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快”     
“老快”,快人快语,是大家的开心豆。今年春天的植树节那天,我们班承包了挖十个树坑的任务。午饭后,我早早赶到学校,只见“老快”满头大汗地在画好的位置上正呼哧呼哧挖树坑。他已经挖好了四个。我马上加入,谁知我才挖了两个树坑,“老快”却在眨眼间又挖好了四个。他来得早,干得快,这样一来,我们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老快”,真是名副其实!还有一天刚上学,就见“老快”跑得像飞一样,他冲进校园,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快去救人!张源掉泥坑里了!”校长、老师和同学们急忙向泥坑跑去。跑到跟前一看,却是虚惊一场,原来是张源从污泥坑里拉出来个…  相似文献   

2.
“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按照他们臭名昭著的“两个估计”,诬蔑解放后十七年的学校培养的学生都是“挖社会主义墙脚”的。这完全是一派胡言!让我们看看事实吧l我十六岁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五四年党又把我送到大学深造,  相似文献   

3.
中一班的实习老师要上一节常识课——认识韭菜。她设计了一个“韭菜姐姐”与小朋友交谈的内容,请我去扮演“韭菜姐姐”。我俩做了个头饰,把几根韭菜粘在上面。我戴上头饰,往镜子里一瞧,忍不住笑起来:头上立着几根韭菜,就像古代官帽上插的翎子,那模样怪极了。我真担心孩子们会怎样看我。上课时,我戴着头饰走进中一班,我面带微笑,用韭菜的口吻和孩子们交谈……那天下午,我到中一班去取东西,正在自由活动的孩子们一见到我,立刻亲热地喊:“韭菜姐姐!韭菜姐姐!韭菜姐姐好!”还没等我回答,一双双小手就拉住了我,这个说:“韭菜姐姐,你看那是我画的画。”那个说:“韭菜姐姐,那只小鹿是我捏的。”到后来,孩子们的纠纷也要叫“韭菜姐姐”来解决了。弄得我应接不暇。  相似文献   

4.
一节拼音教学的公开课上,老师为了让学生记住“j、q、x与ü相拼时省去ü上两点”这个规律,就教了学生一首儿歌:“j、q、x,真淘气,见了ü眼就挖去。”大部分同学都在认真地背着,有几个“小调皮”竟用手模仿起挖眼的动作。看着孩子们那淘气的样子,我们只是感到他们的可爱。下课后,几个调皮的男孩竟唱着这首儿歌做挖眼状去吓唬小女孩。这不由得使我重新反思起这个教学环节了。“j、q、x挖‘ü’的眼睛”是不是太残酷了呢?在这首儿歌中,j、q、x是“暴力”的代名词,它们挖去“小鱼”的眼睛,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多么血腥的世界啊!如果换成儿歌“小ü…  相似文献   

5.
要评价一下我的同桌郭景烨,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一个字———“野”。咋个“野”法?听我慢慢道来。首先看看这个“假小子”的“尊容”:一头齐耳短发乌黑发亮,两道浓浓的眉毛下是一双大眼睛,一张嘴还会露出一对小虎牙。她不爱美丽的dress,却像男孩一样对运动服、耐克鞋情有独钟。她走起路来风风火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2005年的一天,体育老师让我们女生和男生各挑出一名同学进行跑步比赛。谁有这胆量跟男生进行比赛?我们女生一个个胆战心惊,不由自主地往后退缩。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自告奋勇地走出了队伍,啊!是她,“假小子”郭景烨!只见她信…  相似文献   

6.
一节拼音教学的公开课上,老师为了让学生记住“j、q、x与ü相拼时省去ü上两点”这个规律,就教了学生一首儿歌:“j、q、x,真淘气,见了ü眼就挖去”。大部分同学都在认真地背着,有几个“小调皮”竟用手模仿起挖眼的动作。看着孩于们那淘气的样子,我们只是感到他们的可爱。下课后,几个调皮的男孩竟唱着这首儿歌做挖眼状去吓唬小女孩。这不由得使我重新反思起这个教学环节了。j、q、x挖ü的眼睛是不是太残酷了呢?在这首儿歌中,j、q、x是“暴力”的代名词,它们挖去小鱼的眼睛,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多么血腥的世界啊。如果换成儿歌“小ü…  相似文献   

7.
一天早晨,我刚迈出办公室门槛,班上两个女同学气喘吁吁地跑来向我报告:“老师,我们班几个男同学在楼顶上放纸火箭,受到总辅导员批评了!”于是,我随着两位女同学迅速赶到发射“火箭”的现场。只见教学大楼前的场地上,到处是坠地的“火箭”——纸屑。  相似文献   

8.
常先翔 《红领巾》2014,(7):88-89
李绅的《悯农》,我很小就会背诵,但对里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体会得并不深,直到那一天——爸爸带我去挖了一次花生,我才深刻体会到了这首诗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eat the leek”从字面上看是“吃韭菜”,而它的真实含义却是忍受侮辱,被迫承认错误或收回前言。这两个意思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是什么使它们联系在一起的?这里头还有个故事呢。韭菜(leek)是从前威尔士王国的国微,它还是胜利、光荣的象征。相传威尔士人的祖先曾在某年三月一日在一个长着茂盛韭菜的园圃里打了胜仗,立下战功。士兵们在狂欢之际,顺手从地上拔起韭菜插在帽子上庆贺胜利。将韭菜插在帽子上以示祝贺、胜利就逐渐成为威尔士的风俗。当地人还在三月一日举行盛大的圣大卫节来纪念这次胜利。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在帽子上插韭菜。一年,圣大卫节刚过,威尔士人弗鲁爱林仍然在帽子上插  相似文献   

