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洪林涛 《师道》2013,(10):30-31
先秦诸子多好言“道”.老庄学派论之尤详.乃至以道名家。老庄之道.以“无为”为上德。其实,从某种角度说,“道论”就是管理学的问题。笔者在此无意于详细评判道论的源流与是非.只拟就平日读书所及,结合一己之经历,谈谈道论中的核心要义“无为”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851年在广西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农民革命。它在反对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同时,也扫荡了这个政权赖以“安身立命”的孔盂之道,在中国人民革命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救国  相似文献   

3.
高岩 《语文知识》2006,(7):37-37
《赤壁之战》中有“操当以肃还付乡党”之句,课本将“乡党”注释为“乡里”.语意不确。《周礼·地官·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间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购;五州为乡,使之相宾。”并设置有:乡老,二乡则公一人;乡大夫,每乡卿一人:州长,每州中大夫一人:党正,每党下大夫一人;族师,每族上士一人;闾胥,每闾中士一人;比长,五家下士一人。据此,“乡党”应为“乡土地方政权”。  相似文献   

4.
汉代对西域的大规模开发热潮,随着汉帝国的瓦解而渐趋冷落。到了所谓“五胡+六国”时期,中原丧乱,风起云扰,河西地区五凉兴替,旋生旋灭。五凉政权为了谋生存、求发展,大都注意了向西域开拓自己的势力,中西文化的交流,在五凉政权统治下的河西走廊上频繁地进行着。“天边晴雪天山出,不断风云地极来。”玉门关连接着“天之奥区”,河西走廊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孔道,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分三卷,共13篇。上卷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四篇文章。《计篇开始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之地,存亡之道”,一定要多加注意着提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条件子把这五个条件归纳为“道”、“天”地”、“将”、“法”。在战争中,具备五个条件  相似文献   

6.
徐玉玉 《文教资料》2011,(23):112-113
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思想是先秦时期重要的美学派别.道家美学的全部思想是建立在关于“道”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其基本观点是以“自然”作为宇宙之本原.以“道法自然”作为人生之要义。老子的“道”论隐藏着中国古典美学的本体论。“道”成为“美”的本体论依据:庄子认为“美”根源于“道”的自然性.庄子之“美”集中地表现为其对自由逍遥之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两千多年前.大思想家孟子就提出“自得”的教育思想,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也就是说,君子要达到很高的造诣.进人精深的境界,必须以“道”去“自得”.当“自得”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左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的《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是全书的“枢纽”,即总论部分,而《原道》则是枢纽之枢纽。《原道》之“原”,意为本原,“道”指“自然之道”。“原道”即包括一切文章作品的文学本原于“自然之道”。刘勰讲“自然之道”的“自然”,意为本然、天然、自然而然而非自然界或自然科学之自然。“自然之道”即本然、天然、自然而然的道理或规律。刘勰讲文原于自然之道的理论,对新闻也颇有启示,细细想来,新闻又何尝不本原于自然之道,其产生何尝又不符合自然而然的道理或规律?一《原道》开头就讲:“文之为德也…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但具体的文本所指在学术界存有异议。本文以详实的文献资料,从礼乐、射御、书数三个方面依次论证、考辨了孔子的教学内容中包含“六艺”之教:礼乐,为孔子一生所重视和追求,礼乐相济是人格完善的基础:射御之教,包括“五射”和“五御”,从表面看似乎是单纯的技术教育,但在孔子时代,射御之术包含着丰富的礼节和为人处事之道:书数之教,即“六书”和“九数”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智力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世界大多数人口和地域大国,其国家一般是三级政权体制,中国目前实行的是五级政权体制,中国历史也曾出现过二级、三级、四级的政权体制。各种政权体制的存在都有其历史合理性,也曾推动社会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市管县”为其主要特征的中国五级政权体制在实践过程中遭遇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政治体制变革的要求,行政体制改革的呼声十分强烈。到底中国五级政权体制该何去何从,改革将如何进行?必须对此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做以梳理。  相似文献   

