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煤泥矿物成分主要以粘土质矿物和石英砂为主,有机质主要以—COOH、—OH、—C=O和—OCH:等烯烃类、烷基侧链和杂原子官能团等形式存在,升温过程中有机质在400℃左右分解生成多孔碳.当温度升高至1 200℃时,有机质裂解多孔碳相继与煤泥中石英砂、偏高岭石高温分解生成方石英和莫来石高温分解生成的方石英发生反应生产β-SiC,而添加石英砂煤泥样品则主要发生多孔碳与添加石英砂之间反应,伴随有微量SiC纤维相生成.煤泥中少量长石相和含钙矿物相也相继发生反应促进SiC晶相生成,微量重金属元素分别起到提高材料性能、促进反应烧结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拓宽白酒丢糟的应用范围,开发出具有较高经济环保价值的丢糟有机肥,将新鲜丢糟与菜籽饼、发酵菌剂及牛粪按一定配比制备四种发酵丢糟有机肥,针对小白菜和莴笋开展肥效实验,以采收时生物量为主要评价指标,探究四种有机肥的应用效果,并对采收后土壤进行成分评估.结果表明:发酵结束后丢糟有机肥有机质含量均高于54%、腐殖质总碳含量均大于7%,总营养物质大于4%,符合国家的有机肥农业标准要求;四种有机肥处理组较空白组蔬菜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小白菜增长量均大于145%,莴笋最高增长量为176.17%,具有良好的肥效;对采收后土壤分析发现,4种有机肥均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腐殖化程度,提升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其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煤泥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发电的工艺方案,重点分析了干燥工艺和湿法输送工艺中最适合煤泥大规模利用的两种典型方案:滚筒烘干和柱塞泵输送;结合淮南矿区多个煤泥发电项目的论证及应用实践,提出了方案比选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煤泥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发电的工艺方案,重点分析了干燥工艺和湿法输送工艺中最适合煤泥大规模利用的两种典型方案:滚筒烘干和柱塞泵输送;结合淮南矿区多个煤泥发电项目的方案论证及应用实践,提出了方案比选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由于煤泥具有高水分、高粘性、高持水性和低热值等诸多不利条件,很难实现工业应用,长期被电力用户拒之门外,以民用地销为主要出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有了迅猛的发展,煤炭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市场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煤炭加工的深度和广度都在快速发展,煤泥的产量明显上升,煤泥的综合利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煤泥煤质对其销售又有很大的影响!作为煤泥生产销售企业煤泥的煤质对销售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六偏磷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分散剂,对夹河煤、开滦煤进行分散试验,以自制水煤浆体系黏度大小为表征方法,验证其分散效果;并经由浮选实验结果验证分散处理之后的煤泥浮选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分散剂均使各分散体系的黏度值有所增加,达到了分散煤泥絮团的目的。经六偏磷酸钠分散后,夹河煤和开滦煤的精煤灰分及回收率,在一定范围内均有所提高,但是规律性不强;CMC分散性很好,但因其与捕收剂之间具有排斥作用,难以浮选出精煤,不可用于煤泥浮选浆体分散。  相似文献   

7.
