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流行音乐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香港、台湾等地传入大陆,已然成为反映时代青年精神状态的风向标,无不铭刻着青年人的社会价值观念。无论是透着柔情蜜意的爱情歌曲,还是响彻着夏日蝉鸣的校园青春民谣,抑或充满金属质地和激情力量的摇滚音乐,都是在彼时风行的旋律中记载着青年人的思想、情感、观念,甚至无所不包的琐碎的生活点滴。作为流行音乐的最大创作与消费群体,流行音乐在青年价值观建构期所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本文将对流行音乐与青年人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以及流行音乐对青年价值观的塑造功能和实现路径进行探索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一些学生随意碰歪、碰倒桌椅,摔碎粉笔,甚至在别人的书本上胡乱地划道道,他们却从无半点羞愧之意。遇到这样的事,过去我往往是愤愤地把他们喝斥一顿了事。后来,我目睹了社会上有些青年人在公共场所大嚷大闹,以及不尊重他人劳动的种种不良  相似文献   

3.
引领学生广泛阅读 塑造健康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传古存今、贯通中外,传承人类思想、智慧和文明的财富。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阅读,是人类社会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是继承和发展优秀文明的重要途径。中学生通过阅读,特别是广泛阅读,可以拓展视野、积累知识,不断完善和健全健康人格.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电力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青年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多元化,电力企业青年人队伍出现活力不足、责任感不断缺失等问题。南靖供电公司结合时代特征和当下青年人想法,从青年人责任感培养、创新活动载体、提供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最大程度调动青年人积极性,推动青年人不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许多和我接触到的大学生常常问我这样几个问题:现在听说毕业生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怎么办?知识和能力哪个更重要?大学生应当如何塑造和完善自己?等等。我想,大学生的自我塑造问题应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明确大学的意义;二是明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三是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来完成自我塑造。一、大学的意义按照教育社会学的观点,大学是青年人社会化的最高建制。大学教育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大学生通过大学阶段的锻造基本完成了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但大学生能否很好地实现这种转变,其中,对大学意义的理…  相似文献   

6.
赵金玲 《时代教育》2015,(3):227+240
本文从幸福感的定义入手,探究了当今青年人幸福感的现状以及青年人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社会实际与相关心理学知识,提出了通过思想教育方法提升青年人的幸福感、减少青年人压力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探讨“新时期大学生的形象塑造必要性和实现途径”这—命题入手,认为高等教育目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青年人自身生理和心理需求等诸方面的因素需要加强大学生形象塑造。进而对大学生形象塑造进行了定位分析。探讨要以素质培育为主线,作为大学生良好内在形象的塑造支点;开展塑造“大学生形象工程”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公众形象;以榜样的力量为大学生形象塑造提供参照点等途径实现大学生的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青年人的阅读明显呈现由经典向通俗偏离的趋势,青年人的阅读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文学界、教育界的内部问题,而是对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国民素质都具有方向性的问题,本文分析当下青年人阅读现状,并从阅读方式变革、阅读内容的变革三个方面探讨青年人阅读方向偏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 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人格的完善决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培养塑造的结果。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因此,塑造教师完美人格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就在于如下方面。 (一)从“兴国”与教育的两种尺度来认识塑造教师人格的意义。生活在世界之交的理性人们大都能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绝不是以单纯的经济增长的指标与数字作为尺度来确认的,“兴国”决不仅仅是发展科技,丰厚物质,船坚炮利,还必须另一尺度即民族精神振奋、国民人格完满、精神文明的高扬,民主的健全等来评价其发展水平。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出现的“文明危机”就是科技丧失了它的活生生的人的意义,是对人的存在的遗忘。科学的兴起把人推人一条专产化训练的隧道,人越在知识方面有所进展,就越看不清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看不清他自己,于是,就进一步陷入“存在的遗忘”。“目前教育青年人的方式,对于青年人的训练,人们接收的大量信息——这一切都有助于人格的分裂。”这些现象意味着“现代人”漫不经心地抹去了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有学者认为,从实践论的观点考察,教育的本质就是在于提升作为实践人的价值,是主体人的再生产。这就决定教育担负?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精神界战士,如一盏照亮黑夜的明灯,指引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鲁迅将未来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把对青年人的生命关爱与精神关怀表露在他的杂文里.他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关爱青年生命,为青年人提供“韧”性战斗的精神武器;以“立人”的人学理想为精神指引,鼓励青年人“执著现在”,正视现实,积极大胆地看取人生;怀着对青年人的殷切期望,指导青年人的具体读书实践.以此培养青年人健全的个性,自由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1920年代,中国现代戏剧理论中正式出现了艺术本位论,以余上沅等人的理论为代表,立足艺术本位和戏剧本位两个基本立场,对中国传统戏曲、西方戏剧进行了重新评述,并试图从现代性、民族性、艺术性等方面规划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方向。中国现代戏剧理论中艺术本位意识的形成,既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戏剧观的影响,也是当时中国知识界对审美非功利性的认同从文学领域延伸到戏剧领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戏剧观念的渊源追溯、流变检讨与层面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戏剧观念最早可追溯到史前先祖初民为谋生图存与凶禽猛兽进行的顽强搏斗,经过漫长悠久的历史流变方始指舞台表演艺术,自明清以迄近代因主体社会地位不同又显现出倾向分明的悬殊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学艺术亦可发挥其美育功能.笔者从历史典故、诗词、音乐戏剧、书画艺术、遗型艺术等方面论述了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的渗透;主张在讲述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理解它们对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而且还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爱尔兰戏剧运动》的文本细读来分析叶芝的戏剧理念及其历史内涵。叶芝希望通过剧场艺术来呼唤和建构爱尔兰民族精神,并以此对抗英国帝国主义的戏剧文化;他把当时风行的现实主义客厅剧视为欧洲中产阶级堕落的文化表现,提倡回到民族主义的浪漫主义艺术。在语言上,他也坚持爱尔兰西部乡村农民所说英语具有的音乐性,而否定现代社会受教育阶层的新闻语体。这样一系列的对峙,使叶芝的戏剧理念呈现为“去殖民化的诗学”。  相似文献   

