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荣仁 《家庭教育》2008,(10):21-21
引导读书方法,重视背诵积累。学校里老师都要求学生背诵一些优美的课文或者片断,并对优美的词句进行摘抄,家长要配合做好这项工作。指导阅读时要让孩子边读边想,边读边记,边读边抄。把读到的好句子、成语、格言等抄到“采蜜本”上,对有些较好的范文(如课文)则可以要求背下来。低年级时。可以多让孩子背诵古诗词(不一定要完全理解),到了高年级,则可以引导背背《三字经》等名篇。  相似文献   

2.
常听到有学生跑到办公室问:“老师,今天的语文作业是什么?”A老师说:“预习下一课,读课文三遍。”B老师说:“把今天的字词抄三遍。”C老师说:“把刚学完的一课的《同步训练》做完。”读课文的,多半学生不会去做,这和没作业差不多;单纯的字词抄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步训练》会做完,但多数同学会抄答案。布置语文作业,还得巧妙设计,既要让学生愿做,还得让学生有收获。一、每早一诗学生人手一本《课外古诗词必背》,如果不布置背诵,没有人自学,这本书一定被束之高阁。每天早上,课代表把今天要背的诗的题目写在黑板上,学生一到校就背诗,背过…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2014,(3):71
能不能宽容一下语文课上,老师让全班同学背课文。过了三天,老师考背诵。叫到我,我没背下来,硬着头皮说:"老师,我只背完前两段,能不能宽容一下?"老师说:"好,那就宽容一下!前两段不用背了,从第三段开始背。"男生穿什么裙子我虽是个女孩,但从小留短发,特调皮,基本不穿裙子。在我过9岁生日时,妈妈觉得  相似文献   

4.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预习习惯的养成对学好语文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45分钟的一堂课上,做到通读课文、理解中心思想,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掌握字词等,实在是紧张.因此,我们在课下做好预习工作,把通读课文,背诵字词的工作放在课下,这样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就会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在老师指导下来分析研究课文,提高学习效率.那么,通读课文,读什么,怎么读呢?  相似文献   

5.
背诵,是加深理解所学课文的一种方法。对一些精丽隽永的佳篇、脍炙人口的诗词,学后及时背下来,不仅能强化对它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益处是多方面的。文坛上曾有茅盾背《红楼梦》的佳话,这足见作家对背功的重视。如果没有一定的方法技巧,要吞下这洋洋百万言,是不可想象的。有人曾总结了这么一个公式:好窍门=好记忆,这不无道理。作为教师,根据学生背诵心理,引导学生练就过硬的背功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训练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我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直坚持把背诵放到理解文章的首位,有的边讲边背;有的当堂成涌;有的先背后讲。文言文中的许多字、同和句式,意义和用法方面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学生理解这些知识本身就有难度。如果仅仅是在课堂上讲解一下,课后不复习巩固,很容易出现课内熟、课外生的情况,如果能背下来,效果就会好一些。下面我就结合《醉翁亭记》一文来看背诵与理解的关系。我运用的是边讲边背诵、当堂成确的方法。《醉翁亭记》文章本身生动,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全文的主线是“乐”…  相似文献   

7.
袁淑华 《辅导员》2012,(3):23+29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预习习惯的养成对学好语文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45分钟的一堂课上,做到通读课文、理解中心思想,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掌握字词等,实在是紧张。因此,我们在课下做好预习工作,把通读课文,背诵字词的工作放在课下,这样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就会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在老师指导下来分析研  相似文献   

8.
西西信箱     
○晴隆县蔡家逸挥基金中学 小迎问 :最近 ,我像失去记忆似的 ,背课文非常吃力 ,常常是自己背得很熟 ,可是到了老师那儿又全忘了 ,我该怎么办 ?答 :小迎 ,大概许多同学都会有这种体会。其实这就是死记硬背加紧张的缘故。记得我原先背书是采取这样的方式 :1 .先通读、细读两遍要背诵的文章。这一步很重要 ,在这两遍的通读中我们要从全局上把握文章的框架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2 .将文章每段的内容提炼出一个纲要 ,这个纲要易简单 ,最好是一二个字 ,但又能准确说明该段的大意 ;3.将这个纲要先记熟 ,背下来 ;4 .然后根据纲要来背诵 ,就不容易…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背诵课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教材中各册要求背诵的篇章都很多,这些课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如果能按教学要求把它们熟练地背诵下来,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而且可以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提高写作技能和技巧。在现代教学中追求“新、灵、巧”的教学理念。若还是沿袭老方法一味死记硬背,即或当时背下来,但也只是囫囵吞枣,达不到教学目的。为了减轻同学们背诵负担,背诵课文不妨用些技巧性方法来进行背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的背诵技巧和方法。一、抓文章修辞入选教材的课文,大都出…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背诵.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内在联系,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背诵这样重要.因此规定学生背诵一定的课文和范文,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学生能准确无误、清楚流利地把课文背下来的并不太多.通过检查,我发现了这样一些令人担扰的情况:学生背诵时加字、漏字的  相似文献   

