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泉 《新闻三昧》2005,(11):16-17
9月中旬,获悉神舟六号将于10月中旬升空的消息后,楚天都市报编委会指派我和摄影记杨峰洲于20日向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发。从9月22日正式进驻东风航天城,到10月17日神六返回舱成功着陆,在大漠深处的戈壁滩上,我们度过了27个日日夜夜,个中艰辛和感慨一言难尽。  相似文献   

2.
律动的光影     
丁增义 《军事记者》2009,(8):I0002-I0002
“大漠风尘日色暮,红旗半卷出辕门。”初看这幅军事摄影图片,笔者不禁想起了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这句诗。漫漫风沙中,霭霭暮色里,一支全副武装的雄师劲旅蜿蜒于大漠深处,向着远方挺进。这是一幅画面优美的大漠暮色行军图。绵延起伏的沙漠,与打着背包穿行其问的军人构成了动静结合、互为补充的和谐画面。  相似文献   

3.
徐伟是太康县转楼乡的一名新闻爱好 者,家里开了个照相馆。在摄影棚里,他以商 人的身份迎接客户,追求照片的艺术完美。 走出摄影棚,他周身充满了“记者”气质,以 新闻的眼光认真地选景、构图,将艺术与真 实融为一体。 1995年,徐伟开始了从商人到“记者”的跨越,接轨新闻摄影,成为乡政府的一名兼职新闻报道员。回顾几年来走过的新闻摄影路,概括起来四个字:苦辣酸甜。 搞新闻摄影不是一项容易的事,不仅要有过硬的本领,还要具备新闻思维头脑.不论严寒酷暑,风雨交加,需坚持亲临现场,取景抓拍。那是1988年,由于没受过…  相似文献   

4.
当演习的装甲车轰然碾过西北大漠,飞鸟、野兽避之不及的时候,一只孤独孱弱的小羊竟然伫立疆场毫不畏生,触景生情的子弟兵于是到附近村庄寻找小羊的主人。在这里,电视纪录片《兵者》达到了令人感动的高潮。①这高潮既不单是大漠军事演习本身,也不单是孤独而通人性的小羊,而是演习与小羊之间的奇妙结合——将熟  相似文献   

5.
杨欣 《军事记者》2006,(10):53-54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铁人王进喜》、《历史的审判》等新闻经典名作,使穆青这个响亮的名字走进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坎。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穆青还是一位新闻摄影行家。他从八十年代开始拿起相机,走遍了繁华的都市,偏远的乡村,高耸的群山,无垠的草原,广阔的大漠。其摄影作品比文字作品要多得多,至少有好几万张,他拍摄的作品给人以气势磅礴、胸襟开阔之感,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很有动感与生气,且自然朴实,很有琢磨头。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穆青又提出了“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不但在我国…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随着社会生活流程的加快、摄影技术的进步,新闻摄影的真实性问题也需要不断跟上变化的时代而继续深入讨论。其目的只有两个:一是坚持被新闻摄影实践证明过的正确的做法;二是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丰富新闻摄影的内涵,完善新闻摄影的采访方法,丰富新闻摄影的表现手段,增强新闻摄影的画面表现力,提高摄影的新闻价值。根据新闻真实性的要求,结合新闻摄影的特点,本文试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对真实性进行讨论。一、新闻摄影的事实真实新闻摄影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现场拍摄的图片报道,这种现场纪实性的…  相似文献   

7.
新疆的大沙漠里有一种树叫红柳,生命力极强,坚韧不拔。它不畏风雪严寒,不惧狂风暴沙,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如一日,深深地扎根于大漠之中。这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新疆人也喜欢把扎根大漠干事业的人比喻为大漠红柳。20年前,20岁出头的维吾尔族青年艾来提·吾买水就迈入新闻门槛,干上了省报新闻记者这一行。当时,着实令许多同龄人羡慕。而今已40岁的他正值年富力强,他是(新疆日报)常驻南疆阿克苏地区的记者。20年来,他扎根闻名世界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漠,跑遍了13万多平方公里的阿克苏地区八县一市、12o多个乡场和所有的乡…  相似文献   

