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全球化时代产生全球公民社会,全球公民社会需要全球公民。全球公民不仅生活在全球化时代,更要具有全球意识和人类关怀,并愿意为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发展、全球的公平与正义、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的行动。培养负责任的全球公民,是全球化时代赋予公民教育的新使命。全球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并愿意为全球和人类的发展而积极行动的负责任的公民的教育,包括人权和人道主义教育、全球意识和全球责任教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大学通识教育核心是世界观、价值观、发展观的教育。面对全球化和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新时代,大学通识教育必须要担当起新的责任和使命。大学开展通识教育应植根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发挥科研作用,培养科学思维;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历史担当;融汇世界文明,培养世界胸怀。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传统国家概念框架下的公民教育模式面临挑战。世界范围内,公民教育领域普遍存在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之间难以调和的分歧和矛盾。韩国选择从重构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国际理解教育和探索世界公民教育四个方面对公民教育施以改革,试图缓减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二者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4.
在大众化教育时代,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和谐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在三十多年大学通识教育的建设之路上,我们现如今需要继续构建理念以及制度化保障的实践.在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上,要注意把握好三方面的动态关系,即:平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科学与人文两方面的知识;兼顾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传统自由教育的现代版本,传统自由教育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其社会基础是雅典公民与奴隶的二分,其哲学基础是理性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二分。近代以来,在工业革命和民主运动的推动下,精英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自由教育演变为平民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从其产生开始,就与政治有密切关系,在美国,通识教育的任务是以“美国文化”凝聚国民意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维护美国制度和文化。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应定位为大学公民教育,培养有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优秀公民。一些人主张在我国高校通识教育中恢复自由教育传统,有悖于我国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梳理及其126份新近通识教育课程简介的分析后发现:哈佛在育人目标上,致力于培养全球化时代的卓越公民,引导学生关切本土与全球社会面对的迫切问题;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高学业挑战度,注重批判性思维训练、大问题探讨、实践体验和顶峰项目等高影响力教学活动;在师资配备上,以高资历教授作为通识课教学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人文社科专业教师的优势,缓解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与教学冲突。哈佛通识教育实践的内在逻辑是对课程理想性与实在性、广度与深度之关系的积极协调。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使整个世界正在发生社会转型 ,这次转型旨在克服现代文化危机 ,摆脱由工业文明所带给人类的生存困境。目前 ,人类社会正处于由工业文明的生存方式向全球化社会的变迁中 ,在此过程中 ,存在着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冲突、技术理性与全球主义的冲突、民族国家与全球社会的冲突、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冲突。这些文化冲突是社会转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它们的解决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和将来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是全球化时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前进方向。文章揭示了我国传统大学教育在目标、理念、内容等方面与通识教育的异同,分析了全球化时代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环境,以及全球化对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的现实挑战,论证了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李宝霞 《文教资料》2012,(2):155-156
在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时代,人类的文明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如何挖掘教材,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是历史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翟艳芳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6):58-64,80,100
随着人类迈进全球化时代,世界主义的理想与国家主义的现实之间构成了一种矛盾和张力。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与国家主义政治观相呼应,国家主义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公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为第一要义;而比国家主义发源更早的世界主义理念折射在教育中,体现为一种自由主义教育传统和对世界公民的诉求。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教育要超越并整合国家主义和世界主义,致力于公民的全球化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公民。  相似文献   

11.
当技术产生异化就会转化成一种外在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危害社会,反制人类。运用马克思技术异化理论分析当代人工智能,从人与社会两个维度出发,发现其技术异化的实质,推断未来发展趋势,发展其利,规避其害,对人类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马莉 《成人教育》2019,39(4):6-9
当下,人工智能逐渐成为社会各领域热议的话题,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场影响人类日常生活与社会发展的技术性变革。成人教育在每一次科技变革中会产生直接广泛的社会效益,在人工智能浪潮的影响下,成人教育的发展必将受到影响与挑战。通过描述人工智能的兴起,从成人教育的活动场域、课程内容、实施主体等方面分析人工智能浪潮下成人教育发展境遇的可能性转变,研究反思成人教育迈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各种机遇与挑战,人类自身具有哪些优势以及如何发挥这些优势是值得思考的。比较而言,人类的同理心、道德感、自控力、智慧等是超越当前人工智能的重要方面,是人区别于机器的主要标志。这些人之基本素养的培育应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尊重儿童天性,在实践中道法自然,顺应人的天性,培养有理想、有同理心、有美感、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治理已经进入数字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及信息化技术推动高等教育开启数字治理模式。文章对高等教育数字治理这一概念从内在逻辑、核心要义与实施路径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高等教育数字治理是教学发展的需要,是科学研究的依托,是高校政务的助力,更是高等教育领域的新生态环境。基于对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的逻辑与要义分析,从"三个层面"提出了实现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的策略,探索高等教育数字治理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数智经济"时代,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兴起正在深刻影响继续教育产业,面向农民工的继续教育模式应当体现数智经济时代特征。简要介绍数智经济下农民工继续教育模式的新形态,基于此探究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现状和现实需求,并提出构建农民工虚拟学习社区、强化数智技术应用与教学情景构建、政府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净化网络教育环境等策略,为使继续教育模式与农民工发展的现实需求吻合,从而为提升继续教育的针对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亦备受世界各国研究者的青睐.美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地方分权制.二战以后,美国不断对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变革,以应对全球挑战,维持美国高等教育的领先地位.由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军事科技因素、主流文化、市场竞争等因素构成的环境系统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社会公众、政府等组成的系统共同构成了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系统,两者之间的互动决定了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最终形式.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以来,以信息化、智能化、物理、数字和生物等领域新技术融合为标志的工业革命4.0,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和新的机遇,同时,也使人类陷入前所未有的新的伦理困境。工业革命4.0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西方主要学术流派对工业革命4.0带来的科技伦理风险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有代表性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全球化时代工业革命4.0的科技进步带来的伦理挑战,探讨了新时代科技与工程教育的新视角、新观点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入以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高新科技时代,社会对应用型创新IT类人才的培养有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高校对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不断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IT类人才。文章重点研究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并深入探讨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策略,希望为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IT类人才。  相似文献   

19.
《大学》奠定了我国先秦时期“大学之道”的核心和精髓。“大学之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伴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在中西方两种文化矛盾冲突与融合中,我国古代“大学之道”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了大学教育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然而,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日益出现的以“崇尚物质,忽视人文”为基本特征的文化生态危机及其导致的大学精神衰微现象,不少有识之士呼吁高等教育回归“人”的主体地位,并期待重新确立“以人为本,实现和谐”的新时代大学所追求的崇高信仰。为此,当前我们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在继承我国先秦时期“大学之道”的核心和精髓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人类社会积淀和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包括近代以来西方大学理念创新的优秀元素和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以“人文、理性、求实、创新、和谐”为核心价值信念创新当代中国“大学之道”,探索构建当代中国大学人的精神家园,以适应当今世界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和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时代传统高等教育受到了一定的挑战,高校作为知识普及和技能传授主要场域之地位正在消解,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和权威地位不断被削弱,传统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正在发生转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急剧转向。现代教育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价值传导过程,而不仅仅是技能传授过程。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主体性的削弱须通过价值判断教育予以弥补,智能系统难以具备表征人类主体性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判断能力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总体精神和实质目的,必须充分重视高等教育中的价值判断教育,掌握提高学生价值判断能力的方法,保持学校和教师的价值判断教育主体地位,适当平衡技能教育与价值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