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文科综合修订说明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做了局部调整和文字上的修订。二、历史学科具体修订内容1.文科综合的考试范围中,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增加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的条目,适当突出了全民族抗战的内容。2.修订了一些表述不完整或修饰性较强的文字。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删去了“专制主义”,“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冲突”改为“世界政治的发展和地区冲突”等,所改内容均未突破《教学大纲》范围。三、历史考纲解读1.今年文科综合历史考纲与去年相比,整体…  相似文献   

2.
一、把握2006年考纲新变化1.变化部分从总体上来看,2006年《考试大纲》与2005年《考试大纲》相比,其遵循了“三个不变、两个调整”的原则,体现了“稳中求变”的高考思想,尤其是遵循了“能力要求不变,考点细微调整”的原则。三个不变——考试性质不变、试卷形式不变、能力要求不变;两个调整——题型示例细微调整,考试内容细微调整。“能力要求不变,考点细微调整”的原则是今年《考试大纲》的突出特点。变化的部分概括起来有三种:一是改。有些提法有变化,主要有以下五处:①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改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②把“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改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③增加“抗战初期的正  相似文献   

3.
蒋玉平 《招生考试通讯》2007,(3):I0012-I0013
一、2006年变化点 1.增加“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的条目。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删去“专制主义”,“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冲突”改为“世界政治的发展和地区冲突”。  相似文献   

4.
从2002年第11期开始 ,《中学历史教学》杂志将推出两个全新的专题连载 :一是“世界近现代史导学”。该专栏由刘俊利老师主持 ,共分15个专题 ,每个专题又分为“时代特征”、“思维举要”和“精典导练”等三大部分。体例新颖、内容科学 ,是一套别出心裁、推陈出新的高考辅导力作 ,更是备战2003年、2004年高考的师生不容错过的上乘复习资料。二是“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重点地图分析”。该专栏由赵士祥老师主持 ,全面系统地对高中教材中带“ *”号的地图进行了研究 ,包括每幅图所展现的历史特征、不同角度的分析结果、地…  相似文献   

5.
一、考点阐释“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这一考点在1999年、2000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考试内容”部分删除之后,2001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再度将它列为“考试内容”。鉴于复习时间过于仓促,2001年高考语文暂未列入考试范围,但它将是2002年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这些名句名篇,或揭示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人物的情貌,或表现事物的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南充市“两结合”会考历史考试范围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共62课,现在离”两结合”会考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为理想的复习效果,需要科学、合理、有效的组织和安排。在这里,把我对初三历史复习经验和大家一起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7.
“热和能”是热学的重点内容,也是中招考试的热点.由于这部分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在各类考试中多出现联系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以2009年中考试题为例进行剖析,希望能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  相似文献   

8.
2005年广东高考历史卷,看似平常,仔细研究,可以感知命题者匠心独运,堪称一份特色鲜明的试卷。一、在继承上求发展,于平常中见创新(一)试卷继承了历年高考试题的优点,体现出选拔性考试的特点。1.试题紧扣考试大纲,突出考查历史学科能力和主干知识。首先,试卷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在内容比例上的规定,突出了考试大纲的权威性。表一: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三部分比例(分值)其次,突出四大能力的考查,体现出以能力考查为中心的特点。全卷大部分题目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总分值占全卷近60%。可见,今年试卷特别重视考…  相似文献   

9.
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试题在结构、分值及出题形式上与2004年基本保持一致,在试题难度上注意了易、中、难程度的设问合理搭配。历史学科的试题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三大部分内容,其中古代史占24分(全部为选择题);中国近现代史占40分(选择题20分,非选择题20分);世界近现代史占36分(选择题4分,非选择题32分)。分值分配比较合理,突出了中国与世界近现代史部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与政治学科知识和当前社会热点联系密切,因此一直是综合试题中的重点内容。近年来,认识和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的观念和方法变化较大,而这些变化对考试的影响也很大,因而对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的考查成为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最大热点。  相似文献   

11.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一考点已经有5年未被涉及,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再度将此考点列入考试范围。为帮助广大考生有针对性地做好对这一考点的复习工作,笔者将1990—1998年的全国高考试卷和各地模拟试卷中的此类试题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梳理出了标点符号使用中的10大误区:  相似文献   

12.
新编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目前在高二年级已即将完成一轮教学,并将于2003年起列入高考范围。世界近现代史历来是广大考生倍感困难的学习内容。为帮助同学们学好这部分内容,打好基础,拓宽思维,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适应综合能力测试的要求,我们组织部分富有教学经验的高三历史教师编写了“跟我学”世界近现代史单元复习指导及检测。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属于该套教材中“我们传承的明”部分,在相应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则属于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6号文件和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新方案的精神,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在全国各高校全面展开,进一步帮助年轻教师更好地把握中央精神和教材的实质,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文章提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必须首先界定中国近现代史上限与下限和基本线索,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为了避免与中学课程重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必须突出重点,强调其学术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还必须注意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的联系与区别,避免重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5方案”实施五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设分别在教材编写出版和教学研究、教学示范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学科支撑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继续推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设,应围绕三个强化,即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问题意识,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教育评价,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历史思想、价值判断和现实观照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一、本册主题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属于该套教材中“我们传承的文明”部分,在相应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则属于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的“内容标准”中,关于“我们传承的文明”部分的规定是: “本主题以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以中国社会发展为主线,认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综述顾云发,任李明1995年11月1日,国家教委社科中心和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来自北大、人大、外交学院、北师大、首师大、国际关系学院、语言学院和中...  相似文献   

18.
第一,“考试范围”的具体考查知识点在排列上的一些变化。今年的“考试范围”在排列上更加清晰,由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和具体内容构成,结构与教材中的标题基本一致。哲学第四部分由原来的“人生观”改为“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年属于“人生观”的“实践”内容(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今年又被放回“认识论”。第二,增加的内容。经济常识新增的内容有:商品的含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企业的作用、外汇与汇率。哲学新增加的内容有:唯物主义部分增加了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意识对客观事…  相似文献   

19.
专制主义一般是指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个人或少数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人类历史表明,专制主义产生于奴隶制社会,在封建社会里发展到了高级的强度,到资本主义时期则逐渐趋于衰亡。这是世界各民族历史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而不是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区的特殊现象。某些西方人士经常把“专制主义”这个政治概念和“东方”这个地理概念联系在一起,称之为“东方专制主义”,把专制主义看成是东方所专有的“土特产”。显然,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是对历史的误解。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 ,特别是在高三历史教学中 ,我深感世界近现代史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非常棘手的问题。棘手的根源在于现有的教科书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必修 ) 1995年 12月版 )仍没有走出阶级斗争时代“左”的教条主义的框框 ,滞后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滞后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发展趋势 ,滞后于学术研究的成果和中学历史教学现状 ,滞后于高考考查的要求。在此问题的处理上含混不清 ,附会教条 ,但教科书又是制定考试答案的法定标准。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 ,我认为《世界近代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