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那时,辛亥革命虽然成功,建立的中华民国却只是有名无实。中国的知识分子继续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逐渐认识到建立一个徒有虚名的政治体制对于中国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在于改造人的思想。而人文关怀的核心就表现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可以说,当时知识分子实现人文关怀是历史对他们作出的要求。报刊人文关怀的思想溯源“人文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它作为一个具体的名词提出并发扬光大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意大利的一些学…  相似文献   

2.
陈文婷 《大观周刊》2013,(12):92-92,95
五四运动时期础版的为数众多的:报刊是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的民主主义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重要资料。本文对这一时期的报刊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以几个典型报刊为代表,具体分析其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内许多新闻学者认为,马克思创立人民报刊思想后发生了"两个转变",即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由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有哪些事实证明马克思在两个转变之前是唯心主义者,曾不赞成共产主义,没有一篇论著提供过事实根据.本文列举具体事例力图澄清对马克思"两个转变"的误判,阐述马克思在学生时代就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在<莱茵报>上宣传民主主义是适应德国民主革命要求的,同时马克思也赞成并宣传了共产主义.我们不能用"左"的观点贬低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  相似文献   

4.
毕耕  刘瑞琪  柳杨 《编辑之友》2016,(11):95-99
革命画产生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是政治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农运报刊中的革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都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宣传革命思想、号召农民起来参加国民革命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可为当代美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人民报刊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的报刊思想,既是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报刊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报刊思想的最初起点。抓住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这个最初起点——“人民报刊思想”,认真研究其实质、核心,对于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缔造并亲身参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工作。自1893年在澳门创办《镜湖丛报》始,他一生直接创办或者领导创办的报刊有十多种。此外,他还领导了三次较有影响的新旧思想的报刊论战,享有中国最伟大之主笔的美誉。他的许多政治理念通过报刊传播发扬,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性思想,革命报刊也摧枯拉朽般改变了中国报纸的格局,既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又促进了中国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中国回族知识分子融入近代中国第二次办报高潮,通过创办报刊传播民主革命、振兴民族、开启民智的思想,表达回族民众的精神诉求,在回族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这一时期的回族报刊活动进行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8.
施静  魏太亮 《兰台世界》2016,(13):125-127
以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报刊为经,以四川图书馆事业发展为纬,通过对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报刊与四川社会转型发展关系的探究以及四川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脉络的追索,寻绎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报刊对四川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宣传家,大革命时期曾担任党中央机关报刊的主编。他凭借自身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丰富的革命报刊活动经历,为党的革命事业和新闻宣传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瞿秋白在大革命时期运用报刊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热情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正确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为中国共产党打造了坚强的舆论阵地,积累了宝贵的报刊工作经验,同时也丰富充实了中国共产党的办报经验和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6,(8):6-11
刘师培是扬州仪征人,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与章太炎相媲美;一生历经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五四运动三个时期,其报刊活动与政治活动、学术活动相互交织。刘师培的报刊活动前期主要宣传排满反帝的革命思想,中期主要宣传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及教育思想,后期主要宣传保存国粹、支持袁世凯称帝、反对新文化运动。刘师培的报刊思想在当时具有先进性。刘师培的报刊活动是辛亥革命前后十年间学者形象的典型之一,他的个人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深刻地反映当时社会历史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卢佩  杨阳 《新闻世界》2008,(9):116-117
章太炎在学问和革命两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观其一生,无论学术还是革命方面的著述,报刊文章占了很大一部分。他的办报活动,也是贯穿了大半生的。本文大致分为了三个时期来研究他的办报活动和新闻思想,主要分析了他作为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报刊活动和思想及他的文风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与现代剧烈冲突的清末,妇女报刊的兴办发轫于戊戌维新时期,推波于辛亥革命时期,是与戊戌变法思潮和辛亥革命浪潮相伴而生并随之潮起潮涌的.清末妇女报刊的兴办,与是时女权思想的历史性发展直接关联,成为唤醒和解放妇女不可或缺的舆论宣传工具.作为社会变革重要组成部分的妇女报刊,其打破了封建社会的传统女性观,有力地促进了妇女身份认同的转变,并对是时中国社会的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4月22日是列宁诞辰150周年。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他对苏维埃报刊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也经历了一段艰难探索的过程。本文对列宁关于苏维埃报刊的论述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结合历史背景,对其意义加以探讨,这些论述有总体思路正确的一面,也有具体论述存在偏差的一面。鉴于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改变了自己的很多认识,深入研究列宁这一时期的苏维埃报刊思想既有政治意义,也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学者和藏书家,对史学、文学、哲学、佛学、图书馆学及辨伪学的研究多有建树,且著述等身。先生是近代中国报界之巨子,其报刊思想之丰富,报刊实践之广泛,论述之深刻,影响之深远,几乎无人出其右。本文论述了梁先生报刊思想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三个阶段,对其报刊思想内容和实践活动进行了重温。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是党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内一支重要的笔"[1].过去论者大多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各方面论及刘少奇同志的伟大贡献,而对他在报刊工作方面的贡献却很少涉及.本文拟就民主革命时期的刘少奇与党的报刊工作这一问题试加论述,以求教于方家.刘少奇同志是党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内一支重要的笔,这与他少年时代的勤勉好学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王晓晶 《青年记者》2020,(11):107-108
五四时期学生联合会、社团创办的《少年中国》《新潮》《南开日刊》等报刊将思想宣传同群众运动、政治斗争相结合,成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载体.而学生报刊的发刊词,则以简洁的文字体现了报刊的时代背景、宗旨和传播取向,以此看待五四运动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可以发现其何以传播及如何传播的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季鸾的报刊活动主要集中于新记《大公报》时期,报刊思想主要包括"‘四不’方针"、"文人论政"和"报恩主义"三个部分。张季鸾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体系影响,养成了其特有的文人办报气质,成就了新记《大公报》的辉煌传奇。张季鸾主笔《大公报》言论的成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滋润和影响的结果,本质上是中国传统原动力驱使与策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侯海燕 《出版广角》2015,(16):32-33
以晚清时代的民国报刊为代表的编辑思想,其影响力渗透在社会发展的整个历程中,也为当代报刊编辑理论思想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对晚清民国报刊编辑思想的演变过程进行划分,据此梳理出晚清民国报刊编辑的思想特征和规律,旨在为现代报刊编辑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伪满洲国时期辽宁地区的报刊出版情况,介绍了"满铁"及"满铁资料",对辽宁地区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报刊进行了评析,阐述了伪满洲国时期报刊文献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报刊活动家,对于报刊活动有着高度的理论自觉,其重要的报刊思想大约有以下几点:报刊可以"去塞求通","有益于国事";报刊有客观和主观两重性;报刊是政府之监督者,国民之向导者;办好报纸要坚持的四条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迅而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