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480名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倾向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师范院校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总体上不存在年级差异,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完美主义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存在正相关。结论:完美主义倾向对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验运动员完美主义、自主和控制动机与体育道德取向之间的关系,并考察自主和控制动机在完美主义与体育道德取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 243名青少年运动员的完美主义、自主和控制动机与体育道德取向进行测量。结果显示:①完美主义追求对体育道德取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完美主义担心对体育道德取向有显著负向预测效应;②自主动机对体育道德取向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控制动机对体育道德取向有显著负向预测效应;③自主和控制动机在运动员完美主义与体育道德取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完美主义追求和完美主义担心不仅对运动员体育道德取向产生显著直接效应,同时还分别通过自主和控制动机对运动员体育道德取向产生显著间接效应。持有完美主义担心的运动员更易形成控制动机,从而更有可能产生消极的体育道德取向;而持有完美主义追求的运动员更易形成自主动机,从而更有可能产生积极的体育道德取向。  相似文献   

3.
运用SCL一90强迫分量表和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MPS)的测量工具,对初中生强迫现象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完美主义与强迫倾向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1初中生强迫倾向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强迫总分显著高于女生,初一年级强迫总分显著高于初二,而在其他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完美主义在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完美主义与强迫倾向存在正相关。结论:初中生的完美主义与强迫倾向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相关,且完美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强迫倾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采用中文版完美主义量表(CFMPS)、自我接纳问卷(SAQ)、交往焦虑量表(IAS)对1156名高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明,高职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对自我接纳、交往焦虑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自我接纳在完美主义与交往焦虑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湖北和福建地区的698名中学生为例,对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处于中上水平;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总分以及内部各维度在性别、学校、城乡来源、是否学生干部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大学生完美主义量表,对郑州大学4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得分、人际关系得分以及各自的维度得分,在男女性别上均无显著性差异;除条理性得分待人接物得分与异性交往得分外,其他方面均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人际关系及其四个维度和完美主义及其四个维度,在性别、独生与非独生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年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完美主义对人际关系存在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积极完美主义量表和学习成功感量表测量工具,结合深度访谈,以湖北和福建地区的698名中学生为例,考察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和学习成功感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与学习成功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学习成功感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运动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细胞凋亡的研究是运动科学中一个较新的领域.近年来,运动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对运动与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淋巴细胞、肝细胞凋亡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运动引发细胞凋亡的机制进行了探讨,但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关于运动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外运动心理学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整理,对运动心理学在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体育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最新研究动态状况进行了评述,着重对运动心理学近年在各领域应用范围的拓展情况进行分析阐述,以期为相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初中生群体中试用并修订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量表。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量表包含16个项目,因子分析提取4个因子,分别为害怕负面评价、绝对完美的要求、过度谨慎和隐藏消极信息。量表的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为0.77,重测信度为0.86,4个因子可解释总方差的47.7%。从而得出结论,修订后的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量表具有较理想的信效度,适合初中生使用。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以警察体育为主题的文献时序分布进行梳理,通过论文发表时间与数量的变量关系对比,分析揭示该研究领域的历史脉络、发展速度以及演变规律。随后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Bibexcel绘制出警察体育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研究机构、高被引文献的知识图谱,阐释该领域的研究结构、力量分布以及合作平台建设等情况。最后运用词频分析、共词聚类和可视化法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挖掘、提炼文献数据背后的规律与逻辑,捕捉警察体育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警察体育未来研究的基本趋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体育学建设迫在眉睫,是体育学界面临的重要学术议题,也是中国学者 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国体育学研究在起步阶段就陷入了研究 瓶颈,往来于几个概念之中,理论基础薄弱,欠账较多,总想寻找捷径却总无小路可走。 体育、体育学的研究需要以概念为抓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相关材料,分析中国体 育学研究停滞的现状,找出学术责任缺位的困惑。体育学研究可以采用人文体育的研 究方法,来探讨体育的起源、体育形态、体育的发展规律、发展方向等学术问题,进而从 学科建设的角度,提出体育学的学科发展理论。体育学学科建设过程中要强调体育文 献的重要性,要从游戏的角度来认识体育本体,把握现代体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运动与心理神经免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国内外运动与心理神经免疫学的研究进展,概括了运动、心理应激对NK细胞、白细胞介素、神经肽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的研究现状,并且指出了现在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以期对运动与心理神经免疫学的系统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含义、特征、意义和价值、制约因素、设计与实施、长效机制和与体育课程改革关系等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阳光体育运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机器人技术在体育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分析机器人技术发展历史沿革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机器人在国际体育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认为其扮演着教练、对手、雇员、队医和朋友5种角色,分别发挥着运动技能提升、同场竞技对抗、赛事场外服务、运动损伤康复与运动健身陪伴等功能。指出,未来体育机器人的发展要进一步提升与优化算法,优化人机交互体验,降低使用成本,并要重点关注体育机器人的伦理问题。旨在为我国体育机器人技术发展方向与模式的优化,以及我国体育人工智能技术与体育机器人技术的有机融合提供现实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综述法、归类法、数理统计法和分析法,对第九届和往届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体育社会科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仍是主要的研究方向,其他学科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录取论文类型也有所突破,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但是对少数学科的研究还不够重视,对农村体育和西北部地区的学校体育的研究不够全面,中小学老师所申报和录取的论文比较少。建议:均衡发展体育各个学科的研究,均衡体育科研领域和区域,均衡培养体育研究人群。  相似文献   

17.
中国竞技体育的腾飞和国际体坛地位的确立无不得益于其体育组织的不断变革与创新。中国竞技体 育组织的研究主旨是促进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于组织形态特征和运行特征、 举国体制的管理模式、竞技体育从业人员的关系及其对竞技组织绩效影响等几个方面的研究。采用基本理 论的介绍或援用,通过对局部的问题的实证性研究来印证相关理论研究范式。将运动项目特征研究融于组 织形态、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研究之中,加强临床应用研究是未来我国竞技体育组织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摘要: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的发展目标。体育公共服务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和,涉及基础、产业、科技、教育、社会、服务等多个重点领域。本文以世界体育公共服务文献研究现状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比分析全球和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理论研究文献的数量、质量、合作和学科等四大特征,发现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由于起步晚,因此论文数量和论文质量均处于快速上升期。我国当前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开展了系列国际合作研究,下一步应加快体育公共服务领域的跨学科发展。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有利于追踪世界体育公共服务研究热点,发现我国开展相关研究的不足,确定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理论研究能力,进而推动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梳理了国外休闲体育研究的历史,从我国休闲体育研究领域、休闲体育研究特点、休闲体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的现状。指出,探究休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同群体休闲体育参与的特征、学校休闲体育发展方式、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休闲体育服务企业的典型案例研究是未来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的任务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