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杜运燮的人物题材诗歌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部分.在这类诗中,诗人往往不直接站出来说话,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通过对人物的言、行、心理等等的打量,间接地揭示诗人对于人生、现实的理解.这种方式与现代主义诗歌所追求的间接性、暗示性是一致的,也是杜运燮重视对对象进行心理分析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论杜运燮诗歌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运燮是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他的作品以揭示现实的负面因素或对其给予讽刺作为主要手段,但这只是他的诗歌艺术特征的一个方面。诗人所要表达的更是生命的理想与渴望,他通过多种艺术手段揭示现实与生命中的负面因素,是希望表达自己所感受和期待的生命的真实与本质,从而引导生命与现实朝着健康、理想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英国诗人奥登对九叶派诗人杜运燮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马来亚》是杜运燮在1940年代创作的一首描写马来亚人民反法西斯、反殖民统治的诗歌,该诗在叙述角度、诗歌结构和语言技巧等方面借鉴了奥登的《西班牙,1937》,客观地呈现了正发生的政治事件,智性地表达了诗人对重大事件的思索和情感,加强了对新诗艺术深度的探索。《马来亚》一诗表达政治和情感的方式,对40年代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玉霞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3):41-43,53
九叶诗人杜运燮的创作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其40年代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和现代派的诗学特征,丰富了新诗的表现手法。其中,"摄影主义"这一手法的运用,对杜运燮诗歌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从另一角度发掘出这一手法所包孕的积极的诗艺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九叶诗人杜运燮的诗歌艺术乃综合融化的艺术:一、从文学思潮看,杜诗致力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综合、融化。二、从诗情元素看,诗人善于将智性与感性相融合。三、从美学范畴看,杜将彼此对立的审美形态巧妙地结合起来。四、从诗的格调说,杜善于把古典诗风、现代诗风、中国诗风、西洋诗风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6.
冉仲景是近年诗坛崛起的有一定影响的青年诗人,其诗歌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和高原的风姿,风格博大沉雄,语言清晰明快。康巴高原和武陵故土,是其诗歌抒写的两大主要对象,它们相辅相成,构成诗人独特的诗歌艺术世界。前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后拓展了他的诗歌视域,丰厚了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7.
《合二为一》是诗人哈代为“泰坦尼克”号失事而作,诗歌表现了诗人关注人类命运的一片真诚,十分富有哲理,反映出哈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清醒与执拗并存是诗人北岛最主要的创作个性,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北岛的诗歌。  相似文献   

9.
山水田园诗派是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于世的诗派,它以平淡、朴实、清新、自然的诗风在众多诗派中独一帜,自成一派。山水田园派诗人用他们恬静、清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静谧、安逸的田园诗画,陶渊明和王维就是其中的代表诗人。 陶渊明是东晋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他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歌,而王维则是盛唐时期一位继陶渊明之后成就较大的诗人,可以说他是一位集山水田园诗派之大成者。陶渊明与王维的诗歌格调高雅、清新,诗中都充满了二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  相似文献   

10.
韦应物是中唐前期的重要诗人,是唐诗处于开元、元和两个诗歌高峰时的重要诗人。他对盛唐辉煌的诗歌艺术有所继承,同时对下一个诗歌高峰的到来又起到引发作用。并且,韦应物也是中国诗歌史上清远=派诗风得以继续发展的关键性人物。所以,我们可以说韦应物在唐代诗歌史乃至中国诗歌史上都是一个重量级的诗人。韦应物在诗歌史上的丰功伟绩并不  相似文献   