8.
照片,是画报摄影专题最主要的构成因素,离开照片无以谈摄影专题。以上各篇从不同角度论述摄影专题时,每每涉及到照片,便分别作了一些简要的交待。鉴于照片在摄影专题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有必要将它归纳起来专门谈一谈。一、照片在摄影专题申的类别和作用既然是摄影专题,摄影作品(照片)就理所当然地应当是主角,是第一要素。照片在专题中起着阐明主题、交待内容、传播信息、美化版面等多方面的作用。这是从总体上而言。具体的说,不同的照片在摄影专题中又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l、题头照片。一般放置专题的标题…  相似文献   

9.
1949年的一天,一个名叫殷积寿的农家孩子,在祁连山下酒泉县的戈壁滩上一个“碉堡式”的房子里降生了。迎接他第一声啼哭的是大漠戈壁毫无生机的沉闷和贫穷,是漫天飞旋的风沙、白雪和伴着风雪浅吟低唱的阵阵驼铃声。殷积寿8岁学画──大漠荒沙是他的画纸;白雪、黄云、黑沙是他心中的色彩;一截枯枝、一段草棍,随手拾起便是画笔。童年的殷积寿还在戈壁上踽踽学步、咿呀学语时,便从风雪驼峰间、飘忽驴影里、万马奔腾中而不是从书本上,领略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瑰丽风光,而风雪驼、戈壁驴和狂奔野马更成为他独领风骚,最…  相似文献   

10.
纪实摄影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在艺术实践中强调了人的感性能力在艺术中的自由发展。在这一点上,它与画意摄影有着不同的追求。画意摄影是对心灵视野的折射,追求理性的完美,遵循传统的艺术规则,不断地守美理性到极致,创作出许多的经典作品,为人类的摄影文化积累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而纪实摄影是对直观视野的反射,所追求的是使摄影艺术从传统的理性中摆脱出来,向着感性回归。因为它认为,摄影艺术归根结底是人类感性存在的一种方式,渴求对真善美的表达。因此,纪实摄影并不注重“人工雕凿”,而主张从现场抓取“决定性的瞬间”。作…  相似文献   

11.
提倡“抓拍”,反对“摆拍”在新闻摄影理论上已达成共识,但为什么在实践中却禁而不止,大量新闻照片仍出自摆布拍摄之手?寻“摆拍”历史1893年法国政府公布于众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是作为一种绘画工具被寻找与发明的。我国摄影从上个世纪下半叶随着摄影术传入开始萌发。认为宫廷极少数皇亲国戚、王公贵族所赏玩,到高级知识分子和中等文化阶层传播,成为他们手中传情达意的工具。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我国已形成摄影的兴盛时期。我国第一位摄影美学家和艺术理论的先驱者之一刘半农先生,推出一本对中国摄影产生极大影响的摄影名著《…  相似文献   

12.
搞好新闻摄影,当好摄影通讯员是要长期付出努力的。为此,简述一点体会,仅供摄影通讯员参考。   一、培养发现新闻的敏感性,力争多出新闻照片。   发现新闻的能力,就是大家常说的新闻敏感。如果少了发现新闻的敏感性,那就很难拍出新闻照片,更无法拍出好新闻照片。   发现新闻的敏感性,不是头脑里生来就有的,它是靠摄影通讯员每日每时培养而积累形成的。摄影通讯员应养成一种良好的作风,不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都要了解社会发展的主流;善于在生活中去体验观察,并从生活中选择新闻。做到不仅能在突发的重大的新闻事件中…  相似文献   