煤泥水号称选煤厂的血液,煤泥水处理同选煤厂的技术经济指标和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简单介绍了马家沟矿选煤厂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技术改造解决煤泥含量增大,入洗量增大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添加煤泥制备了定向多孔SiC陶瓷,探讨了煤泥加入后定向孔形成机制和烧结制度对制品性能影响.结果显示:煤泥内部碳热还原反应生成的SiC颗粒促进管状气孔、柱状组织的形成,未参与碳热还原反应多孔碳有效吸纳了混合气体中硅蒸汽,抑制了梯度多孔的形成,TiO2成份与多孔碳高温反应生成TiC增强相,氧化铝熔体与SiC和残余碳反应导致柱状组织表面圆润,也有效消耗了残余多孔碳.烧结温度的提升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都有效促进了物质传输,促进了气孔率、烧失率、气孔尺寸的进一步增加,煤泥的加入为重结晶提供了大量SiC源和碳源,进一步抑制了重结晶SiC颗粒的挥发.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某煤泥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煤样的粒度组成和密度组成,捕收剂和起泡剂的用量探索试验。研究表明:捕收剂选用为柴油,用量为256g/t,起泡剂为仲辛醇,用量为45g/t,矿浆浓度为100g/L,对该煤泥的浮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新庄孜选煤厂生产过程中存在重介分选效果较差。对细粒级分选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提高精煤产率.改善分选效果,新庄孜选煤厂对煤泥重介工艺进行了改进.新增了小直径煤泥重介旋流器和相关设备.通过对一部分合格介质分选回收。弥补了大直径旋流器分选下限的不足.改善了重介分选效果.提高了产品质量,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淮南是一个百年老矿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产生了地面沉陷、固废增加、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环境生态问题;如何减少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引发的环境生态问题;实现煤炭开发与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是淮南矿区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淮南矿区近年来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和总结了其综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其它具有类似条件的煤炭矿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北九州市是日本著名的资源型能源重工业城市,20世纪60年代煤炭资源枯竭后成功地转型发展,成为日本四大工业基地之一。同时北九州克服了极为严重的产业污染问题.成功实现了“灰色城市”向“绿色城市”转变,因而于1990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日本第一个全球500佳城市。淮南作为中国十三个亿吨煤生产、华东火电、安徽煤化工基地的重工业城市,在“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四煤”发展战略指导下,在产业转型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显著成绩,2011年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区环境规划示范城市优秀案例”奖和“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称号。通过对北九州市环境保护经验的介绍和淮南环境治理成绩的分析,思考如何更好地统筹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3.
淮南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的潮流,是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不断进步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实质进行探讨,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淮南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结合淮南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情况,提出淮南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瓜施用沼肥肥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基施沼渣+化肥可改善黄瓜植物学性状,提高黄瓜的产量,增加瓜农收入,与习惯施肥相比,实现增产7.7%、增值115元/667m2,且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试验同时表明,黄瓜生长期内喷施沼液能够增强黄瓜抗病虫害能力,不仅可节约农本,而且提高黄瓜的商品率、增强黄瓜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淮南矿区的原煤产量、煤矸石产量等基本情况、分析煤矸石存在的危害、阐述了淮南矿区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经验。并对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效益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煤炭资源型城市在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经济发展日益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均衡,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煤炭化工产业,经济发展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就业面狭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等。通过分析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对策,并针对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市做出具体的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后,煤炭资源的开发加速了淮南三镇的兴起。民间资本、国有资本相继介入淮南煤炭市场,进一步加快了淮南城市的形成。煤炭经济的股份化经营,铁路的修建,以及电力等工矿企业的发展使淮南逐步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近代政治行为的发生,则是时代场景下淮南近代化道路上不可避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邻近煤矿的坑口电厂与煤矿之间的技术联系,结合淮南矿区坑口电厂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统筹协调煤矿和坑口电厂的规划布置设计,这种跨专业的统筹涉及对煤矿和电厂项目基本技术原则层面的方案优化,因而对煤矿及电厂项目的建设和生产运行的影响深远,综合效益很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农业生产普遍存在化肥使用过量、有机肥施用不足的问题.在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的今天,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固体废弃物来发展生物有机肥技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和前景.在分析国内外多种造粒技术后,对固体物料颗粒造粒机进行设计和研究.结合实际的有机肥造粒技术需求和功能要求,确定挤压式平模造粒机的总体设计方案,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并对其各个功能组件的结构进行分析设计,确定各功能组件的组成,保证其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0.
采煤沉陷区的移民安置,涉及农村发展、社会稳定、生态环境,关系到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化进程.是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淮南市针对采煤沉陷区失地农民进行的集中式搬迁、发展式安置,在实践中有序推进,获得了失地农民的认可,对同类资源型城市解决移民安置问题具有借鉴意义。同时,在沉陷区移民安置中也存在搬迁安置信息不畅,就业政策落实不够等问题,需要为失地农民提供综合性的移民安置服务平台。解决农民发展和安置中社区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