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性与共性     
楚楚同学问:《中国石拱桥》一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象的特征又是什么?阅读说明文时,对说明对象的确定是方向问题。而对特征的领悟又是内容的问题。因此,在阅读说明文时,这两点是关系到是否读懂的问题。《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说明具体事物的说明文。我们循着这个具体的“物”来梳理一下“文”:全文由石拱桥起笔进而着重介绍中国石拱桥,再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去剖析中国石拱桥的结构,探究中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缘此,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但究竟是一座具体的石拱桥,还是一类石拱桥抑或是所有石拱桥,尚需辨思。我们在细读此文后,可以断定  相似文献   

2.
说明:本学习内容适用于学写层次明晰的说明段。在我的眼中,《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结构是如此完美:严密,合理,讲究顺序的逻辑性,全文是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中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拱桥(以下简称为《石》文)和《北京立交桥》(以下简称为《立》文)都成功的运用了描写的传达方式,但由于文体的不同,它们在运用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其状物和绘形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一、主次不同。《石》文是篇说明文。它主要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形式、结构、成就和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在表达方式上,它以说明为主,适当穿插少量的描写。如:文章先概括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接着花费大量的笔墨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座桥(一座是独拱石桥中的佳作,一座是联拱石桥中的典范),具体生动的介绍了我国石拱桥有着悠久的历史、优美的造型、…  相似文献   

4.
说明文解说客观事物,介绍科学知识,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教学时应着眼于它的逻辑性、准确性。但同时应看到,许多优秀说明文,是逻辑性、准确性、文学性三者兼备的。以《中国石拱桥》、《宇宙里有些什么》为例,择其要者有: (一) 形象生动的描绘: 《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已对石拱桥桥洞的形状特征作了说明;这一句后“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  相似文献   

5.
《语文战线》1983年第8期登载了茅以升同志和潘鸿新同志关于《中国石拱桥》一文的通信.潘鸿新同志在写给茅以升同志的信中就《中国石拱桥》一文在执教中遇到的四个疑难问题向茅以升同志请教,茅以升同志复信中逐项答复,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6.
1前言 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对石拱桥的真实感受,笔者用Flash软件制作《中国石拱桥》课件,该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对学生的多感官进行刺激,根据课文内容,同步、动态显示图片和文字,使学生对中国石拱桥的巧妙构思、精湛技艺、美妙造型等产生深刻的感受。利用此课件进行教学,收到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拱桥》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一句,有值得商榷之处。这句话,使用了比喻说明的方法,旨在介绍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但这一比喻存在两点不足: 一、“成”应为“呈”。“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是描写桥洞外部特征的,所以“成”应作“显露、呈现”解。然而,查阅各种大型工具书均未发现“成”有这一义项。与此相反的是,《辞源》《辞海》等辞书在“呈”字条下都有与“显露”、“呈现”相同或相似的义项,《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8.
议论在说明文中有如下表达作用。一、概括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这样的文字基本上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如《中国石拱桥》在用形象化的手法交待了本文说明的对象——石拱桥后,用概括的语言总说石拱桥的特点:“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又如《苏州园林》第二段:“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  相似文献   

9.
【原文】赵州桥非常雄伟……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分析】举例说明,例子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典型。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在开头部分概述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和中国古代建造石拱桥的成就后,就选取了两个有代表性的事例——赵州桥和芦沟桥,来进一步具体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我又看了一遍特级教师陈钟梁执教的《中国石拱桥》课堂录像。《中国石拱桥》选编在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上,是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到的说明文。一般睛况下,学生对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缺乏学习兴趣,老师上课也少有新意。陈老师的课堂却不一样。他删繁就简,只教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拱桥》段式欣赏《中国石拱桥》共由10个自然段结构而成,几乎段段都可以划分出明晰的层次,尤以“总分式”的结构与顺序显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2.
初中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集中进行"说明文"训练。我们在教学中应把思想教育与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思想上受到教育,感情上受到熏陶,读写能力获得扎扎实实的提高。在《中国石拱桥》教学中,引导学生先了解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形式之一。文章先总述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如初月出云,长虹引用",把学生带入一种幽美的境界;结构坚固,介绍赵州桥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古代石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石桥",印证它的坚固;引用《水经注》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文章接着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杰作:赵州桥和卢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上)执教:宁鸿彬点评:苏立康时间:1996年5月地点: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授课班级:初一1班第一课时师:上课。(师生问好)师:打开书,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板书:中国石拱桥)请看注释①,本文选自1962年3月4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实现单元教学目标,就必须高屋建瓴,自己首先对本单元有比较清晰的总体把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一、不同的表达目的 第三册的编者说明里明确指出了培养学生的说明能力是这册书的主要任务,因此编者将能较好体现说明文基本特征的《中国石拱桥》放在本册的首篇位置。可以说本单元其他四篇文章都是为完成让学生掌握说明的基本特点这单元训练重点,作为《中国石拱桥》的比较对象出现的。 《中国石拱桥》介绍我国桥梁三大基本形式之一的“石拱桥”,虽然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处处流露出对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及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歌颂,但这并不是本文的写作目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通过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石拱桥的范例向读者介绍中  相似文献   

15.
晓霞同学问:《北京立交桥》一文是怎样选材的?在讨论这个问题以前,我们先明确一下文章的体裁。就题目而言,本文与《中国石拱桥》一文都是“地名 物名”的偏正结构。但两文的写作目的不一样。《中国石  相似文献   

16.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又是一位教育家。他的《中国石拱桥》一文属于科普文章,可谓说明文的典范。文章深入浅出地为我们介绍了石拱桥的有关知识,以及中国石拱桥辉煌的历史和令人骄傲的成就,让人读后倍增民族自豪感,进而引发人们献身祖国的热情。下面,从四个方面对本文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学习课文,对于文章的选材精当,构思技巧,语言艺术,以及文章欣赏等,老师都给我们作了详细地讲解,同学们也进行了深入地研讨,大家往往就认为一篇课文学习完了。其实这只是第一步的学习,还只停留在书本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还是死读书。我们还要更深入一层地学习,即联系生活学习。笔者就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谈谈我们应该怎样读书。学习《中国石拱桥》以前,我们对“桥”已有所了解,家乡小路大道上跨越河沟山涧的建筑物,那就是桥。但这还只是一种模糊的认识,还不能从科学上进行认识。学习了《中国石拱桥》以后,我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在艺术表现上有三个重要特色。一、以逻辑顺序为主结合时间顺序本文主要按照从一般到特殊、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首先从石拱桥的特点说起,结合其优美形式、出现时间、坚固结构进行具体说明;然后说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历史悠久,几乎到处都有、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  相似文献   

19.
《苏州园林》和《中国石拱桥》都是介绍建筑物的说明,相同和不同之处较多,下面从三个方面比较其异同。  相似文献   

20.
楚天同学问:“《中国石拱桥》一文以中国石拱桥为说明对象,为什么花了很大篇幅举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本文的作者茅以升旨在通过这篇文章向人们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但两千年来,我国修建的石拱桥有无数座,要想准确而清晰地说明很不容易。因此作者选择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挑选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对中心加以说明。这种方法常常用在通过直接介绍还不能很深入地表达内容的情况下,选择典型事例可以把事物或事理说得更具体、更生动、更透彻,从而收到较好的说明效果。赵州桥和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选取它们来进行说明,比较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赵州桥最古老,而且一直使用到现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作。具体地说,它们的典型性体现在:1.在知名度上,它们都是驰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