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经济人”假设成了当今主流或正统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其中很多的误解和偏见已经成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的障碍。其实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是有限理性的;是约束条件下的自利人,也是道德的、推动公共利益增长的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经济人”的产生有其来自于生命的、生产方式的两方面的历史必然性。作为历史的“经济人”是遵守规则与传统的、具有一定的自利动机、精明并且追求高效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要的人。立基于“经济人”人性复杂的理念,我们应该不断调整由传统的阶级同一性理论所确定的体制设计,以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同构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含义界定自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将改革的基本目标定位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人的范型是“经济人”还是“道德人”就一直存在着争论。一般来说,人们普遍认为无论是“经济人”还是“道德人”,都必须在各种社会交往包括市场买卖行  相似文献   

3.
“经济人”理念的泛化引发了严重的道德危机。“经济人”应回到自己经济行为的“场地”上去,“道德人”则应在道德行为中起指导作用,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有关经济伦理的讨论中,经常会涉及“经济人”这一术语。但究竟什么“经济人”?“经济人”与“道德人”是什么关系?“经济人”概念的合理性及限度在哪里?对于这些基本问题,伦理学界讨论甚少,经济学界的讨论也仅限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层面。笔者认为,从经济伦理角度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加深对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经济学与伦理学关系的理解。 一 “经济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理论出发点,据说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  相似文献   

5.
试论企业的生态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扮演着“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双重角色,其行为对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等产生重大影响,企业理应承担生态责任。企业承担生态责任既有经济价值又有伦理价值。通过企业自身、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可以增强企业的生态责任。  相似文献   

6.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经济人”假设具有无可否认的合理性、科学性。“经济人”假设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二是新古典主义等流派的“经济人”假设。二者在内涵外延上虽有差别,但仍然都把理性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人最根本的特征。“经济(’所表现的对自我利益的关心和追求,亦即人的自然性,正是人的本性之一。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对自身效用的关心和追求是人的本性”的观点。“经济人”假设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其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引入“经济/’假设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理论,用“…  相似文献   

7.
“经济人”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其本身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到发展再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政府人一方面具有“经济人”所具有的特性,另一方面也具有“道德人”所具有的特性,是“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只有合理定位政府“经济人”的社会角色,切实体现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适时转变政府“经济人”的行为模式,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体繁荣。  相似文献   

8.
学术不端缘何频繁出现于高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超越"学术人"的学术动机异化、自我约束让位于自我沉沦的学术道德缺席、数量先行于质量的学术制度偏离、法治旁落于人治的学术监管失灵、经济效益博弈社会效益的学术载体功利以及失范的学术教育是学术不端的主要根源,治理学术不端就是要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9.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从“斯密问题”人手,证明了该问题是不成立的;进而论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和谐统一的可行性。为了解决当前二者存在的偏差。建立经济与道德相统一的评价制度、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是关  相似文献   

10.
本以“斯密难题”为切入点,论证“斯密难题”不过是个假问题而已,并深入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与“道德人”是在必要的张力下的统一,而不是截然的割裂,它恰恰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内部矛盾,因此,既是“经济人”又是“道德人”的人,才是完整的“社会人”,这一点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人”母题是各民族人类起源神话中具有代表性的叙事情节,通过不同的“生人”主体可以划分出多种类型。这类母题具有特定的成因和叙事特征,并表现出一定的图腾标示功能、信仰建构功能和文化符号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人不是什么,作为卡西尔质疑西方哲学人学观的独特方式,意味着人之存在不是“形而上学”、人之本质不是“感官图式”、人之生活不是“因循守旧”。卡西尔主张把人的问题还原到人的生活世界之中,力图通过符号去领会和展开人的精神世界,认为人在劳作中不断呈现自己全新的生活。“符号宇宙”的致思理路同时启发我们,“人”所具有的历史穿透性不能停留于理性的分析,而必须立足在现实的地基之上。讨论人的问题,需要回归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本意,人终究是历史行走中的人、社会生产中的人、实践创新中的人。  相似文献   