11.
学完<詹天佑>一课,我让学生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第二天上课,我便检查背诵情况.不错,多数学生都能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了下来.还有一个叫袁野的同学没检查,他可是我们班的老大难,总是背不下来.为了激起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前我曾单独找他说:"这一课,你挑选一段最简单的背下来就行."他答应了下来.我想:他应该准备好了吧.于是点了名让他背诵.  相似文献   

12.
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阅读能力 ,锻炼记忆能力 ,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现在的语文课堂上 ,教师教学完课文 ,针对背诵要求 ,只是强调抓紧时间背诵 ,到时要检查。于是 ,学生死记硬背 ,苦不堪言 ,收不到背诵的效果。笔者认为 ,教师范背 ,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范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背诵积极性哲学家黑格尔说过 :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学生背书还处于初步学习的阶段 ,有很强的模仿力。而教师 ,是孩子们最乐于模仿的对象。教…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一名有着近30年教龄的小学语文教师,很自然地想到了怎样的一名语文老师算好的语文老师。我想到了五条很"土"的标准。第一条,要求学生背出的课文,自己都能背出来的语文老师。每一册语文书都有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片段),都有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学生拿着语文书背书给语文老师听,封面朝自己、课文朝老师,他们知道老师是背不出来的,也不用背的。一个本科毕业生来到小学当语文老师,若能将学生小学六年需要背诵的75首古诗,一口气流畅地背出来,他(她)的学生一定会  相似文献   

14.
授完《逍遥游》,教师提出课后要求:请同学们按教学要求背诵全文。学生们哇地一声后,议论纷纷: “太长了,哪有时间背?”“文句理解上还存有疑问,哪背得下来?”“太难了,背了课文就没时间温习其他功课了。”……授完《离骚》(节选)一课,教师提出同样的要求,学生们又是一片诉苦声。诗歌朗诵会上,老师提议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爱、最熟悉的诗与大家分享,结果学生们选诵的大都是现、当代诗人,如徐志摩、舒婷等人的诗。这样的镜头经常出现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对于长篇大段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学生望而生畏,教师爱莫能助。面对数量多、难度大的必背课文,即便是成绩最好的学生也皱眉头,这难道是我们教师所希望目睹的吗?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 新教材的编者们用心良苦,  相似文献   

15.
这节课是语文课。老师讲读完课文后,让我们自由背诵。大家自然不敢偷懒,抱着书摇头晃脑地背诵着。老师背着双手,从我桌前走过。我羡慕死了:当老师多好,用不着背这么长篇的课  相似文献   

16.
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阅读能力 ,锻炼记忆力 ,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 ,培养和提高作文的能力。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呢?笔者认为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只有对课文理解得透彻 ,学生背诵起来才会流畅。如果学生对课文一知半解 ,他们只有死记硬背 ,背起来疙疙瘩瘩 ,结结巴巴 ,这样就收不到背诵的效果。一、抓住内容、写法、语言三个方面的理解背诵。指导学生理解一篇课文的基本要求有三点 :即内容、写法和语言三个方面。下面结合《桂林山水》一文中的一则教学片…  相似文献   

17.
一、课前整体预习:自学尝试课前预习是课前事先布置学生预习新课、写好自学笔记的读书活动。它可减少学生在课堂上浅层次感知的时间,又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维的学习空间。其内容可以概括为读、划、思、列,可作为学习每篇课文自主预习的过程。1.读:学生通过拼音,认读生字,并通读全篇,达到流利朗读课文的目的。2.划:读中将自己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字、词、句、段标出来。3.思:查阅字典和有关资料,将划出的疑点结合全篇课文尝试解决。4.列:将不理解的词、句、段、篇等疑点列出来,写在自学笔记本上。  相似文献   

18.
背育课文或者课程以外的名篇佳作,常常是老师留给学生的一项重要作业,也是许多人(包括老师、父母等)乐此不疲的业余爱好。然而,由于不得要领,背育速度慢、吃苦多、效果差的问题普遍存在,有的人往往惟“背”是“恐”,因“背”而“悲”。怎么也过不了背诵这一关。其实,在背记文章的过程中还有一种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方法,却不太为人所注意,这就是用“耳朵”背诵。 有人也许会感到不可思议,我们平时背育课文从来都是眼看口读,与耳朵有什么关系?这里,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个我和女儿用“耳朵”背诵《珍贵的教科书》一课的情况: 《…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很笨了。小学语文老师要求所有学生把课文背出来,很多同学只要在课余时间把课文读几遍,就能够到老师面前去背诵了,背出来后,老师会在课文标题的上方用钢笔写上一个大大的“背”字,表明学生已经把课文背出来了,背出课文来的学生从此就可以万事大吉,不用再挨老师的白眼和折磨了。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多背些好文章,可以丰富语汇,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受益终身。因此,在指导背诵之前,老师首先要讲清背诵的重要意义,使自己的教学对象在真正明确了背诵的重要性之后,由“要我背”转化为“我要背”的自觉行动。有了自觉行动,老师再给予恰到好处的指导,就会变“死记硬背”为“活记乐背”“活记易背”,背得轻松,记得牢固。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背诵。1、重章叠句的诗歌采用更换词语法《伐檀》这一课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法淋漓尽致地抒发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