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发展的战略选择。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职业教育在整体布局、专业结构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尚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引起的劳动力供需变化。需要从职教资源整合、专业布局调整、推进校企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在培养产业转型升级中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路径,进一步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与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协调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工基础,也是江淮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本文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江淮城市群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结果表明:江淮城市群城市发展水平不足,产业结构层次低。  相似文献   

3.
以长三角体育休闲市场为论域范围,以一体化和协同发展思想为研究理论基础,确定了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是长三角体育休闲市场发展最佳方式的结论;同时,讨论了一体化及协同发展模式的构建原则,并通过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主导产业。最后在制度保障、协调发展和协调组织上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尝试构建长三角体育休闲市场一体化及协调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根据乒羽项目的共性和差异性、现有研究羽毛球比赛的段落划分,并参考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单打比赛中各拍次数据以及羽毛球项目比赛过程的现实情况,构建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单打比赛中“四段指标评估法”。将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单打比赛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4拍为发接发阶段,510拍为攻防阶段,1020拍为相持阶段,20拍以后为多拍阶段。并将段得分率与段使用率作为评价指标,确定了相应的等级评价标准,运用此标准对优秀男子羽毛球单打运动员进行了评价。该方法在羽毛球其他项目中的应用,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襄十随神”城市群四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从文旅经济水平、旅游综合服务、资源环境开发三个方面重点构建文旅产业结构要素体系,对城市群各城市文旅产业发展差距进行分析与测度,优劣互补,探讨协同化发展路径,为推进“襄十随神”城市群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我国西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合作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关中平原城市群智慧旅游合作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目前城市群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前景广阔,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虽然关中平原各市在推进智慧旅游一体化方面已经开展了相关基础工作,但社会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不高,信息化基础设施仍需完善;各市县政府协同度不高,缺乏统筹区域旅游发展的组织机构;城市群平均规模较小;覆盖各市的旅游集散体系、旅游信息服务体系仍未建立起来。将关中平原城市群旅游资源规划布局为五大区域,构建智慧旅游同城化一体化管理体制,建立具有统筹协调、监督调解、协同管理及合作共享功能的科学高效运行机制,建立城市群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是实现关中平原城市群智慧旅游同城化一体化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形势、产业结构以及区域战略布局等发生调整变化。自治区高职教育需紧密衔接区域产业发展,适应“两个基地”建设的战略布局开展专业建设、适配区域产业化发展定位专业布局、构建协调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和联动机制、产教融合贯穿协同育人全过程以及紧贴区域发展目标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等,开展一系列系统化、结构化、综合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借鉴系统论、协同论和控制论等理论方法,从协调目标、协调动力、协调主客体、协调效应等4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城市群系统的协调发展机理,提出了纠偏效应这一新的理论论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群系统的一般协调关系模型,并结合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特点,分别构建了主要针对发达地区城市群的治理式协调模型和主要针对欠发达地区城市群的预防式协调模型.  相似文献   

9.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计算了天水市1978~1988年、1989~1998年、1999~2008年3个阶段的产业结构演进的数量特征,对产业结构演进特征、结构现状和竞争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天水市未来产业调整的方向应该确定为优化第一产业结构,增强第二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与养老业耦合协调发展是市场供给与消费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解决我国养老业、旅游业产品供给与老年人旅游、养老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我国旅游业与养老业协同尚处于低层次、单方面和低效率耦合发展阶段,针对此现状,从旅游业与养老业的联动方式、耦合形态和发展动力三方面论述了两者耦合发展的形成机理。其演进路径分为主动耦合模式、交互耦合模式和重构耦合模式三个阶段,三种模式在其发展阶段、发展特点、形成原因与参与主体四个方面均有异同,在此基础上从拓展耦合发展边界和提升耦合协调度两大方面提出旅游业与养老业耦合发展的治理策略,其中拓展耦合发展边界包括拓展市场主体、拓展服务对象、拓展服务产品和拓展产业链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众多文献和各国经济发展实践证明,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存在密切关系。针对产业结构的多因素变量的特点,构建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研究山东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联情况。结果显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联度较高,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过程中应注重就业结构的优化,合理配置劳动资源,使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最终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014年合肥都市圈的物流业与经济发展数据,利用TOPSIS法对合肥都市圈各城市的物流与经济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各城市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合肥、六安的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协调性与最优协调性之间的接近度高于0.5,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之间存在较高程度的互促共进关系;淮南、滁州的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协调性与最优协调性之间的接近度高于0.45;马鞍山市和芜湖市的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协调性较低,城市物流对促进城市经济的作用不明显;合肥都市圈平均接近度为0.45。因此合肥都市圈各城市应提升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以实现合肥都市圈经济一体化,促进城市物流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加快体育产业结构优化是应对新时代社会经济变革在体育产业领域的重要抓手,是纵深推进体育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关联结构水平不高、资源配置结构效率低下、区域体育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产值结构不均衡、产品结构单一等结构性问题。