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1948年,《灾难的岁月》问世。这是戴望舒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诗集,共收录了诗人1934—1945年的诗作25首,其中17首写于抗战期间。作为“灾难的岁月”的“里程碑”(《赠内》),《灾难的岁月》的艺术实践有别于前一本诗集《望舒草》,当时颇受冷落。建国后情况就不同了。评论界对它的评价是较高的。在这方面,艾青的论断很有代表性。他为1957年出版的《戴望舒诗选》作序,赞扬戴在  相似文献   

2.
《萧红墓畔口占》一诗是戴望舒晚年的作品,1948年收入诗集《灾难的岁月》。2018年出版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共收入了十首中国新诗,《萧红墓畔口占》收入九年级下册第一单。1942年1月22日,年仅31岁的萧红病逝于香港,安葬于香港浅水湾丽都酒店海边。本首诗就是戴望舒在一次去萧红墓凭吊后有感而发之作。诗作第一稿发表于1944年9月10日,题为《墓边口占》。  相似文献   

3.
<正>《雨巷》是戴望舒的代表作,也是成名作。作品创作于1927年夏天,发表于1928年8月《小说月报》第19卷第8号上,1929年4月,被收录入他的第一部诗集《我的记忆》中。早在1926年,戴望舒与施蛰存、苏汶一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3月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反动当局拘捕,经保释出狱后,又逢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诗人被迫隐居江苏松江友人家里。大革命失败,戴望舒  相似文献   

4.
台湾诗人郑愁予,本名郑文韬.这位被诗人杨牧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1933年出生于中国的北方.他自幼喜诗,1949年随父亲到台湾后,出版三本诗集,特别是在1954年,他曾以“美丽的错误”(即《错误》一诗)名扬台岛.1968年赴美入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研究,获艺术硕士学位.1973年转赴耶鲁大学东亚系任教,在美其间又在台湾出版了三部诗集.但他并不因此而随波逐流,1977年他坦然拒绝参加有巨大市场价值的台湾版《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使人刮目相看.而在五年以后,《阳光诗集》杂志秋季号以读者投票形式重新评出台湾十大诗人,结果十人中有八人与《选集》  相似文献   

5.
具有“雨巷诗人”美誉的戴望舒的诗歌多长于抒发真情、挚情。诗集《望舒草》出版后,使他很快成为知名诗人,他的诗很快风靡了全国。但是让我们迷惑的是诗人那忧伤的律动中徘徊着一个倔强的寻梦者的灵魂,这种意象最集中体现在《寻梦者》中。  相似文献   

6.
《我的记忆》是戴望舒的第一本诗集,本文探讨它的价值,即独创性。具体分析揭示戴望舒其时诗作的轨迹是从浪漫派走向象征派,并进而从中国新诗史的角度对比分析论定戴氏在中西诗学的交融中,成功地完成了中国新诗的这一转向,因而形成了新的与众不同的诗风,构成了他诗的独创。  相似文献   

7.
当代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董耀章,从一九七六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他的第一本诗集算起,不到六年的时间,他已出版了五本诗集,它们是《金色的山川》(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虎穴少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彩色的原野》(北京出版社出版);《阳光  相似文献   

8.
李金发是将法国象征派诗人的手法介绍到中国诗里来购“第一个人”①。他以其《微雨》、《食客与凶年》和《为幸福而歌》等三部诗集,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被公认为中国象征派诗的开创者。然而,他的《微雨》等三部诗集均创作于他留学法国和德国期间.1925年回国以后,他的诗歌创作情况究竟怎样?在当时的诗坛上究竟处于何种地位?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1923年2月,李金发在德国柏林编定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微雨》,三个月后又编定了第二本诗集《食客与凶年》。他将这厚厚的两本诗稿一并寄给在国内文坛上声望正盛的周作…  相似文献   

9.
提起陕西诗人远村,相信多数读者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远村在一年之内接连出版了三部诗集——《独守边地》、《回望之鸟》和《方位》,作品多次获奖,并被牧友》百万读者评为全国十佳诗人。同时,他的作品被译至海外,从而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时隔十多年后,诗人远村在做总编之余,出版了几部散文集后推出第四本诗集《浮土与苍生》,再次引起诗坛的瞩目。  相似文献   

