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同振 《中学文科》2006,(12):42-42
一、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 1.继承与发展是此次基础课程改革的特点新课标更为彻底地摒弃以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更为充分地强调了教学的中心:学生这一主体。这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是一致的,即: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一教学理念和国际上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有赖于思想观念的更新。至今,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仍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忽视健身知识(意识)和体育能力的培养,造成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就中断了体育锻炼。学校体育改革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转变旧观念。树立以增强体质。培养健身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健身习惯为目标的教育思想。使学校体育延续到学生的一生,终生健身,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3.
王海滨 《教书育人》2012,(12):56-57
一"大体育"发展格局的内涵学校"大体育"发展格局,从广义上说,就是以体育教育教学"三基一尖"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健身意识、终身健身知识、终身健身技术、终身健身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深化体育课程建设改革与发展,坚持"育  相似文献   

4.
构建以促进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坚持全面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坚持“三个面向”为目标。体系构建涵盖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通过专业布局调整、专业内涵建设、培养模式创新、大思政育人机制构建,有效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5.
体育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综合素质.从而达到学生主体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只有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才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使体育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文章以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就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控的重要性、基本程序、要求和方法做了分析和探讨,为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徐立华 《新疆教育》2012,(17):19-19
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培养人才为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体育教学应当从体育教育的目标出发,提出当前体育教学面临的困难。笔者根据体育学科的教学实际,探讨在新课程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适当淡化体育的竞技成份,加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并提出新课程从课前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激励学生达标。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程的目的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培养人才为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体育教学应当从体育教育的目标出发,提出当前体育教学面临的困难。笔者根据体育学科的教学实际,探讨在新课程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适当淡化体育的竞技成份,加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并提出新课程从课前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激励学生达标。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充分,全面和谐地得到发展,而这一目标又是通过德,智,体,美,劳这五方面教育来实现的,正确的“五育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必须将“五育”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0.
李健 《高教论坛》2004,(2):104-106
本文以培养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奉育统计能力为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教师的计算札水平.在教学中更新教学~-1容、改进教学手段,提出了以Exccl软件为统计工具.选择PowcrPoirIt制作课件送行教学的教学槛式.井对如何进行该模式的教学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方式。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中,应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体育锻炼着眼于学生一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杨杰 《新疆教育》2013,(13):180-180
体育课程目的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培养人才为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体育教学应当从体育教育的目标出发,提出当前体育教学面临的困难。笔者根据体育学科的教学实际,探讨在新课程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适当淡化体育的竞技成份,加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并提出新课程从课前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激励学生迭标。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方向表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确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践证明,传统的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体性的弘扬。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则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新构建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部分体育教师却片面地理解为“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以学生的快乐为中心”,导致了极端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体育跟其他学科一样,也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 为指导的师生双边活动。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调 查研究,对现行的体育课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学生不喜欢上体 育课的原因,并研究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从而实现体育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面向21世纪学校体育的发展.我国提出了体育两类课程的改革,明确了目标和要求,希望能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加强学生个性和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改变过分强调统一指挥的强制性模式。我们不仅要使学生身体上、精神上处于健康状态,而且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拥有健康道德。我们知道了评价学生健康的标准,就应该在两类课程改革中运用.并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教学如何切实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广大体育教师和理论工作者所思考的问题.发展性教学观认为,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高校体育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体现出主体参与过程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7.
秦泗军 《成才之路》2009,(13):67-67
新世纪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从片面的生理学评价转向身心健康的评价。体育课的目标突出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使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就使得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因人而异,特别注意保护弱势同学的尊严,与教学目标精神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66):113-114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创新合作意识,充分体现人性化教学活动,以健康、快乐教学为中心,讲求学生个性化发展,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体现个体差异,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目标,倡导学生为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打造有活力、有效率的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以人的发展和人的提高为目标,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学论教,学教结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发展。素质教育有如下特征:教育目标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20.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形式,体育教师在确定每一堂课的具体任务时,都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在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和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强化育人意识 体育教学缺乏育人意识是多年的老问题,少部分人甚至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笔者认为:教是育的基本内容和体现形式,是育的基础和前提;育是教的结果和目标体现。教中有育,育中有教,教书育人是一个根本的教学原则和规律,是其他所有教学原则的共同归宿。体育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