13.
谷威 《新闻采编》2005,(1):31-32
在摄影比赛中,评选标准的确定,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是比赛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之关键。现在,新闻摄影比赛越来越多,那什么样的新闻照片才可称的上是优秀新闻照片呢?这是每一个举办比赛者必须首先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然而,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世界上有了新闻摄影活动以来就一直在争论,直到今日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4.
一个个闪光的荣誉伴随着他:200多幅发表在《解放军画报》等各类报刊上的摄影作品;空军“92护士一日”摄影抓拍赛金牌;解放军摄影函授学校兼职教员—…·提到这些,他总是淡淡一笑:“我搞摄影并不是为了追求这些,而是因为我热爱这光与影的艺术”。1990年,他投身于绿色的军营,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月,他把津贴费全部买了胶卷和药粉,又从班长那里借了一台傻瓜相机,开始了他的苦苦追寻。白天,他去抓拍新闻,晚上,就躲进自己用帐篷搭起的“暗室”里冲卷。在拍了7卷“废片”之后,他的作品终于见报了。望着样报,面对着战友们的…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上篇所述摄影专题的一般特征谈的是一些普遍规律的话,那么这里将要谈的专题形式的多样性,则属于特殊规.津了。每一事物总有其相对稳定的基本形式,专题摄影也一样。但基本形式并不是它的唯一形式,现在,我们在画报上所见到的专题形式实际是多种多样的。(一)形式多样是专题摄影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事物形式总是发展变化的,这种发展变化往往遵循着这样一条*规律——从最初的无所谓形式,到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一定的基本形式,又从这种基本的形式,逐步演化出多种形式。专题摄影的形式,也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专题摄影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武警新疆兵团指挥部专职新闻干事李海,10年前从武警乌鲁木齐指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的哨所。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曾一度让他有些悲观和失落,但是大漠官兵勇于吃苦、甘于忍耐、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感人事迹深深地震撼了他,大漠官兵誓让戈壁变绿洲、敢叫大漠换新颜的豪情成了他写不尽的源泉、咀嚼不完的干粮。他立志用笔和镜头,在大漠中书写壮美人生。搞报道之初,他利用担任司务长的业余时间,拿起手中的相机拍摄大漠官兵的生活,握起手中的笔诉说感人的警营故事。由于起初没有人指导,他对新闻报道只知点皮毛,…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新闻摄影发生的变化之一是专题摄影明显增多了。专题摄影关注的重点已经从某一个新闻事件或者人物的结果,过渡到首先关注人的现时生存状态,以人为中心,客观纪录人的活动、生活的过程及其情感。这为新闻摄影赢得了时空维度的延伸,情感在其中获得了鲜活的生命。 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和排斥拍摄者在专题摄影中的主观因素。就算是再冰冷的镜头,它后面也是一双人的眼睛和由此而来的人的观念、态度和情感。这是其一。其二,专题摄影担负着社会和历史的责任,只有以情感为切入点,才是它获得成功的前提。而在拍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摄影与美术 2001年年终岁末,中国美术馆迎来了第五次韩美林艺术展,这是21世纪我国首次规模最大的个人艺术展,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艺术家个人展览之最。用韩美林先生的话讲,这次展出的全部作品凝聚了他的智慧、他的博爱、他的大漠广原、他的马蹄踏踏…… 韩美林先生的绘画以动物和人体为主。他以独特的方式,以一种颇富人情和人性的手段表达了一个艺术家对生活的感知。寥寥数笔,那些造型神采奕奕的小动物,便脱颖而出,表现了画家高度的概括力。韩美林先生把自己的作品派生出雕塑、瓷器等多种艺术形式,并为之不懈地探索…  相似文献   

19.
胡伟出生在豫东大平原的一个农民家庭,叔叔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摄影师。受叔叔的影响,小胡从小就迷上了摄影,上中学时开始崭露头角,多次在全国青少年摄影比赛中获奖。1998年底,高中毕业的胡伟带着对绿色军营的向往,入伍来到驻鄂空降兵某团,成为一名伞兵战士。入伍后,火热的军营生活更加激发起胡伟钻研摄影的兴趣。为拍摄出好的新闻照片,胡伟刻苦学习摄影知识,潜心钻研摄影技术,先后自费购买了《新闻摄影》、《人像摄影》、《摄影理论与技巧》等摄影专业书籍,并在刻苦自学的同时,还不断向军内外摄影界的老师请教摄影知识,摄影技艺…  相似文献   

20.
摆拍这个怪物在新闻摄影界,屡禁不绝。“摆”与“抓”争论了多年,似乎问题解决了,大家也都主张“抓”,反对“摆”。但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摆”的阴影始终没有消除。其实,从新闻摄影的规定性即客观实在性来讲,摆拍不应成为一种新闻摄影手段。一些摆拍新闻照片(严格地讲不叫新闻)的出现。是对新闻摄影的极大讽刺和歪曲。首先,摆拍干涉了拍摄对象及其正常工作。众所周知,新闻摄影是以画面形象报道新闻,新闻性和形象性统一于新闻事件和人物的最佳瞬间。而这个最佳瞬间又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然流露,是不以拍摄者的主观意愿为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