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今年社党委加大了新闻改革的力度,提出了报纸要增强可读性、贴近基层的方案,按要求,要达到短、新、深、实、活的要求,政治教育报道的难度就更大一些。如何把政治教育的报道从枯燥乏味写得新鲜活泼,从空洞无物写得实实在在,从雷同老套写得泪然各异,从冗长繁杂写得短小精悍,我认为这是让政治教育报道“实”起来的主攻方向和目标。下功夫实现这“四个”转变,不是易事。这要靠全社的同志和广大通讯员的共同努力,勇于实践和不断探索。下面我联系实际讲一些具体想法,供参考。第一,以抓创新求“实”政治教育的报道最怕的就是大而空,解…  相似文献   

2.
军事训练,作为部队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和广大指战员的主要实践活动,理应成为我们记者和通讯员关注的焦点和报道的重点。“焦点”也好,“重点”也罢,都得靠稿子说话。拿不出好稿子,指导不了面上工作,一切等于零。许多训练来稿之所以不能见诸报端,就我看来,恐怕与如下3个问题有关:一、写得太实。如果说政治教育的报道容易写得太“空”的话,我们的训练报道往往容易写得过“实”了,大多是就训练写训练,就演习写演习,陷到技术性的圈子里出不来。这可以说是多年来训练报道的一大通病。不少训练来稿,所以似“泥牛入海”,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吃了技术性…  相似文献   

3.
政治教育报道既是军报的宣传重点,也是宣传难点。政治教育报道2难,集中体现在难写、难编、难登上。难是坏事,但它又逼迫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不断进行思考、探索,以寻找其生机与希望。从这一角度看,难也是好事。拙文拟谈谈有关使政治教育报道“实”起来的一些问题。在近几年新闻改革研究中,一些同志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军事训练报道要“虚”起来,政治教育报道要“实”起来。提出这“改革目标的背景是:有些军事训练报道太安了,技术性强,读者看不懂,又容易泄密,因此,要多从提高思想性上下功夫。而政治教育报道往往是认识了什…  相似文献   

4.
在党报刊发的各类新闻稿件中,典型人物报道往往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好的典型人物报道可以强化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增强党报的影响力,使读者读后产生共鸣。但如何才能让典型人物报道出彩,把典型人物写“活”、写得耐人寻味,这是摆在我们很多党报记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5.
一资深编辑提及:上海某记者报道.“同盟会员某某在沪去世……”而另一记者同样报道这件事,“最后一名同盟会员,目前在沪因病去世……”显然,后者的报道高于前者。原因当然是他的背景交待得好。记者该如何用活资料呢?  相似文献   

6.
我赞成“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说法。当我翻阅今年上半年新华社记者报道北京的一些新闻稿件,特别是读了被评为新华社社级一等好稿、编辑部级二等好稿的稿件时,在我的脑海里总要跳出这四个字:新、实、活、短。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好稿无不是记者或记者、编辑共同精心经营,下了很深功夫的结果。选题求新题目,即主题,是新闻的灵魂。选准题目,对  相似文献   

7.
第三个层次:以虚带实和就实论虚。 在着重论述了事件性报道的几种结构方法之后,我们再来研究非事件性报道的结构方法。这是新闻作品中把握结构最困难的部分了。 当确定要写一篇非事件性的深度报道,考虑如何具体结构它的时候,记者可以在两种方向性的模式中选择。一种是“以虚带实”式的,一种是“就实论虚”式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爱看经济报道的人多了起来,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得怎么样了?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东南亚为何会发生金融动荡?对我国及整个亚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如何?……这些关于经济方面新发生事实的报道──经济报道──成了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话题。但是要让大多数外行人对他们不太熟悉的经济报道感兴趣,的确不是一件易事。要搞好经济报道,关键是要把经济报道写“活”。经济日报副总编辑詹国枢就是一位把经济报道写“活”了的记者。詹国枢极力倡导新闻的“第二种翻译”,他曾说过:“我写经济报道,力求做到八个字: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我认…  相似文献   

9.
着眼于“新点”。新闻姓“新”,要有新材料、新观点、新思想,这是一般的人都知道的常识。西方一位记者曾经说过:“记者的伟大和难当之处,就在于要处理好一个‘新’字”。这话说得非常深刻。报纸天天出,新闻天天写,天天出新,实非易事。然而,如能选择新的新闻角度就能解决这个“难”题。选择新闻角度,要着眼于“新”,就是选别人没有报道过的角度。  相似文献   

10.
任洁 《今传媒》2014,(12):143-144
教育新闻备受千家万户关注,但写好这类新闻并不容易,如何在专业性与社会性、客观与大局观之间取得平衡,是教育记者需要思考的。笔者对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番深入调研,通过多个案例,对教育新闻报道的方式、角度、深度、雷区等多方面进行论述,提出记者不仅要第一时间报道教育新闻,还要把稿件写得通俗易懂,拓展社会性;在一些敏感话题上,教育记者应具备大局观,对不该涉及的内容,要具备足够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11.
搞新闻的都知道,政治教育难搞,政治教育报道更难搞。而军报这次“赞颂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七大”主题教育宣传却是成功的,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政教报道写实了、写活了、变得好看了。总结去年主题教育宣传的得失,可以悟出政教新闻乃至政工新闻写作的三昧。  相似文献   