13.
“人的发明”意味着一个重大的教育学问题,斯蒂格勒为此提供了一种技术哲学解释。通过解读爱比米修斯原则与普罗米修斯原则,斯蒂格勒确立了发明问题的先行缺陷结构,即人的意外悬临必须求助于体外“义肢”。在此基础上,借助现象学方法,通过整合多学科性的技术哲学理论,特别是深描勒鲁瓦-古兰确认的考古人类学成果,斯蒂格勒指认,人是一种“义肢”性存在,“人的发明”乃是区别于动物遗传性获得的“后种系生成”,其隐秘机制即“谁”与“什么”的双重“延异”。教育作为一种“义肢”,与“人的发明”具有深度意蕴关联。“教育即‘人的发明’”这一命题可以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个层面得到解释,三者构成一种个体生命进阶的教育性秩序,主要表现在个体教育生命原初背景的奠定及其进一步在异质性场域的打开,以及作为一种延展性生命空间的拓宽。随着“义肢”生命助产性滑向对人的本质性奴役,教育必须警惕臣服性技术接受,重视抽象性思维能力塑型,以及强调泛在性具身认知以抵御现代技术的座架风险。  相似文献   

14.
儒家所积极倡导的“孝文化”确立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对中国人的伦理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从哲学视角重新审视《孝经》,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古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分析《孝经》中“天”与孝道相联系的观点,厘清“天人合一”思想在先秦儒家天道观基础上的发展轨迹,理顺“天”与“人”相交的思想脉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视媒体的跨地区、跨文化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近年来,一些来自国外的电视节目不断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之中。韩国著名的电视综艺节目"Running man"就是其中之一,收视率不断飙升的背后必定有其制胜法宝。基于此,从传播学视角出发,以"Running man"为样本进行研究,探讨"Running man"的节目特色的同时分析取得成功的原因,以期为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作为美国戏剧界最为著名的剧作家之一,威廉斯在剧作中塑造了“边缘人”这一典型形象。结合作家的同性恋身份及自身所处的边缘性立场,划分归纳出剧作中“边缘人”的两个类型即没落的南方淑女及男同性恋者。通过对这两类“边缘人”艰难的生存处境及精神危机的分析,表达了作家尊重个体差异、同情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立场及倡导文化多元共生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7.
人既是经济人,又是道德人,所以所谓人生价值,就是作为经济人所追求的价值与作为道德人所追求的价值的一种组合。由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是需要花费资源的,而资源又是有限的,所以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只有在价值无差异曲线与资源约束线的切点上才能实现。由此可以证明:如果两个人作为经济人所实现的价值相同的话,那么在道德人追求上实现的价值较大的那个人的人生价值更大;如果一个人虽然作为经济人追求所实现的价值不大,但作为道德人追求所实现价值较大,那么他也会有同样大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用“中国话语”构建本土工程伦理教育体系是传统科技思想价值反映的重要方面。“以道驭术”科技思想的价值可以由当代工程伦理教育的需求决定。“价值映射”为建立“需求”和“价值”间的决定性关系提供指向性表征。定义“以道驭术”思想元素构成的“供给集”以及工程伦理教育需求元素构成的“需求集”,分析“道德跃迁”对应法则,验证了两集合之间“价值映射”关系的合理性。“价值映射”的作用在于将“个人品德修养、共同体间关系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华传统元素”融入当代中国工程伦理教育,发挥工程伦理教育在中国话语体系下的显性功能,即立足优秀传统思想和中国实际,使中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为有效解决中国本土问题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传统德育方法 ,长期以来学界往往较多地关注儒家的孔子、孟子等 ,而对道家的老子等关注较少。实际上 ,老子不仅注重建构道德规范 ,而且其思想中也蕴涵着一些独特的德育方法 ,如“自知者明”的自我教育法、“道法自然”的疏导教育法、“不言之教”的身教示范法 ,以及“柔弱胜刚强”的情感教育法、“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的榜样激励法、“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的防微杜渐法等 ,对当代思想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