提出,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主线,推动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以及区域区域体育产业空间布局的协调发展;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体育产业产品结构与居民消费结构互动协调、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克服粗放式发展模式,现实体育产业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进一步体育产业结构向高效化方向演进;服务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推动体育产业结构完成向服务化、高技术化和高融合化的全面转型等目标。在行动的落实过程中,以科学为导向,合理规划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序列;以“协调”为准则,促进产业间、区域间协调发展;以“消费”为引领,强化需求侧改革促供给侧改革;以创新为动力,强化创新要素驱动;以价值为标杆,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和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圈的构建与体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机结合,成为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雄安新区的设立,为京津冀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深入分析了体育休闲产业一体化和集群化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动因,并对京津冀地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的现状、机遇及其挑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其机遇涵盖了丰富的体育资源和发达的体育产业、较大的政策扶持力度和市场潜力,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体育设施.挑战则主要包含产业发展规划的不一致、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和结构的不合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京津冀体育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即充分利用雄安新区建设的发展机遇,贯彻全民健身战略、制定产业联动政策,整合体育资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以及优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抽样调查法以及企业征信网、统计年鉴等,运用GIS技术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等对江苏新基建与城市体育耦合协调发展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江苏13个地级市新基建(均值0.360)和城市体育(均值0.324)整体发展水平偏低;新基建三大子系统中融合基建发展水平最高(均值0.636),创新基建发展水平次之(均值0.435),信息基建发展水平最低(均值0.342);城市体育出现不连续发展“断档”现象;新基建与城市体育耦合协调度均值偏低(0.540),属于磨合阶段勉强协调类型;新基建与城市体育耦合协调具有明显空间自相关性,苏南5个城市均处于磨合阶段及以上水平,而苏中和苏北城市中除南通外均处于拮抗时期及以下水平;就耦合协调关系而言,62%的城市属于新基建发展领先、体育发展滞后型;实证检验发现,对外开放、产业结构、消费和市场水平等均显著正向影响新基建与城市体育耦合协调发展,政府干预负向影响融合基建与城市体育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体育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愈加紧密,探究体育产业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依据赫希曼基准、收入弹性基准、过密环境基准等,体育产业具有产业关联性强、需求收入弹性大、绿色低碳等特征,可通过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城市社会转型、城市生态转型。体育产业促进城市转型的作用体现在,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利于拉动城市经济增长、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推动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促进城市经济转型;有利于促进城市居民生活方式转变、改善城市空间结构、吸纳城市人口就业,促进城市社会转型;有利于促进城市绿色发展、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与服务、减少碳排放,促进城市生态转型。鉴于此,提出打造区域体育产业集聚、推动体育主导产业发展、多措并举提供体育有效供给、推动体育产业融入城市整体规划、探索体育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对比与归纳等方法,依据区域经济学发展理论及辽宁体育产业的城市发展现实情况,通过依托"两核四极"城市节点的体育产业支撑,构建具有辽宁体育产业地区特色的"伞状地域发展模式"。辽宁整体经济水平及城市经济发展条件、体育人文环境等社会条件给辽宁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伞"状模型构建不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且将辽宁体育产业发展归结到围绕城市集群空间范围内协调发展,起到调节、协调、推动的历史作用,也将会形成辽宁体育产业及城市间体育产业共同提高、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动力与路径。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构建完整的体育产业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链、供应链,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体育产业形成了“政府—政策—产业— 市场—企业”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双循环”支撑动力。鉴于此,通过紧扣更高水平供需平衡,围绕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抓紧以扩大体育内需、促进城乡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构建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现代体育市场体系、新型体育消费体系,提出 “一个”主线、“两个”改革、“三个”重点、“四个”体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开发区产业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耦合模型,选取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进行实证分析,测算其2003-2015年产业综合系统的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研究表明:东湖高新区产业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存在耦合关系,2003-2015年间产业系统的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变化更为突出,耦合关联度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其动态变化过程与地方政策息息相关。根据产业创新子系统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子系统的发展贡献度,可坚持走创新要素引领的园区发展道路,进一步推动不同产业相互融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重组,以提升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园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西南地区4个省份的就业人数与产业转型升级耦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创建综合发展水平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西南地区的就业人数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程度,得出:(1)西南地区就业人数综合指标得分在0.16—0.33区间内,产业转型升级综合指标得分在0.1—0.46区间内;(2)2010年至2018年西南地区就业人数与产业转型升级协调度在0.47至0.5之间,增幅缓慢。发现,西南地区就业人数与产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发展度较低、三大产业产值与其就业人数不匹配、城镇就业人员与城镇化进程不相符。建议:一是加大对人力资源培育力度;二是深入挖掘高新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三是创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