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量气温》是《变化的天气》单元中的第二课,教材中只编排了“测气温”这一个主题活动,教师用书中的课时建议是2课时:第1课时进行气温的观测和记录,第2课时进行数据的处理。因为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况且一天中的气温观测和记录是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去进行,因此教学中,我运用《科学拓展活动指南》(以下简称“《拓展指南》”)的“助学、评价、科普”三大功能,将教材和配套教辅书结合起来,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2.
《测量气温》教材中只编排了“测气温”这一个主题活动,教师用书中的课时建议是2课时:第1课时进行气温的观测和记录,第2课时进行数据的处理。因为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且一天中的气温观测和记录是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去进行,因此教学中,我利用《科学拓展活动指南》(以下简称“《拓展指南》”)的“助学、评价、科普”三大功能,将教材和配套教辅书结合起来,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上课的时候,我特意将科学课调到了第一节,课一开始,我就用投影仪在银幕上打出两道题:1.气温就是____的温度,我们用____测量气温(人…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与改进《气温的变化》是教科版《科学》第四册(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涉及对气温的测量与分析,包括三个主要活动:测量气温、观察百叶箱、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并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教材提供了以某小学不同季节的气温记录作为原始资料来学习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把记录气温这个活动放到了课后延伸阶段。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安排不尽合理。我们要研究气温的变化,首先应从一天24小时的气温变化入手,再延伸到一周、一月、一年、几年甚至更长时期内气温的变化,其前提就是学生必须亲自经历一次测量和记录气温的活动,用自己记录的气温数…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70~72页。【课前思考】《分一分(二)》是“数与运算”中分数初步认识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分数、巩固练习等环节,学生初步理解了以“个体”为单位“1”的简单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掌握分数各部分名称及简单分数的读写,体会分数是“数”概念的拓展与延伸。本节课教学要以第一课时教学为基础,让学生对单位“1”的认知由“个体”拓展到“群体”,理解将群体“平均分”如何用分数表示。为更好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基于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教材:苏教版第十册选用歌曲——《游子吟》年级:小学五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2.学习歌曲《游子吟》,并能有感情地演唱。3.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教学重点: 在感情世界里,有一种最伟大的爱叫“母爱”。孩子们在母爱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母爱就象空气一样环绕着孩子,又象空气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分析 《太阳和影子》一课设计了“太阳、影子与气温”、“影长与气温的关系”和“制作太阳钟”三个教学活动。其中,第一个活动是让孩子制定观察计划,通过观察活动获得观测数据。第二个活动是绘制、分析曲线图,从而发现一天中气温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第三个活动则是前两个活动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分析 《有趣的磁现象》是《奇妙的电与磁》单元的第2课,与它相关联的还有《指南针》内容,都是对磁现象的研究,教材安排4课时教学,本节是第一课时。本节课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实验活动形式,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从而了解磁铁的磁性与磁极,发现磁铁间的互相作用,建立“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科学概念,了解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小车的运动》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3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的基础上,对小车的运动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在教学中,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对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过程产生问题:“小车从斜面上冲下来,滑出去的距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分析《固体混合以后》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中《认识固体》的第二课时,我把此课取名为《固体混合以后》。《认识固体》一课教学的活动围绕“认识固体的常见性质”展开。通过给物体分类、观察固体的性质、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等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固体在颜色、形状、轻重、软硬等方面的性质变化及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体积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能力。第一课时,教师安排了把生活中的物体按固体、液体分类及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认识固体的性质等活动。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10.
年级:一年级。教材:人音版试用教材第二册。课题:第七课《大海的歌》。课型:综合课。课时:第一课时。设计思路:以学习演唱歌曲《海》为主,从感受旋律入手,围绕着歌曲进行律动、聆听、表演、创造性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把音乐教学中的“感受与鉴赏”、“演唱与演奏”、“创作活动”、“音乐与相关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教材分析:一、歌曲《海》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是一首海的抒情诗、海的赞歌。歌曲为3/4拍,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描绘了月光初上、碧波相逐远去的海面。这首短歌如诗如画一般的意境,让人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1.
一、说内容苏教版音乐教材第五册第十课《新年好》。二、说教材1.教材分析《新年好》是一首英国儿童歌曲,盵盤拍、F大调,由两个乐句构成一段体结构,有规律的“××××”节奏贯穿全曲,旋律主要采用模进的手法发展。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欢庆鼓舞、相互祝贺的愉快心情。2.教学目标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1)通过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 《营养要均衡》在教科书设计上为《食物》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安排了“营养均衡标准”和“搭配膳食营养”两个活动。教材选择了由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均衡膳食宝塔”,这个“膳食宝塔”所表现的营养搭配原则更加贴近我国的饮食结构,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作息时间表”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时分秒”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了“几时几分”和“秒的认识”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中设计了学生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意在通过活动让学生解决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问题,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目标: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教材分析本课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页测量的第三课时“吨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单位中的克与千克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首先创设了生活中“过桥”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提出各种问题,探索有关质量的知识和方法。学…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观察物体”中第69页的例题3和练习。设计理念“镜子中的数学”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镜面对称”的教学内容,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这部分内容是根据“课标”要求新增加的。教材首先通过“湖面的倒影”和“室内墙上镜子成像”两幅主题图情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倒影”、“镜子成像”现象,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即“镜面对称”。再通过“做一做”的照镜子活动,让学生体会“镜面对称”的特征。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镜面对称”…  相似文献   

16.
年级:八年级上学期 课时: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材整合:使用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15册中的第三单元《梨园金曲》,对其中内容进行了删减与整合,保留了学生喜欢的戏歌《唱脸谱》以及京剧相关知识点,删掉了《我不挂帅谁挂帅》、《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两个欣赏片断,  相似文献   

17.
<正>课型:鉴赏课年级:高一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上海高中音乐必修6《音乐与戏剧》、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4《戏剧表演》教材分析:赏析部分的内容有教材中给出的资料有话剧《中国梦》《商鞅》《狂飙》等;活动部分的内容参考了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4《戏剧表演》第二单元“语言基本训练”、第三单元“表演训练”,适当结合课外资料进行欣赏和实践。本课首先从话剧《商鞅》中的配乐引入,让学生对话剧、戏剧配乐等概念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其次,围绕话剧表演进行活动设计,以语言和动作表演为主,配乐为辅,进一步对“如何在舞台上表演”“如何为戏剧选择恰当的配乐”有一个更具体的认识和体验。  相似文献   

18.
《磁铁的力量》一课是冀人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磁”单元的第一课。本课由“跳舞的曲别针”游戏导入,设计了“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哪种情况吸得多?”和“磁铁的什么部位吸引力强?”“磁铁的指向”4个探究活动和“巧取曲别针”的拓展活动。其中活动1是通过用实验区分哪类材料能被磁铁吸引,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够吸铁的性质;活动2通过实验和定量观测,引导学生认识磁力的大小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活动3通过实验预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初步结论、验证结论、记录、交流等过程,使学生对磁极有初步的了解,知道磁极是磁铁中吸引力最…  相似文献   

19.
教学分析 《电池》是湘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时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亲历各种探究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细致、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指导学生学会安全用电的常识。  相似文献   

20.
本节课是浙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根据学科指导意见,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库应用的例子,理解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是如何进行数据的组织和有效管理的。第二课时是让学生学会利用Access进行数据库中数据表的创建、记录、添加、删除、修改等基本操作。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