10.
任连学 《教学随笔》2010,(10):40-40
最近因为在某刊物上发表了几首打油诗,对“犼”与“吼”两个字产生了一点联想,特别是回忆起去年因出版《我的家乡——朝阳》一书时,也是在这两个字上出现了问题,觉得很有必要就此一谈。  相似文献   

11.
王佳巍 《作文大王》2022,(Z2):22-23
<正>身穿夜行衣,眼疾手快,经常“顺手牵羊”——这就是我们班的两个“窃贼”。不瞒你说,这两个“小贼”经常在班里神出鬼没,专“偷”我的东西,所以我总是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提防他们。但是“窃贼”足智多谋,即便我百般小心,还是常常被“偷袭”。“窃贼”老大——老高。她,眼神中总透露出一丝狡黠与狂野。有一次,我的小练笔《扳手腕》写她玩游戏违反规则。这下可惹怒了她,我前脚刚踏出教室门,她就开始“犯案”了。只见她迅速地从我的书包里拿出笔袋,  相似文献   

12.
要评价一下我的同学郭景烨,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一个字:野。咋个野法?听我慢慢道来。先来看看这个“假小子”的“尊容”:一头齐耳短发乌黑发亮,两道浓浓的眉毛下是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张嘴还会露出一对小虎牙。她不爱美丽的dress,却像男孩儿一样对运动服、耐克鞋情有独钟,她走起路来风风火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有一天,体育老师让我们女生和男生各挑出一个同学进行跑步比赛。谁有这胆量跟男生进行比赛?我们女生一个个胆战心惊,不由自主地往后退缩。忽然,一个人自告奋勇地走出了队伍。是她“,假小子”郭景烨!只见她信心十足地与那位男生…  相似文献   

13.
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指向性,有时指向外部世界,有时则指向自己本身。由此,我们可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两大部分:客体心理——人脑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自我心理——人脑对自己本身的反映。(一)当人把心理活动指向自身时,“自我”便出现了。自我心理的特点在于反映者与被反映者是同一实体,即“自我”。“自我”有两个侧面,即“主体我”和“客体我”。“主体我”对“客体我”的反映则构成了自我心理的庞大系统。那么,“自我”都包括些什么?也就是说,“自  相似文献   

14.
编者推荐:此文以侧写取胜,以“我”的感受来突出主体的“稳”。“我”的“感受”又分为夺冠前后两个阶段——多层面凸显主旨“沉着”。  相似文献   

15.
本期发表的“数学素质教育热点透视”一文,涉及数学教育的“非形式化”问题。在93年的扬州会议上,数学教育行家张乃达老师讲了一件实事。有个小贩卖韭菜,吆喝说:“好韭菜,没有一根黄的!”一位行人不声不响从一把韭菜中挑出一根黄的,质问“这是什么?”小贩语塞。张老师评论说:“这是小贩缺乏形式逻辑思维所致”。  相似文献   

16.
“唉,好可怜的小家伙呀!”爸爸很惋惜地说。“不就是个破杯子吗,重新买一个不就是了。”我毫不在意地说。“可是它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有价值呀。这是我在上警校时用过的,一直保留到现在。”“唉,还是挖个洞把它给埋了吧!”爸爸用土话风趣地说。  相似文献   

17.
《养花》一文在人教版六年制《语文》第10册中有这样两个句子: 1、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心它们。2、我不知道花草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我可得感谢它们。上面句子中的“照管”和“照顾”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关心、料理”的意思。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照管”侧重于注意、看管,是“照料、管理”的意思,可以用于人,如“照管孩子”,也可用于事物,如“这件事由他照管”,其适用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一百周年诞辰的日子里。我发现学校挂出的横幅上,学生的作文中,甚至名家报刊上,“诞辰”和“诞生”两个词互用。可以吗? ——一读者 确实,“诞辰”和“诞生”这两个词容易混淆,以至出现误用。其实,这两个词有区别:  相似文献   

19.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新来了一位语文老师当我们的班主任,这位老师姓蒋. 蒋老师个子虽高,但脸蛋看上去像个娃娃——学生头,唇边刚刚长出一圈毛茸茸的胡子,那样子,顶多18岁. 太年轻已是“不幸”,更不妙的是,他一上讲台,便非常认真且略有点儿怯生生地说:“我才从学校毕业,只比你们大几岁,今后,我们便跟兄弟一样……” “啊!”一听他的开场白,我心里便欢呼开了——竟是这么一个嫩生生的人儿,今后我们可要无法无天了哦! 那时候,班上最调皮的要数我与另外三个妹子,我们四个一帮,好得如结义金兰,团结得像铁桶一样紧.我们四个人都有外号:周惠娟叫“惠鬼”,蔡丽卿叫“丽鬼”,张爱冬叫“爱鬼”,我叫“梦鬼”.了不得的是,我们比伢子更能野、更顽皮.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草虫的村落》第六自然段这样写道: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他们有十几个吧,聚散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