12.
意境的寻求     
亲爱的青年记者: 在给你们写这封信的开头,我想引用了玲同志给我的信中的几句话,也可以说是信中之信吧!她的信中说: “今天收到湖南寄来的《芙蓉》,一口气读完了你写的《微笑》。你写得多好啊!我们都微笑了,而且大笑了。”“艺术也需一点点远视。要有点虚,太实在了,反而有失之‘死’。虚中才有想象,意境,  相似文献   

13.
领导人有什么重要活动 ,新华社一般都是要报道的。凡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 ,如国庆、五一、七一等纪念活动 ,当然要发新闻。这类活动都有主持人、主讲人 ,他们都有预先准备好的发言稿或报告稿 ,这种消息一般都是好写的。而单个领导人活动的新闻就复杂一些 ,对这类活动的报道 ,记者有三怕 :其一 ,有些领导人活动时没有讲话稿或发言稿 ,全靠现场“发挥” ,讲起话来跳跃性很大 ,古今中外 ,山南海北 ,各行各业 ,大侃一通 ,讲的内容与活动主题关系不大 ,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现场气氛可算是生动活泼了 ,但却难死了记者 ,假如把这些话写在报…  相似文献   

14.
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评论是对客观事实的分析和评议。评论,在报纸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有人说,不会写评论的编辑不能算是好编辑,不会写评论的记者不能算是好记者。这话不无道理。同样,不善于编发评论的报纸不能算是好报纸! 那么,地市报应如何开展评论工作,它的评论应有什么样的风格和特色?邢台晨报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该报从1985年创刊起,就把加强和改进评论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业务的基本建设来抓,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向土、短、快、新、活方面发展,收到了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记者“写稿”,编辑“把关”,这是新闻从业人员最为平常的工作。但是,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那样,记者写稿容易,写“好稿”难;同样,编辑编稿容易,“把好关”却难。编辑稿件远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只是简单的勾勾抹抹、删删改改,而是编辑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综合体现。作为一名广播新闻编辑不仅要把好有形的“文字、音响”关,更要把好无形的“政治”关。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新闻单位,没人爱跑会议、没人爱写会议新闻,但负责跑党政机关的记者,却天天离不开写会议稿,开各种形式的会。我在跑党政新闻的所谓“枯燥乏味”里,却寻找到了在文山会海中挖掘新闻“金矿”的乐趣。一、跳出程序寻突破把党政新闻写活跑五大委的记者几乎绝大多数的新闻都是写会议报道、领导活动。这类稿子最容易写成程序式的“八股新闻”,不但读者不愿看,而且这类稿子多了,也严重影响了报纸的质量,时间长了,连记者自己都懒得写懒得看了。本人在采访此类稿件中,注意跳出程序化的束缚,真正把新闻写活、写生动,写得老百姓爱看…  相似文献   

17.
有的通讯员同志已经摸准了规律,每逢元且、春节、“五一”和国庆节前夕,报上总要报道一些“市场繁荣”、“商品丰富”之类的消息。于是,他们如期不误,及早把有关稿件寄到了报社。对此,编辑部当然十分欢迎。然而,要把这类配合节令的报道真正写好,也不容易,是需实要广大通讯员和记者、编辑一起努力,动一阵脑筋,花一番心血的。在此类来稿中间,往往以附件一这样的居多。  相似文献   

18.
6月6日上午,总政于主任亲自给报社领导打电话,表扬第三版刊登的《“听排长讲故事”》的报道写得生动、有哲理,“编辑感言”也写得好,陈贤德同志编的《政治教育岂止在课堂》一文,概括得也很好,并充分肯定了最近军报关于政治教育改革的报道。社长孙忠同在传达于主任指示的同时,要求有关部室专题研究落实首长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工作宣传质量。6月7日下午,副总编辑江永红主持召开了由政工部、总编室、评论部和记者部有关领导、编辑参加的座谈会,进行了专题研讨。大家结合工作实践,回顾了今年以来政治工作宣传的一些特点。 …  相似文献   

19.
记者拥有“编辑观点”,实际上是多一个角度看问题。这样做的结果,会使记者抓报道、写报道的“命中率”更高,劳动成果更好地在版面上得到体现,使稿件的“供”与版面的“需”之间联系得更密切。  相似文献   

20.
党报如何才能尽到传播好新闻的职责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抓一个“新”字,即要集中力量突破“新”,用“新”来带动时效,精练和报道质量,以“新”来带动“短”,带动“快”,带动“活”,当然,写快,写短,写活也是写新的要求,你能够写出好新闻,可如果不讲快,结果新闻就会变成旧闻,人们就不愿意看,如果不写短,动辄洋洋数千写,大量实实践证明,写新闻稿,只要抓住“新”,就可以快,就可以短,稿子就能写好写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