10.
莽汉诗人李亚伟于2006年1月出版了他的个人诗集《豪猪的诗篇》。这算不算他的第一本诗集呢?从书号(即合法出版)意义上说,这算是第一本。但是,从事实上说,他的第一本个人诗集,我早在1984年就读到了,那是用打字机打印的,名字就叫《手虫诗》,16开本,粗糙的纸张,也没任何装饰。这本自印的个人诗集我保存了20年,然后,在亚伟决定编选这本《豪猪的诗篇》的时  相似文献   

11.
三十年代,随着诗潮的演变发展,中国新诗坛形成了以中国诗歌会蒲风、穆木天、任钩、杨骚等诗人以及臧克家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与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派双峰对峙的格局。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的王统照,早在1919年,就在《曙光》上发表了《初冬京奉道上》一诗,第二年被选人《新青年》。1925年出版了诗集《重心》。三十年代,王统照遵循“五四”时期奠定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先后创作出版了《这时代》①、《夜行集》②、《横吹集》③、《江南曲》④等诗集,成为三十年代现实主义诗派的一位比…  相似文献   

12.
帕斯捷尔纳克1890年2月10日生于莫斯科,童年时立志当音乐家,在音乐学院教授指导下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1909年,考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后转入历史哲学系。1913年,开始同未来派诗人交往。第二年,诗集《云雾中的双子星座》出版。他一生出版诗集多部,有《在街垒之上》《生活啊,我的姐妹》《主题和变调》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唐弢文库"中,珍藏着一大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出现过的珍贵期刊.其中就有只发行了一期的《顶点》(月刊)和发行了十期的《新诗》(月刊).这两本月刊都由新诗社出版,由戴望舒主编,著名作家、诗人徐迟都曾积极协助戴望舒编辑出版这两本诗刊.  相似文献   

14.
台湾女诗人席慕蓉,“一九四三年十月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内蒙古。”①她的蒙古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思是“大江河”,慕蓉是穆伦的译音,“我们却习惯叫她席慕蓉。”②一九八一年台湾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九八三年又出版了诗集《无怨的青春》,继续出版的散文集有《成长的痕迹》、《画出心中的彩虹》、《有一首歌》,以及《写给幸福》、《爱的絮语》、《白色山茶花》等。③席慕蓉的诗歌、散文在台湾引起了轰动。一九八六年大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了席慕蓉的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短时期内在广大青少年读者中引…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16,(7)
5岁小女孩朵朵最近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朵朵5岁的诗集》,有人说她夺走了"中国最小诗人"头衔.朵朵,大名王致柔,2010年出生,三岁开始创作诗歌.朵朵的父亲是诗人.他说,朵朵的这些诗大多是上学或回家的路上、或与爸爸妈妈玩耍时冒出来的,比如,《去上学》是她三岁时写的,准确地说是她说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原名梦鸥,笔名望舒、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县人.主要作品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月岁》等诗集.戴望舒的一生是短暂的,作品也不甚丰,但他是中国“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2011,(Z2):69
辛笛(1912年~2004年),原名王馨迪,笔名心笛、一民、辛笛。祖籍江苏淮安,1912年生于天津。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暨南大学教授。1935年,他的第一本新诗集《珠贝集》在北京出版。1948年出版诗集《手掌集》,引起很大反响。1949年7月参加中华全国第一次文代大会,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作协上海分会理事。"九叶诗派"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学洲先生可谓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在繁忙工作之余,勤奋创作,成绩斐然,前年刚出版一部厚厚的诗词集《吟啸烟雨》,时隔两年,诗兴未艾,文思如涌,倚马可待,今天又拿出来这部《玉壶冰心》诗集,让我钦佩。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诗歌美学是"诗言志""诗言情",这部诗集延续他以往的诗风,心系苍生社稷,  相似文献   

19.
《倒立》是非亚的第二本公开出版的诗集。在这部诗集里,诗人对日常生活有其独特的认识姿态,他以日常具象的书写和独特的形式创新来反思现实生活,形成特定的主题阐释。诗人解构了日常生活"无聊""无意义"等刻板印象,构建了日常生活的诗性,使诗集《倒立》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穆旦(1918—1977),本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193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抗战爆发后随校南迁长沙,后又步行至昆明,在西南联大继续学业。194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42年加入中国远征军,任随军翻译,赴缅甸对日作战,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考验。194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探险队》,1948年出版《旗》,同年赴美留学,1953年回国,任教于南开大学,翻译出版了普希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