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凯 《新闻记者》2002,(5):60-60
对于传播、传播学、传播学史及著名的传播学者 ,我们这一代人确实知之不多。记得第一次听说传播之词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 ,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林帆老师和陈韵昭老师到青海考察访问之际。当我们乘快艇在青海湖劈波斩浪的时候 ,两位老师在船舱里给我这位当年的学生“上课” ,说起传播 ,说起信息、反馈 ,说起传者、受众、把关人 ,说起传播模式———“谁说什么 ,对谁说 ,通过什么渠道 ,产生什么效果 ?”当然 ,这些都是片言只语。回到西宁 ,我专门请陈韵昭老师给《青海日报》的编辑、记者讲了半天课 ,讲述传播和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她讲到威尔…  相似文献   

2.
牟伟 《新闻世界》2012,(5):91-92
切客(Check—in)发端于美国的Foursquare,是基于地理位置所进行的信息分享传播活动。本文试图通过对切客主体的分析,来解析切客的传播心理特征和传播内容特征。  相似文献   

3.
研究网络新闻,首先应当揭示网络媒体的传播规律,而网络媒体的传播规律可以通过传播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体现出来。 传播过程一般包含五个基本要素,依次构成传播过程的各个阶段。即传播者(谁)—信息(说什么)—媒介(通过什么渠道)-接收者(给谁)—传播效果(取得什么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彬 《军事记者》2002,(2):21-22
什么是符号?符号在传播活动里起什么作用?大众传播学为什么要研究符号及其意义?这些问题既简单,又复杂。说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打发——符号是一切传播活动的原材料,一切传播活动都离不开符号,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说复杂,就整个传播研究里,就数有关符号及其意义的理论最玄奥了。  相似文献   

5.
传播学的奠基人拉斯韦尔在《传播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中,提出了5W模式,即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效果如何。根据传播学的要素划分,我们可以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来总结政务微博的传播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6.
随着以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为标志的第二次信息革命的兴起,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已经和整个经济的全球化一起,成为人类社会进程中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然而,当“全球化”、“传播全球化”等逐渐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全球化?什么是传播全球化?它来自何方,又将往哪里去?它的实质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无疑值得我们关注。“全球化”是一个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内涵十分  相似文献   

7.
从传播学意义上说,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就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并以语言为载体的传播信息的艺术。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涉及到信息传播过程中几个关键的要素:传播的信息、传播的主体、传播手段的风格与形态、传播过程的控制、传播环境的适应和利用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电影属于大众传播媒介的范畴,将传播学的理论成果运用于电影学的研究,有其学科逻辑上的必然性、可行性.本文以传播学视野观照电影学并论述其现实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电影传播的整体模式.  相似文献   

9.
陈虹 《视听界》2006,(1):46-47
什么是人格化传播?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在人格化传播过程中,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微博的兴起和流行,再次证明了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些平台参与到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公民有了更多空间和渠道去表达意见、发布信息。伴随媒介环境的转变,每个人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信息传播的过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隐私与公共分享理念的冲突,虚假信息损害名誉权等,如何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中更有效地实现对人格权的保护?新的媒介环境下,人格权在网络传播受侵害案又呈现出哪些新特点?目前微博上对于保护人格权的措施如何?我们作为这场变革中的一员,又应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手机短信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手机短信是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作为目前人际传播的流行方式 ,手机短信在运行实践中也逐渐担负起大众传播媒介的角色。相对其他媒介而言 ,手机短信较好地实现了“随时随地传信息”的现代传播理想 ,并对传统传播学理论产生了冲击与突破  相似文献   

12.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打破了中国作家诺奖"零突破"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文学作品创作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同时也反映了作品的"有效传播"对莫言获奖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展开分析,立足于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和传播技巧三个层面探讨对莫言获奖起到的推动作用,分享莫言作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的"有效传播"经验。  相似文献   

13.
“剩女”是当代社会一个引人瞩目的社会现象。学界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剩女”成因的不少,从传播学角度讨论“剩女”在人际传播和大众传媒的生产与制造,及其所隐含的性别与社会意义,却无多。究竟“剩女”是而且应当是当代传播的焦点,抑或它主要是传媒出于某种偏向所制造和生产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从传播学角度谈档案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应符合传播学的基本规律。档案信息传播部门通过建立或更新传播理念,在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推进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的基础上,正确分析用户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大力改善传播与服务技巧,从而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刘江 《新闻传播》2007,(10):64-64
电影具有与生俱来的传播属性,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传播功能。电影传播的立场、价值观和目的是间接的,是依托于故事(故事片)或所谓客观事实(纪录片)的,它影响受众的方式是非对称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长期的实践中往往会变成一种更为强大的影响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积极传播与电视节目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本身是一种传播,是大众传播.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分别是Who(谁),Says What(说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获得什么效果),其中,获得什么效果联系着传播的目的.传播到底有什么目的?这个问题在电视从业者看来并不构成问题,然而越是基本的传播诉求,越是在我们的传播实践中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17.
榜是宋代重要的官方信息传播媒介。宋代榜的传播空间分布非常广泛,包括朝堂、衙署、边塞、寨门、市曹、书院学校、交通要道、酒店等地,内容涉及法令实施、税收、军事、贸易等宋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分布各处、内容各异的榜促进了宋朝社会官方政令的畅通及与民间信息交流的活跃。榜具有新闻性、劝谕性、指导性、空间性等传播特征,具有沟通朝野信息、控制引导社会舆论、宣示封建权力等传播功能。较之仅在官员中传播的邸报,榜是宋代传播范围更广、信息辐射力更强的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8.
人类传播可区分为三类,即人类信息传播、人类知识文化传播和人类社会文化传播。人类信息传播是信息经济时代人类对大数据、信息形态的传播,是人类传播的初级形态。人类智慧传播是智慧经济时代人类对智慧映像的传播,智慧映像传播可区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类对知识文化的传播,它是人类传播的中级形态;一类是人类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它是人类传播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是人类传播之母,是社会传媒之母。人类智慧传播是同人类的诞生同步的,但是它的显现、功能力被人类认知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实现的,特别是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人类智慧传播才提到了议事日程,人工智能技术把人类智慧传播变成了现实,并以人类传播之母、人类传媒之母的身份带领其“子女”们为人类传播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相似文献   

19.
宋扬 《新闻三昧》2006,(12):27-29
奥运会与国家形象一、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奥运会从媒体报道的角度而言,属于全球性的媒介事件。因此,奥运传播是一种对外传播。所谓对外传播,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它主要体现在把有关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传达给国际社会。这些信息又可以称为出境信息。对外传播将传播的内容立足于国内,传播的对象在境外。外国人、其他国家的华人或港澳台同胞,都是对外传播的对象。其实质是:(一)对外传播是跨国的传播。不论具体的传播者是谁,也不论具体的传播内容是什么,所有对外传播均被视为代表中国,从而与树…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不是专业化的传媒组织,但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博物馆的传播类型以大众传播为主,是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等因素相互作用的集合,传播各环节都受到不同的社会力量和心理因素的制约,传播者和受众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着互动的、双向(乃至多向)的信息传播,传播效果也作为这些要素和环节相互影响的结果而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