上。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将南海争端带入了另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2016年7月12日,在菲律宾政府单方面要求下,国际仲裁庭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基本原则和国际政治常识之于不顾,悍然公布"裁决结果",引起国际舆论一片哗然.一年来,美菲等有关国家"仲裁结果"甫一出炉时的兴奋与高潮,在中国的战略定力面前,渐渐退去归于平静.特别是随着中菲关系的全面转圜,仲裁闹剧业已曲终人散,悄然落幕.审视"南海仲裁案"一周年的演进过程,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值得认真分析,其对南海的和平稳定、国际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中国的和平崛起等产生的消极影响需要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以国际海洋法法庭为中心、以仲裁法庭为辅助的海洋争端解决机制,这也是菲律宾就南海争端提请国际仲裁的依据。但组成仲裁法庭不等于表明法庭有管辖权,在进行任何正式的审理之前,法庭都必须查明对案件确有管辖权。而根据公约第298条以及中国事先所作的书面声明,仲裁法庭对本案应当不具有管辖权。从法理上讲,菲律宾要求中国接受其从未同意的所谓"管辖权",是不符合国际法内在逻辑的。从法律操作上讲,菲律宾苦心孤诣地"包装"其诉求以绕开中方依据公约所做书面声明的作法,是违背公约本意的恶意操作,属于不折不扣的滥诉行为。对此中方应当打好舆论战,指出菲律宾因滥用公约争端解决机制而违背了公约第300条的诚信义务,明确斥责菲方"包装"诉求的滥诉行径并积极提出管辖权异议,表明在极端必要时有权退出公约以维护本国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以国际海洋法法庭为中心、以仲裁法庭为辅助的海洋争端解决机制,这也是菲律宾就南海争端提请国际仲裁的依据。但组成仲裁法庭不等于表明法庭有管辖权,在进行任何正式的审理之前,法庭都必须查明对案件确有管辖权。而根据公约第298条以及中国事先所作书面声明,仲裁法庭对本案应当不具有管辖权。从法理上讲,菲律宾要求中国接受其从未同意的所谓“管辖权”,是不符合国际法内在逻辑的。从法律操作上讲,菲律宾苦心孤诣地“包装”其诉求以绕开中方依据公约所做书面声明的作法,是违背公约本意的恶意操作,属于不折不扣的滥诉行为。对此中方应当打好舆论战,指出菲律宾因滥用公约争端解决机制而违背了公约第300条的诚信义务;明确斥责菲方“包装”诉求的滥诉行径并积极提出管辖权异议;表明在极端必要时有权退出公约以维护本国主权。  相似文献   

6.
正杨茗淇在《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浅析中国海洋权益争端的相关法理渊源》一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东海、南海等周边一些邻国通过一系列实际控制、占有、单方面国内立法等手段不断蚕食我国固有的海洋领土,企图把侵占我国海洋主权的恶劣行径,现实化、合法化。有些国际大国也企图在这些问题上或多或少地通过政治途径对我国施加压力,来实现打击中国和平崛起,以便其能保持霸权获取最大利益的目的。自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订以来,国际上的海洋领土纠纷和争端逐渐规范化。《公约》本身并不解决领土主权问题,也从来不否定历史性权利,南海断续线本身标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7,(3):51-55
《海洋法公约》121条赋予岛屿与岩礁不同的海洋权益,但《公约》并未给予岩礁清晰的定义。应通过对维持人类居住中居民的身份、数量、居住时间和维持其本身经济生活的本身、经济活动的性质、来源进行分析从而对岩礁予以认定。同时,中国对南海权益的主张是以"群岛"的整体为基础而不是以单个岛礁的地位为基础的,临时仲裁庭对南海岛礁的认定过于狭隘。  相似文献   

8.
要尊重中国签署的中文版《公约》及其语义,又没规定判例法。《公约》定义了一些歧义型语词而没定义"仲裁",是视之为共识型语词。在汉语和中国的仲裁实践里,仲裁的必要前提是争议双方的同意,而且这在国际上也有共识;作为仲裁本质特征的同意不限于规则级同意,关键是案件级同意。事实上,《公约》排除了仲裁名义下的伪仲裁(霸裁):没规定原则上(在满足某些条件下)仲裁可因单方面提请而立案和裁判,没规定争端的另方有义务提请仲裁,即为另方保留了是否提请仲裁的决定权,尊重了当事国同意的基础地位;《公约》没有把"仲裁"歪曲为一种"强制调解",而是规定了其本质区别。《公约》里的强制仲裁是(仲裁案能成立之前提下的)强制继续而非强制提请,逻辑上它只能是针对中途退场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核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时,对该公约提出了两项重要的保留——国际私法规则保留和合同形式保留。多年来理论界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一、对公约第1条第1款(b)项“依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法律”的不同理解;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新合同法”)生效后,对合同形式保留应否撤回的不同理解。朱榄叶老师曾在《法学》1999年第7期上撰文指出:“我国《合同法》与我国对《公约》保留并无冲突”,犤1犦笔者不赞同这一观点。现就这两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0月31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第58届联合国大会上审议通过,中国政府全程参与了该《公约》谈  相似文献   