11.
数学学习有“王者之道”吗? 将深刻的学习内容生动地表达。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这就是数学学习的“王者之道”。张齐华老师的“可能性”一课.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这样的要求.他的数学课堂让“深刻”和“生动”像鸟的双翼一样和谐。  相似文献   

12.
张晔 《考试周刊》2009,(5):21-23
《酌》确应为《大武》的一章,且为第五章,但《序》言“告成《大武》也”,不确。而“养天下”应理解为“守天下”,诗中也确有“能酌先王之道”,“先王之道”即为文王的封分制!  相似文献   

13.
“道”是就本体之根而言,“无”是就本体之深而言.道体有两重性,一方面为“常无”;一方面为“常有”,称其为“常”表示其作为永恒和普遍的原则.有了“有生于无”这一认识,人们才会确立一种全新、宏大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刘佳 《现代语文》2004,(11):13-13
上卷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四篇文章。《计篇》一开始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一定要多加注意。接着提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条件,孙子把这五个条件归纳为“道”、“天”、“地”、“将”、“法”。在战争中,具备这五个条件,才是战争胜利的基础。《作战篇》指出,发动战争的前提是先要  相似文献   

15.
《老子》(五章)被选入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然而师生们阅读后普遍感叹晦涩费解,味同嚼蜡。“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可道之道,不可名之名,便是永恒之道和永恒之名,老子似乎在忽悠我们,“道”犹如水中月,“名”好像镜中花。研究《论语》的日本学者涩泽荣一说:“我敢断定《论语》并不是一种深奥的学问,它原来是为众生写的,是浅显易懂的。只因后来的学者故弄玄虚,把它  相似文献   

16.
某高考复习资料中有这么两道题: 1.毛泽东说:“使阶级斗争服从今天抗日的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下列中共政策措施,体现了这一“根本原则”的有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②“三三制”政权的建立③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④有理、有利、有节地反击反共高潮  相似文献   

17.
隋文帝杨坚曾得意地对群臣说:“前皇世王,溺于嬖幸,废立之所由生。朕傍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岂若前代,多诸内(冖龙),孽子忿争,为亡国之道邪!”可是,且慢得意。首先,你这因“傍无姬侍”而造成的“五子同母”,并非完全出于自愿,而是迫不得已。隋文帝的妻子独孤皇后,是北周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的女儿,隋文帝对她是既宠爱,又惧怕,“每事唯后是用。”无怪乎他五个儿子同出一母——独孤皇后了。难道只有“孽子”才“忿争”,造成“亡国之道”,而一母所生的“真兄弟”就无忿无争,相亲相爱,国运永昌了么?也未见得。  相似文献   

18.
老、庄、禅学追求的实际上是一种至高的审美境界。要进入这种境界.第一要预设一种绝对理念;第二.要确立“自然至上”和“道体浑然”的观念;第三。思维必须合乎“自然无为”和“直觉体悟”的原则;第四.还必须遵循“相反相成,圆融流转”的思维逻辑。中国古代艺术的至高意境大多由体道之心或禅悟之心所滋生和创造。体道精神的自由超拔和了无牵挂.在古代艺术意境当中皆有显现.同时也成就了国人艺术化和审美化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五凉史以淝水之战(公元383年)为界,大致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前凉统治时期,后期为“四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并立时期。在这前后一个多世纪里,“带河为固”的河西走廊与风起云扰的中原地区比较,的确是相对安定的。这种相对安定的局面的创造,与五凉政权和中原、江左政权之间的政治、军事等等的交往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张佳佳 《中学教研》2010,(5):F0003-F0004
1道之内涵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说:“道,所行道也从是从道.一达谓之道”.从“行”从“首”,其含义也就由“行”与“首”二字综合而来.“行”,从彳从亍,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举,而后为行者也;“首”可指代人,故“道”取象于“人行于途中”,其本义是指人行于其间并能到达目的地的中间距离,即道路.“道”的这一取象与本义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