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掺杂石墨烯作为一种改性后的石墨烯材料,保留了石墨烯在电学和力学方面优异的性能,并且氮原子的掺杂将会引入N-C键,增强材料电负性。目前已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出含有不同氮含量和不同氮种类的氮掺杂石墨烯。本文综述了部分不同氮含量和不同氮物种的氮掺杂石墨烯的合成方法,以及氮掺杂石墨烯在电催化还原领域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N、B杂质原子及各类空位缺陷的引入对Ti修饰的石墨烯体系储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修饰的空位石墨烯有望于作为储氢的材料,推测减小单胞内的C原子数目,质量储氢密度可达3.23%。  相似文献   

3.
离子注入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在很多方面都优于扩散方法的掺杂工艺。集成电路工业的发展已对离子注入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通过介绍离子注入技术的原理和目的,主要特点,特性分析,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离子注入技术的重要性,对离子注入技术的改进是未来高精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技术中,多晶硅层掺杂浓度对钝化效果有直接影响,本技术利用离子注入实现不同浓度的掺杂,分析了不同掺杂浓度的钝化效果,结果发现在掺杂浓度为6*1015cm~(-3)时,经过950℃退火,可以达到最优的钝化效果,ivoc可以达到715mv。  相似文献   

5.
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具有光学性能、高热导性能、力学性能和室温铁磁效应等性能。石墨烯材料的发展使得传感器的发展如虎添翼。很多优质传感器的诞生也使生活和生产变得更加智能。本文基于石墨烯材料论述了石墨烯柔性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两位来自俄罗斯的研究学者,他们以“关于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赢得桂冠。 什么是石墨烯?它有哪些性质?中科院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俊介绍道,“石墨烯属于二维碳纳米材料,是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和强度最高的材料。薄是因为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体,厚度只有一个碳原子大小。虽然薄到极致却非常致密,即使原子尺寸极小的氦也无法穿透它。”当然科学界都在关注石墨烯的研究进展,青年研究员王俊在低维碳纳米光子学材料、性质及器件研究方面表现出色,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相似文献   

7.
利用离子注入法在Si(001)片上先后注入了In+和As+,注入剂量为1.5×1017cm-2,注入能量分别为210和150keV,然后对样品经过退火处理制备出了量子点材料,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了材料的截面像。  相似文献   

8.
离子注入诱变选育之江菌素产生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之江菌素产生菌玫瑰黄链霉菌杭州亚种93-15-32菌株为出发菌,研究离子注入微生物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各剂量N^ 离子注入之江菌素产生菌的总变异率达42.4%-73.0%,其中正变异率达5.8%-38.2%。通过9批诱变实验,筛选到一株高产菌株94-49,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4倍多。通过5代传代,产素性能能稳定遗传,并通过了400L发酵罐中试。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处理是一种有潜力的微生物诱变育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I0006-I0007
日前,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简称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正式公开宣布,该院已经成功制备出国内首片15英寸的单层石墨烯。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单原子层平面薄膜,可以作为制备新型触摸屏的核心部分——透明电极的材料。据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副主任史浩飞介绍,石墨烯只有0.34纳米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半导体生产中用到的离子注入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离子注入机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故障加以归类,并结合一些实际维修过程中遇到的故障现象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用能量75keV、剂量1.0×10~(17)~7.0×10~(17)ions/cm~2的氮离子注入LYl2硬铝合金,研究了注入剂量对材料表面硬度行为的影响,实验发现存在一个剂量阈值D_(1b)=5.0×10~(17)N~+/cm~2,以该剂量的N~+注入可使LYl2硬铝合金的表面硬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用X-ray衍射仪探测到注入层出现AlN第二相,同时用TRIM算法计算了注入后的氮高子浓度分布和辐射损伤分布.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弥散强化和缺陷强化是N~+注入LYl2硬铝合金的主要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冷轧厂罩式炉退火时钢卷产生的粘结缺陷的分析,探讨了粘结产生的机理,通过对其主要影响因素(卷取张力、板形、带钢表面粗糙度和清洁度、退火工艺条件及平整工艺等)的研究,寻找控制粘结缺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世界发明》2003,26(1):9-9
在金属制造中采用—种新奇的离子注入技术,可以使金属材料表面陶瓷化或金刚石化。从而为金属材料披上十分坚固的盔甲。  相似文献   

14.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25006,91122034,51402336)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黄富强研究员、北京大学林天全副研究员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陈一苇教授共同合作,制备了一种有序介孔少层碳的新型材料。这种材料是石墨烯广义家族的一种新结构,具有优异的三维微观导电性能。科研人员发现,氮掺杂的介孔石墨烯具  相似文献   

15.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的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晶体结构,厚度仅为单层碳原子直径,是世界上最薄、比表面积最大、强度最高、热导率最高、室温下平均自由程最长、载流子迁移率最高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隧道效应、光学性质、渗透性质等特性。目前,世界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各大公司均高度重视石墨烯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本文通过对石墨烯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进行统计分析,从多个角度解读了国内外申请人在该领域的专利发展态势,并对国内申请人现阶段应采取的专利策略给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技信息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7+6+5+4+3+2+1+14
美找到量产石墨烯的简单方法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在6月出版的《材料化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石墨烯的简单方法:通过在干冰中燃烧纯金属镁的方式就能够直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多层石墨烯(厚度小于10个原子)。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碳材料,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具有独特的电子和机械性能,应用前景极为广泛,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硅的电子材料。负责该项研究的北伊利诺伊大学化学及生物化学教授纳拉扬·奥斯曼说:"早有实验发现,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金属镁可产生碳。但是在我们之前,并未见有科学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I0001-I0001
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在6月出版的《材料化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石墨烯的简单方法:通过在干冰中燃烧纯金属镁的方式就能够直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多层石墨烯(厚度小于10个原子)。  相似文献   

18.
正催化反应水电解制氢低/非Pt催化剂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邢巍研究员课题组联合上海光源和东南大学对MoS_2析氢体系联合攻关,开创了自发界面氧化还原掺杂法,以低量的钯原子活化二硫化钼(MoS_2)惰性表面获得了兼具低成本、高效率的稳定HER催化材料。相关论文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Pd掺杂后取代Mo位,同时引入硫空位并诱导MoS_2相变生成稳定的1T结构。理论计算表明,位于  相似文献   

19.
N+离子注入选育色素产生菌Monascus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10 keV的N+离子注入,对产红色素红曲菌进行了诱变选育.在确定最佳注入剂量后,经过两轮离子注入诱变筛选,选育出1株高产突变株,红色素色价提高38.1%,且色调适宜.经传代培养,其高产性状能稳定遗传.对该菌株的发酵特性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小辞典     
正十六醇、正十八醇醇是一种由碳、氫、氧原子組成的有机化合物。在它的分子中,碳和氫原子构成一条鏈,上面連有由氫和氧原子組成的原子集团——羟基。酒精就是醇的一种。正十六醇是含有十六个碳原子的醇,它的特点是碳原子排列成一条直鏈,而沒有支鏈,羟基連在第一个碳原子上,所以叫做正十六醇。正十八醇就是含有十八个碳原子的醇,其分子中的碳原子同样排列成一条直鏈,羟基也是連在第一个碳原子上。环氧乙烷缩正二十二醇这是正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