15.
学校剧除了对中国戏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以外,其实在教育上亦有独特的价值,但它的发展受制于社会传统,故而有点曲折,特别是在东方社会。在制度化教育以前,古希腊人已经注意到教育与戏剧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夸美纽斯将演剧带入了学校教育,并在课程上给它一定的地位;杜威则赋予了它更新的内涵,由此学校剧经历了从宗教手段之一到艺术教育最高级形式的转变;如今更发展为教育戏剧,用以辅助普通学科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戏剧艺术本身的独特性,使其与社会政治之间产生了一种难以割离的天然联系,对此,无论是欧洲戏剧史还是中国话剧史,都提供了有力的解释。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戏剧在发挥政治参与和社会批判功能之时,如何将政治移情与审美转换合理调配,既发挥其社会功用,承载一定的政治符码、社会担当,又不至于解构艺术底线,呈现出文化意味和审美品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面对四川大地震,作为社会良心的文艺工作者积极应对,以坚实的艺术实践对这一公共性社会事件及其呈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集体人格进行了表现,人艺的新话剧《生·活》在艺术如何面对社会生活,如何处理政治移情与审美转换之关系等层面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仪式是戏剧的最初形态。仪式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发展成戏剧,一种是作为艺术形式保留在戏剧里。后者或者以完整的仪式形态保留在戏剧里,或者以一种仪式感存在于戏剧中。本文试图探讨存在于戏剧中的仪式或仪式感对悲剧的心理距离产生了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影戏研究肇始于20世纪前期。在三四十年代,戏剧史论界侧重于探讨滦州影的艺术特征和影戏的起源与形成。五六十年代的学者是在整个戏剧史的视野下来观照影戏的发生与流变,而影戏本体层面的研究有所削弱。八九十年代无论是影戏的横向研究还是纵向研究均得到长足的发展,以民俗学、工艺美术学的学者成就较大,治戏剧史者基本处于缺席状态。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的实施,多学科门类的学者积极介入影戏的研究与考察,治戏剧史者开始回归影戏研究行列;学人们普遍注重新方法、新技术的运用,显示出良好的学术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戏曲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艺术因素,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然而,在戏曲艺术实践不断成熟、不断完备的情况下,我国戏曲理论却始终停留在以戏曲局部的音乐性与文学性统观戏曲艺术整体的框架中。李渔的戏曲理论则首次突破了这种传统的戏曲理论研究格局,以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为基点,涵盖了戏曲艺术本体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李渔戏曲理论从文学属性的倚重到戏曲本体的回归,标志着我国的戏曲艺术在理论上达到了艺术本体自觉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主义杰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公认的奥尼尔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这是一部自传性极为浓厚的剧本 ,倾注了剧作家的血和泪。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 ,即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因素 ,人性本身的内在品质及剧作家奥尼尔自己的悲剧命运观来分折和探讨此剧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