11.
“南海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浩瀚的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蓝色的国土。海洋对我国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主。南沙群岛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并不存在南海问题。中国一贯主张根据《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他国际法,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菲律宾的南海争端由来已久,菲律宾就南海争端在国际海洋法法庭向中国提起强制仲裁程序。仲裁程序的启动将产生何种国际法效果,我国应当如何积极利用国际法规则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对此,将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入手,对公约强制仲裁程序进行评论,并对我国的积极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教师的人生经历中,大都经历过班主任工作,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一、规范管理,持之以恒。我们的学生有的因为娇生惯养,有的因为父母离异,极易产生不学习、不遵守纪律、不讲卫生、不讲公德等不良习惯。为此,班主任应很抓班级管理,狠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养成教育上很下功夫。如:认真组织学生学习背诵《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市民“八不”,发动全班列举出十几种不文明现象,制定班级公约、小组公约。班级管理重要的一环是发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可以坚持民主选举班级干部原则,让同学们自己选出工作能力强…  相似文献   

14.
调解是不是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婚姻法第25条第二款规定的精神?这不仅是法学理论上的认识问题,而且是直接关系到在审判实践中能否正确适用法律的问题.1987年第8期《法学》上刊载了范建友同志的文章《调解不是审理离案件的必经程序》,其基本观点与杭州大学陈世华、朱伟瑾同志的《调解不是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浙江省法学会编1986年《年会论文集》)是一致的.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一部包含刑法规范在内的兼具国际法特征的国际刑法规范,是国际刑法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这部公约在职务犯罪惩治的立法上,体现了犯罪构成要件设计严密、完整、科学、合理的特点。中国在职务犯罪惩治的国际化方面尚存在种种现实问题,尤其是在职务犯罪惩治的刑法立法方面,需要明确"严而不厉"的立法指导思想。《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我国生效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通过了三个《刑法修正案》,在相关职务犯罪的规定上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作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适应了职务犯罪惩治国际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地球之肾──湿地生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具有多功能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之一。因此.对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1971年,一部全球性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诞生。目前已有96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加入《湿地公约》。中国是1992年正式成为该公约缔约国的。《湿地公约》中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系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  相似文献   

17.
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有两个不同价值思路:一种是基于主权原则而产生的国内法治途径,根据此种分析方法,《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所确认的普遍人权在中国国内法上只具有与公约批准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所保护的权利相同的效力,为此,批准公约时就必须考虑宪法所规定的各种宪法权利、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中所保护的权利如何在法律效力上优越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所确认的普遍人权,并以此来对不一致的规定在批准公约时实行必要的保留或者是做出解释性声明;另一种思路是基于“人权入宪”的契机,承认《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所规定的普遍人权已经被宪法所肯定,成为中国宪法所保护的个人所享有的宪法权利的一部分,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在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如何制定一部整合国际人权公约中的普遍人权和宪法所保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以及其他法律、法规所保护的个人权利的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权保障法》。  相似文献   

18.
笔者根据多年教育的经验,拟提出以下几条关于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法,诚望同行指正为感。一、制定《尊师爱生公约》班主任在引导学生认真贯彻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与全体科任教师、学生一起,在双方自愿、民主协商的气氛中,制定出本班级的《尊师爱生公约》。《公约》要遵循这些重要原则: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必须严于律己,以崇高的道德情操塑造中学生心灵,严禁挖苦、歧视、体罚学生。学生要尊敬老师,严禁顶撞老师,严禁给老师起绰号。《公约》的执行,要落到实处。班主任要起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逃贪官大限将至 8月27日,全国人大批准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公约》主要针对有组织犯罪集团,洗钱、腐败和妨碍司法四大类犯罪。《公约》除了强调国家与国家间的司法合作,还明确提出“引渡”的义务。这个《公约》将于9月29日生效,它将对外逃的中国  相似文献   

20.
开放性、引导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两大特点,一方面,有些课程观点教师不可能强制学生接受,而应该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应该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让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在课堂上大放异彩。从这一层面看来,《品德与社会》的作业并不应该以考察知识点、巩固课堂学习效率为主,而应该以开放学生眼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