11.
1981年出版的<九叶集>使得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等九人获得了"九叶诗派"的称呼.但通过还原历史,可以发现,在20世纪40年代的诗坛并没有存在过这样一个诗歌团体.它是一个想像与建构的产物,它是诗人、研究者、文学史家的合力的结果.正确认识这一点,是对这些诗人进一步研究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2.
一、九叶诗人的新诗现代化理论 四十年代的诗坛活动着一批青年诗人,他们继承戴望舒、艾青、卞之琳、冯至等人开创的新诗传统,进一步探索着新诗现代化的道路,在诗歌创作上成绩斐然。其代表人物便是以后被称之为“九叶诗人’的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提、袁可嘉、穆旦。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创办了两个有影响的诗刊《诗创造》与《中国新诗》,虽然它们仅存在一年零八个月,就被查封,但却表现了一种新的美学思想和诗歌观念,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九叶诗人不同于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他们试图  相似文献   

13.
心理描写指的是对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描写,以求更好地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长篇叙述类文学特别是长篇小说普遍采用这种手法,甚至还出现了以意识流动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心理小说。在篇幅极为精短的古典诗歌中,这种笔法按理很难有用武之地,可是,中国古代诗人神机妙用,使巧写心理成了抒发思想感情、突出诗歌艺术形象的一种重要的诗词笔法。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先生于1994年手订《槐聚诗存》。本对诗人1946-1949年的诗歌试作注释。诗人其间的诗,有抗占胜利的欢快之情,有在台湾讲学期间的吟唱,有写给学人、诗人周振甫、乔大壮与冒效鲁的诗什。本引用了振甫先生的赐函。  相似文献   

15.
顾况是中唐的杰出诗人,而且精通绘画,是新画法泼墨山水的传人。其诗歌常常以画家的眼光来取境,融画理于诗歌,诗画交融,自由挥洒其非凡才情,表现其狂狷的个性,并且以取境奇特、色彩艳丽、意韵丰满之杰特诗艺,给贞元、元和文学以强烈的影响。在李贺尚未出世、韩愈尚未独具风格成名成家之时,顾况就已经创造出了如此风格相近、成就巨大的诗歌艺术,对韩、孟一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他的讽喻现实之作又是白居易等新乐府运动的先导。此外,他学习民歌未能完全消融吸收所造成的古体、乐府诗歌中粗率、放肆的不良倾向,也同样存在于元、白的同类诗歌中。顾况这一长寿而成就卓著的诗人,以他奇特的经历以及颇具个性特色的人品、诗风,在其时文坛上无异于一股清新之风,既清爽其时诗人的耳目,也湛溉了正在成长的元和文人,可以说是元和“尚怪”风气的先导。  相似文献   

16.
虚词,作为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地位不容忽视。尤其是在诗歌中,其可以强调诗人的处境,抒发诗人的内心感受,细腻刻画人物主题和凸显诗歌主题。本文探讨了虚词的内涵及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希望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近代台湾诗人丘逢甲诗歌中,最习惯使用的诗歌意象是“海”,最习惯使用的意象和弦是“山”“海”。丘诗的“山海”意象和弦寄托着诗人对台湾故居的思念,体现着诗人对中华化的认同;淡化了闲适隐逸的情怀,而强化了统一河山的意志和信念;象征着以海般宽阔的心胸接受时代新思想,又象征着以山般坚定的意念执着于祖国的振兴。丘诗“山海”意象和弦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有着时代印记,也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尔维亚·普拉斯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自白派诗人的代表性人物。她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运用色彩表达情感。本文从她诗歌中运用的红、白、黑、金黄、粉红等色彩出发,分析和解读不同色彩的象征意义及其对诗歌张力及表现力的深化。  相似文献   

19.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有自身的艺术规律。诗人在创伤时应懂得得诗的艺术规律,有强烈的文体意识。中国新诗自诞生以来,至今缺乏明确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标准,许多诗人的文体意识不强,诗歌作品缺乏诗质。诗体重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存在着一个由师生共同组成的诗人群。1997年由杜运燮、张同道编选的《西南联大现代诗钞》中收录了18位学生的诗作,其中11位为外文系学生,并且每位学生的创作量都很大。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与这些身处外文系的学生诗人所受的文学教育密不可分的,文章从联大外文系的文学教育,特别是中外教师对西方文学、诗歌的教授入手,探讨了文学教育怎样介入了当时的文学创造,他们的文学创造又怎样影响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